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0-01-09丁云栋
丁云栋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结合市场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来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工匠精神”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意义重大,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作过程中,学校对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度不够,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要求,加上学生自身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基础薄弱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育效果。因此,加强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对策研究,意义深远。
1 工匠精神视域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是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主要是指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服务品格。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和各行各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培育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同时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国民素质不断提升,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高职院校教学中结合工匠精神内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工匠精神注重打造卓越的精神品质,对于现代化社会而言,人力资源依然是最为重要的且最有竞争力的资源。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高职院校的学生们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与本科院校等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就业等方面往往难以占据优势。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创造,强化个人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更有助于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要求。同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紧密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不断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工程中来,可以更好地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创新,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化水平。
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工匠精神内涵缺乏深入理解,忽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育
高职院校主要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化技能等方面,没有充分结合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学生对工匠精神等内涵理解深度不够。高职院校也没有充分结合新时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等不断完善相关的人才培育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从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视角不断探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制,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从而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是却没有从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的视角来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往往比较偏重于相关理论教学,开设了一些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没有从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践创新等方面打造系统完善的专业化教学机制,从而难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2.3 保障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素养需要提升
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没有设置专门的组织或管理部门来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等工作,主要是各个学院之间结合各自的实际来进行探索,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够重视,没有结合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教学机制的优化等方面不断加强专职队伍建设。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也没有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等平台,很多课程的教学往往是由专业课程教师兼职开展,教师在创业经历和经验等方面也比较少,不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示范。
2.4 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而言,他们往往也比较注重自身的未来就业,在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等方面没有予以重视,停留在纸面理论学习层面,实践主动性不够,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严峻的市场形势,他们甚至感到比较迷茫,没有认识到培养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对未来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也没有结合实际不断探究完善自我管理的方式方法,在创新创业实践探索方面存在疲于应付等心理,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他们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另外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等方面也不够关注,没有结合实际围绕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设置相关的激励机制等,没有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围绕如何加强创新等进行积极探索,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都不高,从而难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成效。
3 加强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
3.1 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育教学体系中,明确教学导向
高职院校应当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度挖掘工匠精神的主要核心要义,并结合市场形势、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以及专业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内容等,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建立清晰的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创业教学目标体系,从而有序指导人才培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教学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导向。
3.2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
要改变学生的传统思想观念,加强工匠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和理论教育,让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树立主人翁意识,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并认识到市场形势的严峻性。鼓励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思想认知,为自己的未来成长等科学谋划,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职业化素养。
3.3 加强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
要注重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加强工匠精神指导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设计。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和实施要点,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注重加强组织管理,设置专门的机构来抓好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程建设工作,统筹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中的各方面内容,并强化资源协同,形成良好的系统化推进体系。另外要注重不断开发新的资源。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或大赛、建立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方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认识到注重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要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不断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等相关经费的扶持,全面挖掘更多的潜在资源,为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
3.4 注重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在未来的成长中践行工匠精神,成为复合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围绕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不断强化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设计、课程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打造等方面探究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等方面的融合点和衔接点。在课程设计等方面既要注重加强专业理论资源的配置,同时还应当融入相关的创新意识培育、职业素养提升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注重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等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特征,积极探究形成“专业+课程”“专业+实践”、“专业+比赛”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推动人才培育教学改革活动有序开展。
3.5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要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及工匠精神培育理念的实施等方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并完善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围绕工匠精神视域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探究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综合能力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教师的职务、薪酬体系、培训等结合起来,激励他们不断成长。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兼职的方式,聘请相关行业专家为校内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指导,为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交流等机会,更好地提升师资力量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完善,在不断争取更多的校内外资源的同时,要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不断优化评价机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将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指标进行融合,以此为基础建立系统化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及时总结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找出不足进行完善优化,切实提升教学方案体系的完善性和科学化水平。
总之,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体系的完善,不断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强化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和技能,指引他们不断成长、进步,更好地成长为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