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医疗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探讨 ①
2020-01-09莫军成
莫军成
(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1 医养结合的侧重点是医疗服务人员
“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比2017年末增长了0.6%,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在老年人基数不断增大、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医养结合是指在为处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其中,医主要是指重大疾病早期识别,必要的检查、治疗以及康复训练,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养主要是指生活照料、精神心理、文化活动等服务。众所周知,衰老与疾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衰老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疾病,疾病又总是加速衰老的进程,两者密不可分。养老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呵护衰老的作用,医疗照顾则是克制疾病的重要手段。虽然以生活照料为主要内容的养老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但是在人们要求健康老龄化的今天,医疗照顾在其间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显。也就是人的寿命在医学进步的帮助下得到延长。因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中医疗服务人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人们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所在。
2 医养结合医疗服务人员现状分析
2.1 管理的条块分割限制了医疗服务人员的发展
按行政职能划分,我国的医疗系统属于卫生部门管理,养老系统主要属于民政部门管理。管理的条块分割造成服务评估标准不一影响医疗服务人员的发展。首先,现阶段,“医疗系统和养老系统之间关于护理等级的分类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法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阶段及养老需求提供分级化、多样化的服务,导致了老年群体在医疗和养老系统之间难以进行顺利的转接。”[1]其次,管理的条块分割造成执业注册以及职称晋升的困难影响医疗服务人员的发展。按现有法律法规规定,医疗服务人员实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除了学历专业的要求外,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既要通过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也需要在相应的医疗服务机构中有一定期限的从业经历才能注册执业资格。如果仅在养老机构从业有可能无法解决执业注册和职称晋升,即便是在内设有医疗部门的养老机构中从业也可能会因业务单一和缺乏持续获得在医疗服务机构中接受继续教育而致使业务能力下降。同时,这也使得现有养老机构中拥有执业资格的医疗服务人员较少,甚至一些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仅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影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2.2 现有医疗服务从业人员人数及其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要服务好老年人帮他们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员。从现有的从业人员来看,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较少有获得医疗服务执业资格。“无论是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还是部分一、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机构,具有行医资格的医师、专业护士和专业护理人员都严重短缺。”[2]同时,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在养老机构中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能够到医疗服务机构接受培训、进修的机会不多,使得他们难已获得到较为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技术而无法提升自身服务于老年人的水平。也就是说,在人们希望自己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过程中能得到足够实现这一目的的医疗服务的愿望会因医疗服务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而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倾向于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虽然医疗服务机构设有与养老联系密切的科室,但是这些科室主要是提供治疗服务。也就是说医疗服务机构虽然有数量上、质量上都是养老机构无法企及的医护人员,但是他们主要是提供治疗服务,其中的养老功能只是附带在治疗服务中很小的一部分服务。
2.3 医疗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养老机构就业的意愿不强
大学毕业生在养老机构中就业是这一行业得已永续发展的基础。应当说,影响医疗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养老机构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两个因素值得引起关注。一是大学毕业生对养老机构认识不全影响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意愿。除带有疗养性质的养老机构外,传统的养老机构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而鲜有医疗服务。在这种情形下,医疗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也鲜有在毕业时就可以在这一行业中谋得就业岗位。由于相互间没有信息的流动,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没有获得养老机构在新形势下发生的这种用人需要上的变化,进一步固化了原有对这一行业的认识,即这一行业是仅仅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二是养老机构的薪酬对大学毕业生没有吸引力。薪酬是大学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的决定性因素。从现状来看,养老行业的平均薪酬远低于医疗服务行业的平均薪酬。这一因素也促使医疗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会在就业时优先选择医疗服务行业。同时,由于养老机构不可能为老年人提供较为全面、深入的医疗服务,当养老机构的老人遇到重大的医疗问题仍需去高等级的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从业人员提升技术水平,进而影响到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意愿。
3 医养结合医疗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3.1 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制度体系
首先,厘清卫生、民政部门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中的管理范畴和职责,推动医疗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要明确两者的权责边界,并弥合管理上的分割,促进统一、规范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价标准,为医疗服务人员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以医疗服务机构中医疗服务人员的标准规范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医疗服务人员。现行制度对在医疗服务机构中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有一整套规范,而且大多是强制性规范。医疗服务人员违反强制性的规范向病患提供医疗服务就有可能被定义违法行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要实现医养结合,医是关键。这也意味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人员的服务标准要与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服务人员的标准相统一,才有可能发挥医的关键作用。同时,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应明确养老机构中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在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中的位置。而民政部门应引导养老机构加大建设内部医疗服务机构的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再次,提供晋升职称的方案。职称关系到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有正常的职称晋升途径为相应从业人员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相较于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机构中提供医疗服务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应该为在养老机构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制定与在医疗服务机构人员相似职称晋升制度的同时,应根据他们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以解决他们的职称晋升。
3.2 提升现有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现有养老机构中从事医疗服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帮助他们健康老龄化。培训是实现这一目的最为便捷的方法之一。其次,要探索建立对现有医疗服务人员培训的制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理念与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建立医疗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以提升服务质量。再次,应加强与优质医疗资源的联系。一方面为自身的医疗服务人员提供培训场所;另一方面,可以使优质资源下沉到养老机构服务于老年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养老机构中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可以对其中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也是对他们培训的一种方式。
3.3 引导新生力量在养老机构就业
提供医疗服务的新生力量持续进入养老机构是实现医养结合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并引导他们进入养老机构就业。全科医生是基层健康的守门人,是实现分级诊疗最基础的环节。要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有一定数量的医生是必要条件,而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这些病横跨多个科室且多为并发,需要医生精通全科医学,作为基层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生正是为养老机构提供全科医学服务最为合适的群体。其次,要注重护理人员的培养并引导他们进入养老机构就业。人们在健康老龄化进程中,护理人员的帮助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中之重。随着年纪的增长,失能的风险逐渐增加。当老年人行动不便时,护理人员的重要性就尤为突显。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其他人员不同,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可以避免或延缓老年人现状的恶化。因此,要加大护理人员培养的力度,并在培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强化对老年人护理的培训。再次,要加大宣传力度。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加大宣传医养结合在面对老年化社会中的作用,特别是要注意突出医疗服务在其中的重要性,改变人们对传统养老机构仅提供生活照顾服务的固有思想。毕竟,要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养老机构向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医疗服务是关键所在。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要回应医养结合的要求,加大培养全科医生、护理人员等医疗服务人员的力度。同时,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了解养老机构,促使他们在养老机构中就业,为养老机构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人员。从养老机构来看,养老机构要加大自身的宣传。应当说,宣传新形势下养老机构的职能可以促使人们改变固有对养老机构仅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这一固有印象。养老机构不仅是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而且能提供一定的医疗服务帮助人们健康老龄化,进而更好地吸引医疗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等新生力量进入养老机构,推动这一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