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腰椎融合术后疗效的影响

2020-01-09虞怡纮杨洁周玲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融合术康复训练腰椎

虞怡纮 杨洁 周玲

腰椎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常见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其中,神经压迫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目前较为成熟且广泛应用的一种术式。

由于融合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需要良好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尤其是患者出院后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及功能锻练,对于远期腰椎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微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即时通信平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已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医疗护理等卫生保健领域[2-3]。本研究基于微信开展腰椎融合术后的延续护理,促进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该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单中心临床研究,根据主要观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样本估算(术后6个月与术前)。根据既往文献[2-4]及样本量估算公式N=2[(u1-α/2+uβ)σ/δ],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20%失访率,最终确定每组入组40例即可满足需要,总样本量为80例。

1.2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科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80例,包括腰椎滑脱症32例、腰椎管狭窄症37例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11例。纳入标准:①有典型的腰腿痛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相符,经4周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②年龄18~60岁;③意识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具有阅读能力。④患者本人或一名共同居住的家属,持续使用微信半年以上。排除标准:①患者和家属均不能熟练使用微信或使用时间不超过3个月者;②具有精神疾病史,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沟通存在障碍者;③患有其他严重器官疾病、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者。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8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16名、女24名,年龄23~60岁(平均42.4岁),腰椎滑脱16例、腰椎管狭窄18例、腰突伴不稳6例,VAS评分(4.5±2.0),JOA评分(15.8±3.1);对照组中男17名,女23名,年龄20~59岁(平均41.9岁),腰椎滑脱16例、腰椎管狭窄19例、腰突伴不稳5例,VAS评分(4.4±1.9),JOA评分(15.9±3.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实行常规的出院宣教与电话随访。出院前由主管护师告知出院带药的服用方式,提供术后康复手册,根据手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练,并告知出院后日常活动的注意事项,以及随访和复诊的相关事项。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基于微信的出院后延续护理。包括:①微信建群,管理成员有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责任护士2名;②定期推送腰椎融合术后健康宣教教材,主要包括术后伤口护理及换药、饮食、康复锻炼、术后病情观察与反馈等;③指导并督促患者遵从医嘱,加强术后的功能锻练,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④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讨论,引导患者之间互相鼓励,医师或护师随时解答患者康复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心理支持。

1.4 评价标准

在患者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随访,主要包括:①患者满意率,以满意度调查表来反映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程度,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依疼痛严重程度标示0~10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疼痛;③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从主观症状(0~9分)、临床检查结果(0~6分)、日常活动(0~14分)和膀胱功能(-6~0分)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最高分为29分,分值越低说明功能障碍越明显;④JOA恢复率,表示术后功能恢复程度,JOA恢复率=(术后分值-术前分值)/(29-术前分值)×100%。

1.5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前术后VAS和JOA评分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用于分析两组间满意率和JOA恢复率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调查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3个月(12~17个月)。在末次随访的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中非常满意24例、满意13例、一般3例、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均为0,满意率92.5%;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12例、一般8例、不满意2例,非常不满意为0,满意率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VAS评分

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为(4.5±2.0)、(3.4±1.1)、(1.8±1.0)、(1.4±0.9)、(0.8±0.7);对照组VAS评分为(4.4±1.9)、(3.3±1.2)、(2.4±1.3)、(1.9±1.2)、(1.4±1.0)。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3 d,两组间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JOA评分

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JOA评分为(15.8±3.1)、(16.5±2.2)、(20.8±1.5)、(23.4±2.7)、(25.4±1.7);对照组JOA评分为(15.9±3.0)、(16.7±2.1)、(18.3±1.7)、(21.2±2.9)、(23.6±2.2)。术前两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3 d,两组间的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4 JOA恢复率

术后1年JOA恢复率观察组为85.0%,对照组为6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腰椎融合术后进行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从术后3个月开始,代表疼痛缓解情况的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由于需要对腰背部肌肉进行广泛的剥离和显露,在实现神经减压、腰椎融合的同时,难免对椎旁肌肉、韧带等组织产生一定的损害[6],甚至会导致长期腰背部疼痛等并发症。研究证明,腰椎融合术后12个月有25%的患者下腰痛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从而对治疗效果不满意[7]。因此,术后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缓解有着重要的作用。术后通过腰背肌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腰背韧性和调整肌肉的张力,从而加强脊柱关节的稳定性,既有利于融合、缓解疼痛,又能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Lee等[6]研究发现,腰椎融合术后3个月腰背肌力量下降7.5%,通过在医生监督下的良好康复训练,术后12个月腰背肌力量较术前提高64.2%,相应的术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下降58.2%,而未进行训练的对照组VAS评分只下降了26.1%,甚至对于几乎无肌肉损伤的微创手术患者,术后进行特定肌群的康复训练,也有利于功能恢复[8]。由此可见,术后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术后随访缺乏有效而系统的跟进和护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出院后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差,或者在锻练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往往不能很好地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练,导致腰背部肌肉无力,脊柱的术后稳定性下降,影响手术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因此,术后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远期腰椎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的用药及锻炼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手术疗效、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0]。微信这一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具有即时通讯、方便快捷和可视化等优点。同一微信群中,患者之间可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增加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的疑虑医护可即时解答指导,增加了患者的理解和执行力度。[2,3,10]。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时的VAS评分及JOA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及以后的各观察时间点,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可提高腰椎融合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术后功能锻练的依从性,明显促进术后的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融合术康复训练腰椎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