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雨台风接踵至 宁波唱好“防”字诀

2020-01-08吴剑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气象台风宁波

吴剑

今年6月以来,包括宁波在内,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明显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今年6月和7月,两次对防汛救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均贯穿同一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也于7月做出批示:精准预报预测预判,严谨操作,防范在前,同时做好应急准备!

在这梅雨台风接踵而至的非常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宁波市委、市政府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防御应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防汛防台工作涉及面广,参与单位众多,工作体系复杂。前期有监测预警、风险管控、隐患治理,中期有抢险救援,后期有恢复重建等环节,但首先强调一个“防”字。本期访谈栏目邀请到几家参与防汛防台前期会商研判的市级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请他们分享唱好“防”字诀的若干经验与体会。

记者:请问宁波在防汛防台工作顶层设计上有哪些新的动作?

许武松:自2019年机构改革后,宁波市政府发文调整成立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和宁波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组织指挥、统筹协调、督查指导全市防汛防台抗旱和抢险救灾工作。今年6月,我市对《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宁波防汛防台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还制作了《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工作指南》,完善了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响应流程,形成了《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工作表》,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订的《应急预案》明确:市防指指挥长由原来的常务副市长担任改为由市长担任;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增加市政府分管水利农业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增加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分管水利农业副秘书长任副指挥长;30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将原预案秘书处改为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指办”),主任由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兼任。这一系列调整使得市防指的组织指挥能力大大提升。

市防指办成立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严格风险防控、配强应急力量,努力构建新时代防汛防台工作体系,切实提升台风洪澇灾害科学防控能力。

记者:请简要介绍今年入梅以来宁波的天气特点。

王镇铭:今年入梅以来,宁波的天气情况特别复杂。宁波于5月29日入梅,7月18日出梅,具有入梅明显偏早、梅雨期明显偏长、梅雨量明显偏多、暴雨过程频繁、气温起伏大等特征。梅雨期全市共经历9轮集中降雨,平均梅雨量524毫米,是常年平均水平的2.1倍,列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第2位,列60年首位。入梅前后和出梅前后明显偏冷,梅中出现高温,城区最高温度变化从21.9℃到38.1℃不等。今年7月,西太平洋海域没有台风形成,这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8月上旬,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于近海生成后快速发展加强,给四明山区和慈溪带来较大影响。

记者:复杂的天气情况给防汛防台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许武松:天气复杂多变给防汛防台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梅雨和台风使得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城市和主要平原受到内涝威胁,在建水利工程和尚未修复水毁工程度汛压力较大。

记者:面对严峻的形势,各部门如何各司其职、各显所长,在自己的领域唱好“防”字诀?

王镇铭:“千方百计把千变万化的天气告诉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这是我们宁波气象人一直以来的服务宗旨。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市气象部门严密监测、精心分析、及时预警,全力做好梅雨期9轮暴雨和“黑格比”台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气象保障服务。

充分运用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多源气象观测资料,第一时间捕捉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组织或参加国家、省、市三级会商,并提供针对性、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今年以来,市气象台共制作各类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10多期,发送决策气象服务短信300多次共计约71.4万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0次,持续564小时。梅雨期和“黑格比”台风影响结束后,及时做好气象灾害影响评估。

此外,今年以来,全市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500多次,“宁波气象”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300多篇,累计阅读量达100万人次。“宁波气象”官方微博共发布信息超6600条次,累计访问量3521万人次。“今日头条”号发布文章、微头条、视频等共计300多条,累计阅读量超115万人次。开展直播10场,各平台收看人数约230万人次。

史俊伟:水利工程设施是防汛防台的中坚力量。当前,宁波建有大中型水库32座,拦蓄能力近4亿立方米。“十三五”以来,宁波以防洪排涝为重点,已完成水利投资超400亿元,目前已建成三江干流堤防211公里,甬江流域三江沿线碶闸净宽近2000米,沿江强排泵站规模近1000立方米/秒。这些项目建成投运后,在近几年防汛防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建造水利工程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度也是我们水利部门在防汛防台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今年梅雨期间,全市大中型水库实现洪水全拦,最大拦蓄量达2.3亿立方米,既保护了下游平原,又为后期水资源保障打下基础。对市区三大平原区,我们针对性地采取精细化分片调度措施,极大缓解了市区内涝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洪水风险管理水平,减轻洪涝灾害损失,我们开发了宁波城市洪水风险分析与管理系统,以气象降雨预报为依托,结合流域实时水雨情信息、工程调度信息,开展暴雨洪水对城市影响全过程的预判、跟踪与评估,为防汛指挥、洪水保险和土地利用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宁波的动态洪水分析风险管理能力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为系统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今年入汛前水利部门专门编制了《宁波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水文基础设施、小流域山洪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管理、水利设施防洪潮、水旱灾害防御应急等能力提升的目标任务和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加快推进实施,促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档升级,助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戚春良:强降雨极易造成道路坍塌、山体滑坡甚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7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开展地质灾害“除险安居”三年行动,累计基本消除威胁30人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44处,减少隐患点242处,完成隐患点综合治理108处, 减少受威胁人数3824人;建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26处,建成避让搬迁安置示范点3个,完成1个镇乡(街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试点工作,连续15年实现地质灾害人员零伤亡。

