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校园贷问题与教育引导路径
2020-01-08朱蓉蓉
朱蓉蓉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發展,校园贷等一系列网络借贷平台涌进了大学校园。而大学生因校园贷问题引发的恶性暴力案件,已经成为影响校园安全、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校园贷现状调查和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校园贷问题的教育引导机制和方法,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新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思路。
随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借贷也随之悄然兴起。笔者关注到“融360”“蚂蚁花呗”等大型网络金融平台,分别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的消费生活及消费分期情况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非常青睐这种网络信用消费方式,并且信用消费也在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种消费习惯。基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部分非法网络借贷平台用“打擦边球”的方式规避监管后逐渐渗透校园。通过“百度”引擎搜索,因校园贷诱发的暴力案件层出不穷,如“女大学生裸贷”、“大学生深陷巨额债务跳楼”、“非法拘禁”、“暴力催收”等案例报道频繁上热搜。基于此,笔者就这一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探索新的引导思路和教育方法,从而规避大学生频繁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风险。
校园贷基本情况
我们以往所熟知的传统意义上的校园贷,是指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由国家向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助学贷款或者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信用贷款(包括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总称。
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借助第三方助贷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群体,提供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主要类别有:校园分期购物平台、电商信贷平台、线下私人贷款、P2P贷款平台、消费金融公司等。然而,基于大学生群体需求,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无抵押、零利息、分期付款”等表面虚假信息宣传,以低门槛和隐瞒实际资费标准来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从而陷入“高利贷”陷阱。这些既带来了校园安全隐患又严重损坏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校园贷现状调查与行为分析
大学生校园贷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于校园贷的认知、需求等情况,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的方式对湖南省长沙市高校集中区域“大学城”的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和辅导员进行调研。此次问卷发放共计890份,855份问卷针对大一至大四所有年级在校学生,35份问卷针对辅导员。调查问卷实际收回826份(学生791份、辅导员35份),占发放问卷的 92.8% ,其中有效问卷805份,占收回问卷的97% 。
通过对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校园贷有所了解的辅导员达到了100%,其中亲自处理过学生卷入不良校园贷事件的辅导员有15人,约为达到42.8%。在791名被调查学生中,大学生中有782人对校园贷有所了解,约为 98.8%;使用过网络借贷平台的同学有362人,占被调查者45.8%。在使用网络借贷平台的同学中,有62人在还款时超过借款金额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占被调查人数的7.8%,这部分同学既是陷入非法”校园贷”。据统计,使用过网络借贷平台的这部分学生因“不清楚具体情况,但受申请便捷、利率低的诱惑”占89%。当被问及“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如何处理”更多的学生选择“家长代还”。
大学生校园贷行为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对大学生校园贷这一行为进行分析:首先,大学生在远离家庭远离父母,刚踏入大学校园,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不足,在多方面的影响下逐渐有了互相攀比的心理现象,从而滋生出脱离自己实际经济水平的消费观念。其次,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卡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意识形态渗透,滋生出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腐蚀着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再者,对金融信贷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不足,缺乏基本的思考和辨别能力,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校园贷问题的教育引导机制
开展金融知识教育,提升大学生思辨能力
据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陷入非法校园贷的根本原因是不清楚金融借贷规则,被“无抵押、零利息、分期付款”等表面虚假信息宣传忽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有加强大学生们的金融信贷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加大对校园贷危害的宣传,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避免其掉入非法金融机构的陷阱。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官网、QQ、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推送相关金融信贷知识与法律法规。也可以开展以校园贷为主题的辩论赛,金融知识讲座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衍生品,树立安全、理性、健康的理财观念。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事物的思辨能力,从而认清金融活动的利弊、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拒绝校园不良网贷。
实行家校联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
据研究,家庭对学生养成健康消费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作为突然远离家庭远离父母的大学生,初步享有独立经济支配权,这让他们容易沉迷于消费体验的快感中,从而导致消费需求升级和消费欲望膨胀。基于此,学校需要协调班主任积极开展主题宣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从家庭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理性消费。同时,向学生推送直接具有警示作用的校园贷相关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此外,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协同学生骨干队伍,共同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并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通过家校联动,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近况,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此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找准思想价值引领,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通过给人们提供一整套“世界观”,帮助人们正确地认知“世界”,并借助这种认知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形成共同理想信念,造就良好的社会规范。透过大学生一系列校园网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了西方拜金主义、信用卡过度消费、提前消费的意识形态渗透,与此同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也正在腐蚀着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我们需要将意识形态教育筑基在中华文化底蕴之上,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宣传反映主流意识形态先进典型事迹,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正确导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建设青年信用体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在实证调查中我们发现,那些通过网络借贷平台上逾期还款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前大学生个人诚信意识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低,他们对借贷逾期以及欠款黑名单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不得而知。学校可以动员组织大学生共同建设诚信文化氛围,在建设中践行诚信道德准则,在诚信氛围的感染和影响下,推进诚信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通过以诚信教育为抓手,积极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不断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育大学生懂诚信、讲诚信,以此,不断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金钱观、消费观等价值观体系的建立。
2017年6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基本上否定了网贷机构在校园贷市场中存在的合法性,与此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加大了非法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力度。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体系完善之前,作为高校工作者的我们有必要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通过提升大学生思辨能力、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来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通过国家政府严格监管和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两者双管齐下,可以更好的规避大学生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风险,并有效地避免不良校园贷所带来的社会危害。
[本文系 2019 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湘教通[2019]353号)《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校园贷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9C1024)阶段性成果]
(湖南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