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探索“托养服务+辅助就业”助残脱贫新模式
2020-01-08曾子夏沈琼云
曾子夏 沈琼云
家住北仑区梅山街道的乐师傅(化名)夫妇,今年都才40岁出头,但因为分别患有智力和肢体残疾,找工作十分不易。就算找到了,也干不长久,且收入较低,两人的生活完全没有保障。梅山街道残联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将他们接到了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彩梅之家。经过近半年的培训,他们顺利通过评估,成为北仑区首家残障人士工疗车间——金冠童车工疗车间的员工。7月22日,他们分别领到了2310元和3010元的工资,两人都乐开了花:“这份工作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好了。感谢政府和公司,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大家的鼓励和帮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近年来,梅山街道把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探索实施“托养服务+辅助就业”助残新模式,全力推进贫困残疾人托养和就业工作。
集中托养/打造残疾人的阳光“家园”/
“一方面,残疾人生活照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家庭的整体劳动收入;另一方面,残疾人自身劳动能力较低,加上缺乏相关劳动技能培训、社会接纳度较低等原因,不能从事社会劳动,无法获得劳动收入。这些原因导致不少残疾人家庭贫困、生活困难。”梅山街道残联理事长林金德说,“有不少残疾人现在主要依靠家中长辈照顾,一旦长辈失去了劳动能力,无法继续照料他们,这些残疾人很可能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梅山街道有残疾人929人,绝大多数为失聪、失明的老年人。为了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解决贫困残疾人生活照料和劳动能力提升的问题,梅山街道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免费的托养服务。目前,梅山街道有101名残疾人符合托养条件,选择托养的有46名,其余的因接送不便、家里有人照料等原因没有进行托养。对于所有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梅山街道通过给予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措施来保障他们的生活,鼓励有条件的残疾人就业或者创业。
2015年,梅山街道成立了彩梅之家,内设工疗车间、娱乐室、康复室、心理辅导室、爱心超市、助残志愿者培训室等功能室,为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以及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助残志愿者培训等公益性服务。目前,彩梅之家共接纳了27名精神、智力及肢体残疾人入住。
“这里人多热闹,环境也好,我喜欢来。每天还能和大家一起做手工,觉得手脚都更灵活了。”41岁的张燕(化名)说。她是第一批到彩梅之家托养的残疾人之一。在以前,同住的母亲外出上班后,她一个人在家,常常感到孤独、烦闷。“自从来了这里,心情就变好了,还能赚一点钱。有个亲戚见我在这里过得好,后来她也报名了。”
在彩梅之家,每天上午都有专业教师给残疾人教授礼仪、电脑、文化等课程,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能力;下午,则由志愿者带领他们做趣味游戏和简单的手工活,进行康复训练,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帮他们获得一些收入补贴家用。
彩梅之家负责人张玲林说,开展贫困残疾人托养服务,既能为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解放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也能为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促进残疾人增收。
王先生的儿子今年34岁,患精神疾病多年。“以前他天天待在家里看电视,人越来越胖,视力也越来越差。”王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年年初,王先生得知了彩梅之家的消息,“考察”后马上给儿子报了名。“现在,他作息有了规律,人也开朗多了。今年又入选成为金冠童车工疗车间工人,养老有了保障,我也就放心了。”
辅助就业/让残疾人重新融入社会/
6月30日上午,历时一年筹建的北仑区首家残障人士工疗车间——金冠童车工疗车间在梅山正式揭牌并开工投产。宁波北仑金冠童车有限公司与乐师傅等 11名中轻度精神、智力、肢体残疾人签订了劳动合同,让他们一边进行简单劳动,一边进行康复训练。“虽然办这个工疗车间承担了不小的压力,但看到他们的活儿一天比一天干得出色,人越来越精神,也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就感觉自己当初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金冠童车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立峰说道。
此前,北仑区、梅山街道残联先后赴慈溪、象山参观、考察、学习,谋划在梅山街道的企业内部设立工疗车间,并甄选了几家本地爱心企业。在综合考虑企业规模、生产工艺特点、税收结构、设施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后,残联决定创建金冠童车工疗车间。
笔者了解到,工疗车间是企业举办的残障人士辅助性、庇护性就业机构,能够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融入社会、增加收入、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具有日间照料功能,提供残疾人庇护服务。
根据相关规定,当前,北仑区企业创办工疗车间能享受每人每年96480元的税收优惠,还可以同时申请“残疾人之家”,残联将给予运作经费每人每年6480元。“虽然政策有一定的优惠,但车间筹建的投入,加上要支付每人每月最低2010元的工资、上缴社保医保,还要安排吃饭、午休、康复训练和娱乐放松活动,这与招收健全员工相比,要更费心。所以关键还是要企业主对残疾人有爱心。”林金德说。
为了创办工疗车间,王立峰投入十几万元,在厂里专门辟出了一块200多平方米的场地,并按要求重新进行了装修,设置了作业区、休息区、医疗卫生室、员工餐厅等多个功能区域,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康复、技能培训、生活训练等全方位服务。另外,为了保障残疾员工的安全,还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安装了监控设备,并在车间实行全封闭管理。
下一步,王立峰还将再投入十几万元,在企业内筹建“残疾人之家”,配备康复健身和娱乐等设施。王立峰认为,企业除了营利外,更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建立工疗车间可以为残障人士提供一个支点,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新希望,有利于残障人士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企业回馈社会的重要举措。
双轮驱动/实现多方共赢/
张玲林告诉笔者,梅山卫生院的医生每周一次到彩梅之家为所有托养残疾人进行日常体检,每年还会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出具两次评估报告,评定风险等级。彩梅之家将根据评估结果、日常表现以及家属意见进行综合考虑,判断托养的残疾人是否适合到工疗车间工作。
在金冠童车工疗车间,同样有医生常驻,随时关注残疾员工的身心状况。张玲林说:“我们在工疗车间和彩梅之家中间建立起了‘能进能出的机制。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决定他是继续在车间工作、返回彩梅之家接受培训还是入院治疗,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康复训练方案。”
成立5年多来,彩梅之家不斷完善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会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的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体系,满足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基本需求,强化托养康复服务功能,已帮助近40名残疾人增强生活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林金德说,精神、智力残疾人过去一半靠政府低保和残疾人护理、生活补贴,一半靠家里养着。现在,梅山街道通过探索建设彩梅之家和工疗车间,实现托养服务与辅助就业双轮驱动,既可以减轻政府压力,增加残疾人收入,也可以减轻监护人的负担,同时也能让中轻度精神残疾人通过参与社会劳动,真正融入社会,降低他们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简单劳动其实也有助于残疾人康复,通过彩梅之家实现就业的不少精神残疾人都没有再发过病。”林金德说,“‘彩梅之家+工疗车间模式是残疾人帮扶工作的一个方向,希望彩梅之家和工疗车间能吸纳周边的中轻度精神、智力残疾人,真正实现政府减负、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