为了做好今年防灾工作,我们前期排查并划定了全市825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入梅以来,市县两级资规部门累计出动676组次、1846人次,对2802个风险防范区、隐患点、不稳定斜坡等开展了巡查监测,实现对风险隐患的及時掌握。此外,与市防指办、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会商研判,市本级累计开展地质灾害技术会商百余次,发布即时预警8次,制作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图8幅,制作相关镇乡(街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图8次96幅,编制预警短信33条,受众达4万人。同时,配合市防指办督促指导各地加快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内常住人口信息排查、录入和“浙江安全码”赋码工作。

林宇晧:今年先有超长梅雨期干扰,后有台风“接力”影响,对宁波农业、渔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8月1日是我们俗称的“小开渔日”,象山县1000多艘渔船出港作业。“黑格比”台风的到来无疑给久违的“虾蟹上桌”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为此召开全市农业农村防汛防台防灾工作视频会议,要求牢固树立抗大灾思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市民“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在汛期来临前,检查渔业和农家乐隐患27处,全部进行整改或落实管控措施。完成海上养殖、农家乐等重点领域危险区域转移人员基础信息排查,“浙江安全码”总共录入农家乐信息189家、海上养殖转移人员信息592人。防御“黑格比”台风期间,共撤离海上作业人员2880人,转移养殖及涉渔人员、农家乐员工590人次。入汛以来,全市组建抢险和技术服务队伍力量40支,组织渔业、农业等100余名技术管理人员参与防台防汛专题培训,开展防灾救灾服务指导467人次。全市累计向农民群众推送梅雨期降雨天气信息15万余条次。13支技术小组实地指导农户、渔民落实农业生产防台技术措施。“黑格比”台风来袭时正值早稻、水蜜桃等作物收割采摘期,全市组织抢收水稻5500亩、水果7000吨、蔬菜8000吨,尽可能把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台风期间,渔政执法船全天候执法巡逻,随时投入海上突发事件的处置。

杨卫强:台风通常来自海上,水上是防汛防台的另一片“主战场”。宁波日均约有3500艘商船和5000艘渔船进出港。确保这些船舶、设施和船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是我们海事部门的主要职责。

进入台汛期后,海事部门会提前组织召开防抗台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水上防汛防台工作。提前开展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掌握船舶动态及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并动态跟踪。受台风影响期间,及时发布水上防台警报,督促船舶和水上防台单位落实好防台措施,及时处置各类水上突发事件并进行调查处理等。在防抗台风应急响应结束后,还要科学安排疏港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我局自主开发建设的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宁波海事深蓝智享监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深蓝智享”)的应用,有力推动了水上防台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深蓝智享”集气象、水利、港口、水上设施、船舶、货物、船上人员等实时动态信息于一体,真正做到水上监控无死角,极大提升了宁波沿海水域海事安全监管能力。

为贯彻落实中央“六稳”方针和“六保”任务,针对近期外贸出口商品集装箱海运欧美航线运价攀升等情况,我们精准施策,最大限度保障欧美航线船舶安全高效进出港。“黑格比”影响前夕,特别开通交管专台进行交通流组织,对8艘欧美航线大型集装箱班轮实施最迟拉离政策,协助抢装抢卸19977个集装箱,减少滞箱费用约200万元。台风过境后,又第一时间保障13艘欧美航线船舶优先进港装卸28183个集装箱。

记者:据气象部门发布,宁波已于7月18日出梅,“黑格比”台风对宁波的影响也于8月5日基本结束,请问防汛防台应急响应解除后,我们还需关注哪些工作?

许武松:应急响应解除后,要及时组建工作组指导开展灾情核查评估,全面评估统计农业、基础设施等损失和影响情况。各部门要持续加强巡查排查和预报预警,严防后续局部地区强降雨造成的小流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市防指办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各受灾受损区县(市)要全力做好抢险救灾救援工作,抓紧恢复受损的电力、通信、道路交通等设施。加快推进生产自救,稳妥抓好转移人员安全回流和渔船出海安全作业等工作。及时启动宁波市巨灾保险灾害理赔,优化报损、理赔程序,帮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目前宁波已进入台风高发期,市防指和市防指办要进一步加强对台风防御全过程的会商、推演力度,深入总结防台工作经验做法,关注短板,剖析不足。同时,指导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强化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职能,进一步明确责任,把防汛防台准备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更加扎实。■

猜你喜欢

气象台风宁波
气象树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EF2000台风战斗机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呼呼!台风来了
文章有象
喜相迎
台风天外出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