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特征、病理分型等对乳腺恶性肿瘤超声BI-RADS分类评估的影响
2020-01-09戴超超颜红菊张丽朱罗茜包凌云
戴超超 颜红菊 张丽 朱罗茜 包凌云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超声检查是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式,能及时发现病灶并评估其恶性风险。其中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提高乳腺超声检查的客观性。本文就乳腺恶性肿瘤超声BI-RADS分类评估中的影响因素作一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672例患者(共684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所有病灶BI-RADS分类在3类及以上,BI-RADS 3~4A类 130个,BI-RADS 4B~5类 554个。其中年龄<40岁106例(共106个病灶)、40~59岁351例(共355个病灶)、≥60岁215例(共223个病灶);超声特征为肿块型531例(共537个病灶)、非肿块型122例(共123个病灶)、两者兼有24例(共24个病灶);病理分型为浸润性导管癌(IDC)508例(共512个病灶)、导管原位癌(DCIS)92例(共93个病灶)、其他79例(共79个病灶);分子分型为Luminal型523例(共532个病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57例(共57个病灶)、三阴性型95例(共95个病灶)。排除既往有乳腺恶性肿瘤手术史、病理学诊断结果考虑BI-RADS 6类、超声检查无明确典型病灶或仅显示扩张导管而考虑BI-RADS 0类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行自动乳腺容积超声检查及常规手持超声检查[1]。自动乳腺容积超声采用西门子Siemens Acuson S2000,三维选用14L5BV探头,频率5~14 MHz,对双侧乳腺进行正中位、外侧位和内侧位基本扫查,必要时加行上位或下位扫查,结束后系统传输数据至影像数据处理系统,获取相应的乳腺横切面、矢状面及三维重建后的冠状面图像。常规手持超声采用同超声仪器18L6HD线阵探头,中心频率11 MHz。所有图像的采集及读片由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医生完成,并对病灶进行BI-RADS分类。
1.3 评估标准 (1)超声特征:肿块型病变是指局部回声与周围存在差异,且2个垂直切面上均可显示占位效应,主要观察形态(规则、不规则)、边缘(光整、模糊、成角、微分叶、毛刺)、内部回声(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囊实混合回声)以及钙化情况。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特征主要分为4类[2]:①不具备占位效应的低回声区;②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微钙化;③导管病变;④周围腺体结构扭曲。常规手持超声主要观察横断面和纵断面病灶的超声特征,包括肿块型、非肿块型特征。自动乳腺容积超声主要观察冠状面的超声特征,部分非肿块型病变以“汇聚征”为表现,更易于分析。(2)分子亚型[3]:①Luminal A 型为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HER2(-);②Luminal B 型为 ER(+)和(或)PR(+),HER2(+);③HER2过表达型为 ER(-)、PR(-)、HER2(+);④三阴性型为 ER(-)、PR(-)、HER2(-)。由于部分患者未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无明确的HER2结果,故本研究将分子亚型分为Luminal型、HER2 过表达型、三阴性型。(3)BI-RADS 分类[4]:3~4A类考虑为良性病变,4B~5类考虑为恶性病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对乳腺恶性肿瘤BI-RADS分类的影响 ≥60岁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31个、4B~5类192个,超声诊断符合率86.10%(192/223);40~59岁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62个、4B~5类293个,超声诊断符合率82.54%(293/355);<40岁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37个、4B~5类69个,超声诊断符合率65.09%(69/106)。不同年龄患者的病灶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超声特征对乳腺恶性肿瘤BI-RADS分类的影响 肿块型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82个、4B~5类455个,超声诊断符合率84.73%(455/537);非肿块型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48个、4B~5类75个,超声诊断符合率60.98%(75/123);两者兼有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0个、4B~5类24个,超声诊断符合率100.00%(24/24)。不同超声特征患者的病灶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病理分型对乳腺恶性肿瘤BI-RADS分类的影响 IDC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60个、4B~5类452个,超声诊断符合率 88.28%(452/512);DCIS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40个、4B~5类53个,超声诊断符合率56.99%(53/93);其他病理类型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30个、4B~5类49个,超声诊断符合率62.02%(49/79)。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病灶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分子分型对乳腺恶性肿瘤BI-RADS分类的影响 Luminal型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108个、4B~5类424个,超声诊断符合率 79.70%(424/532);HER2过表达型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4个、4B~5类53个,超声诊断符合率92.98%(53/57);三阴性型患者病灶为BI-RADS 3~4A类18个、4B~5类77个,超声诊断符合率81.05%(77/95)。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病灶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超声对乳腺实体肿瘤的诊断准确度高,而且操作简单、无辐射、价格低廉、患者易接受,目前已广泛用于乳腺疾病筛查、诊断、随访等。BI-RADS由美国放射学会制定,是乳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指南。
本研究发现,年龄、超声特征、病理分型对乳腺恶性肿瘤BI-RADS分类有一定的影响。年龄是影响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符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乳腺组织构成会随着生理年龄增长而变化,同时受到激素水平、月经周期、BMI等因素影响;而不同乳腺背景会影响超声医生对病灶的检出及判读[5]。40岁以下并非乳腺癌的好发年龄段,超声医生对乳腺病灶的判读存在主观性,可能会存在低估的情况。本研究结果发现,40岁以下患者的病灶超声诊断符合率仅65.09%,明显低于40岁以上患者。因此,低龄患者的乳腺病灶BI-RADS分类可能被低估。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完全参照BI-RADS分类指南评估乳腺病灶,不应考虑年龄因素。肿块型病变因其存在占位效应,较易识别,漏诊率低。本研究发现肿块型患者的病变超声诊断符合率高达84.73%。非肿块型病变不具备占位效应,缺乏典型的肿块特征,易误诊、漏诊,病灶风险被低估。本研究结果显示,非肿块型患者的病变超声诊断符合率仅60.98%,明显低于肿块型,这可能与诊断医生对非肿块型病变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关。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能得到多角度、多切面的视觉信息,特别是以微钙化、“汇聚征”为表现的病变,明显提高非肿块型病变的检出率[6]。DCIS的组织学分类包括低、中、高级,有些病灶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级别的病变,它的病理特点决定了超声图像的多样性,导致超声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降低。有文献报道超声对DCIS的检出率约70%~80%,其中非肿块型病变占44%~61%[7]。本研究结果显示,DCIS中的非肿块型病变占74.42%,超声诊断符合率仅56.99%,而上文已阐述非肿块型病变会降低诊断的符合率。因此,DCIS因非肿块型病变占比较高,同样会被低估。所以,了解非肿块型病变对DCIS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超声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张一丹等[8]研究发现,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在自动乳腺容积超声冠状面上显示的边界、微钙化及间接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HER2过表达型以肿块型为主,微钙化占比高,自动乳腺容积超声对微钙化的显示优于常规手持超声,因此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其他两型。三阴性型有相对清晰的边缘,超声医生会低估恶性的风险。本研究中Luminal型占比高,但因HER2资料信息不完整,Luminal A、B未进行分组分析。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等3个分子分型患者病灶的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年龄、超声特征、病理分型对乳腺恶性肿瘤BI-RADS分类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低龄、超声特征为非肿块型、病理分型为DCIS的患者BI-RADS分类可能被低估。目前,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呈年轻化趋势。超声医生应对病灶进行多切面观察,累积更多乳腺超声诊断经验,作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