立足课堂,拓展课外
2020-01-09李伟银
李伟银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联星小学 广东·广州 510900)
数学阅读能力的高下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数学思维,开展数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比较阅读的智慧,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1 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教给学生智慧阅读的方法
小学生阅读是人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图画”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而孩子们阅读方法的掌握,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书本,我们的教材——数学书本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文本,教材中用于表达学习内容、活动要求、学习素材的文字和图表可以为学生读懂,易于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并利于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具备了可读性。因此我们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给孩子们智慧阅读的方法。
1.1 阅读方式多样化,促进阅读兴趣的提高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是促进孩子们提高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根据阅读需要的不同,就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可阅读完整的一篇文章,同一类别的多篇文章,也可以是某个片断的阅读。又如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背诵等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熏陶。
1.2 信息提取,分析推理,整合诠释,促进深度阅读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文本,可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语句意思的转换和语句的分析,它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如果孩子们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就不会独立阅读审题,糊乱地解题。因此,孩子们的错题往往是阅读的问题而导致的方法错的问题。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例7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时,让孩子们在读题中进行信息的提取,通过分析文本,画图理解,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深度阅读。阅读时,我从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引导:(1)图与文字表示的是否一致;(2)读图、读文本把信息进行比较;(3)读题中找到有效信息、无效信息(干扰信息)或隐藏的信息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把握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的关键词,解题就不会出错;(4)精心设计板书,帮助理清思路。
从孩子们个人学习的成果和小组交流的成果看,孩子们通过对比图与文本的信息,找到第2小题中“有2排”这个信息的2是干扰信息,不需要参与列式计算;从画图理解文本中,明白了用乘法解决和用加法解决问题的算理,建立起用乘法解决问题和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模型结构,起到建模的作用;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中,再现了孩子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起到了很好的整合诠释,从而促进孩子们的深度阅读。
1.3 深入探究,获得阅读智慧的升级
数学阅读的过程体现孩子们对数学语言符号、文本文字的理解,对提高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领孩子们阅读文本,找出问题所在,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获得阅读智慧的升级。如在教给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找中心句、关键句中,展开对问题的理解,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阅读智慧的升级。如五年级上册用方程解决问题中,设计以下的题型:
妈妈买了萝卜和西红柿各1千克,共花了3.6元,如果西红柿的价钱是萝卜的1.25倍,每千克萝卜和西红柿各多少元?
阅读与理解:知道了:萝卜和西红柿共花了( )元,西红柿的价钱是萝卜的( )倍。求:( )。
分析与解答:解:设()每千克x元,那么()是1.25x元。根据等量关系式:( )+( )=( )列方程解答:
回顾与反思:( )+( )=( )(元),解答( )。
此题以填空的形式,引领孩子们阅读理解、分析解答的过程,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孩子们学会了:(1)抓中心句、关键句阅读;(2)阅读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题目,要抓住对象特征;(3)阅读题目要细读,深究对象的特征;(4)提纲挈领,顺藤摸瓜的“主问题”阅读方式。
2 拓展课外阅读,训练学生智慧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我们在课堂上开展的智慧阅读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课外自觉阅读的习惯。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们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
2.1 上好单元主题拓展课,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本图文并茂,很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其中,课本中的“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的课后阅读材料,不但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还表现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引导孩子们阅读这些资料或者收集有关资料进行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见闻。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中,书本出现的“生活中的数学”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发生在孩子们的生活当中,也最能反映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知识的储备情况。
从本学期起,结合全科阅读活动的开展,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增加了一节主题拓展课,从“主题阅读、脑洞大开、创意设计、分享评价”四个环节进行,上好主题拓展课,引领孩子们在如何搜集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分享阅读主题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带给我们的乐趣,在与孩子们一起阅读这些材料的同时,不但增长了知识,还渗透了思想教育,提高数学阅读的兴趣。
2.2 基于阅读后开展的丰富活动,拓宽孩子们智慧阅读之路
课外阅读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既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孩子们阅读的习惯。如:
(1)读书卡制作活动。结合每次的阅读主题制作读书卡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班级评出了优秀作品在校园里进行展示。
(2)说唱表演活动。在全科阅读大背景下,数学科的说唱表演《数学无处不在》首次登上学校“书香节”暨庆“六一”活动的舞台。
(3)撰写数学日记、单元复习课后做的思维导图,主题拓展课后的数学小研究。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阅读习惯。
2.3 阅读平台记录阅读成果
阅读成果的记录方式——到智慧阅读平台记录个人的阅读成果,是一个动态的个人阅读“成长记录袋”。平台上清楚记录下每个同学阅读过程的数据,既可以看到自己的,也可以看到同伴的。这样的长期积累的阅读结果,孩子较容易产生成就感,跟同学们对比,又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产生阅读的动力,形成阅读习惯。
在重视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今天,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任重道远,展望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