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观察
2020-01-09许君辉
许君辉
河南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 灵宝 472500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老年患者因腹壁薄弱、肌肉萎缩,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伤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健康[1]。手术修补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疝修补术将不同解剖结构的组织强行缝合在一起,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疼痛明显、并发症发生和复发风险大等缺点。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无张力情况下,采用人工高分子材料补片实施修补,具有创伤小、疼痛程度轻、恢复迅速和复发风险小等优势,目前已取代了传统修补术式。2016-01—2018-01间我院对5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腹股沟疝患者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39~79岁,平均59.28岁。依据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标准分型[2]:Ⅰ型24例,Ⅱ型13例,Ⅲ型11例,Ⅳ型2例。合并高血压7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糖尿病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排除:(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术后随访资料不全患者。(3)存在其他手术或麻醉禁忌证等患者。
1.2手术方法[3-4]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腹股沟上中点上方2 cm至耻骨结节处做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5 cm左右的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腱膜下向两侧稍作分离,注意保护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等神经组织。寻找并游离疝囊至疝囊颈,在疝囊颈处环状打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小的斜疝疝囊直接回纳;较大的疝囊者,可将其横断,远侧断端止血后旷置,近侧断端缝闭后回纳。直疝疝囊可结扎其颈部后切除。钝性分离创建腹膜前间隙,完成“精索壁化”。注意尽量避免撕破腹膜,如腹膜破损必须立即缝合。然后将D10补片的下半部放置到耻骨联合后方、髂血管的背面下侧及Cooper韧带后侧;再将上半部补片完全覆盖内环并至少超过内环上方约2 cm。将补片充分展平,使其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切口。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35.15±15.05)min,住院时间为(5.03±1.36)d。术后患者均获6~12个月的随访,住院及随访期间出现尿潴留2例,阴囊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中未出现腹膜破裂或出血;术后无慢性疼痛、局部异物感等其他并发症和复发病例。
3 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因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迅速、复发和并发症风险小,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和普及等诸多优点,已成为腹股沟疝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无张力修补术式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 。由于术中须显露联合肌腱及腹股沟韧带,并需要提起和打开精索处理疝囊,还需补片将缝合固定。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增加了术中神经、血管损伤和术后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风险。
开放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将D10补片放置在腹膜前间隙内的腹横筋膜前方,不但完全覆盖了耻骨肌孔,而且修补了腹股沟区最薄弱的腹横筋膜,有效降低了复发率[5]。其主要特点为:(1)对腹股沟区局部解剖关系及生理状态等破坏性小,而且补片完全覆盖了耻骨肌孔,实现了“全腹股沟区”的增强修复,治疗腹股沟疝的同时能有效预防股疝。还适用于腹横筋膜出现较大缺损的复发疝及巨大疝[6]。(2)术中无须对腹外斜肌腱膜下实施解剖,对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保护性好。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异物感不明显[7],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3)局部麻醉安全性好,可以扩大手术指征,尤适用于硬膜外及全身麻醉耐受性差的患者。(4)学习曲线短,治疗费用低,易于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
几点体会:(1)在分离腹膜前间隙时应尽量避免撕破腹膜,一旦撕破腹膜,必须即刻予以修复,以免腹腔脏器与腹膜前间隙的补片接触。(2)在分离腹膜前间隙的过程中注意精准操作,并在直视下保护腹壁下血管和髂血管。(3)应根据腹股沟疝的类型和疝囊的大小处理疝囊。(4)放置D10补片时,应充分展开、铺平,保证完全覆盖耻骨肌孔,防止出现卷曲、折叠而增加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