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爱如水

2020-01-08谢文奎

西部散文选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毛主席母亲

谢文奎

我一直想把母亲写进文章里,说一说她对我的养育之恩,说一说我对她的感恩之情,说一说她勤劳、善良、智慧,而又充满艰辛的人生,可总是找不到灵感、理不出头绪,就一年一年的拖了下来。

今年,母亲要过八十岁生日了!我想趁她眼不花耳不聋、趁她脑子清醒不糊涂,我不光要写她,还要把写她的文章读给她听,让她听听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真实心声!我不想等到万一哪天母亲老糊涂了、不认识我了,或者哪一天母亲突然不在了,再也听不到这些话了!那时,即使我再自责再遗憾再懊悔能有什么用呢?我不想给自己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更不想去体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万般痛苦无奈的感受!

我十七岁当兵,在祖国西北的西北围着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转圈圈。三十多年没有走出大山的怀抱,与家隔着“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亲人常常是聚少离多,感觉都成了家里的“客人”,别说给母亲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就连好好陪她的日子都少的可怜!这次母亲过生日,我早早就和兄弟姐妹们沟通商量了,做好了回家陪母亲过生日的准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谁知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静待“东风”之时,祖国西部边境却刮起了一股“妖风”,印度边防部队在我边境一线班公湖、加勒万河谷地区挑衅滋事,无端制造对峙事件,我边防一线力量急需加强。

就这样,在离母亲生日还不到两个星期的,一纸代职命令取代休假报告提前送到了我手中。

目的地:帕米尔高原某部!

时间:三天内报到!

程序:组织谈话、工作交接、收拾行囊、出发!

我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飞越天山,穿过戈壁,从平原走向高原,从柳绿花红走向茫茫雪域——帕米尔高原。

这里是祖国最西端,是雄鸡版图上最晚迎来日出的地方,也是送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天山、昆仑山在这里交汇。高寒缺氧,冰天雪地,荒无人烟,官兵整日与大山为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热血、青春和生命守护祖国边境安全,践行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誓言“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领土守丢了”!

走进他们除了一次次感动外,更多的是有了激情、有了动力、有了使命感!

好几天没顾上给母亲打电话。一方面是工作忙事情多,另一方面,主要是没想好如何给母亲解释回不去的原因。就在我忐忑不安想对策之时,一天晚上,母亲的视频电话拨过来了,接通视频,还没等我开口,她就一口气把要说的话全说完了。总的意思就是她已经知道我因为任务去了南疆边防,之前答应回家给她过生日的事不能兑现了。母亲说她非常理解,让我千万不要有顾虑,她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时候执行命令干好本职是大事,自己的生日是小事,只要国家好、边境好、你的工作好,妈天天都会像过生日一样高兴!”看着视频里母亲慈祥的面容,听着她语重心长的话语,我只能不停地用点头来回应她,却不敢出声,害怕一说话强忍的泪水会控制不住流出来,更害怕哽咽的嗓音会让母亲心里难受!

母亲常常让我感动!

其实,母亲很平凡。用一棵大树和一棵小草相比,我觉得她更像小草,就如老家漫山遍野的小草,只要有阳光有雨露就年年绿着,给人希望。她一辈子生活在老家九沟十八岔的大山里,尽管从小没有上过学,但她思维清晰,明白事理,她为爷爷奶奶养老送终,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深受村里人夸赞和敬重。

父亲七十岁后得了老年痴呆症,一时清醒一时糊涂,怕他走丢了,母亲时刻紧盯着他跟着他,半步不离坚持了近十年时间,让父亲在有时清醒有时不清醒,有时有意识有时无意识的情况下,很有尊严和体面的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

父亲去世后,母亲负担轻了一些,我就把她接到新疆和我们一起生活,一来想让她好好休息休息,也过一过城里人的生活;二来离家三十多年,基本没有为母亲做过什么事,也该让我尽一尽做儿子的孝心了。

刚开始还可以,母亲看什么都新鲜、吃什么都香甜,整天乐呵呵的,还时不时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家乡美食,让我们一家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异地他乡深深感受到了:有妈真好!可好景不长,还没过三个月,母亲就想老家了,想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想地里的庄稼和蔬菜,想村里的老人和自家的孙子重孙子,想她养的狗养的猪养的鸡。总之什么都想了,各种理由不愿意享受城市生活,不愿意住高楼大厦了,就是要回家!

母亲一辈子难得出门,好不容易让出来享几天福吧,她却待不住,这才几天就嚷嚷着要回去。为弥补这种遗憾,我想在送母亲回家之前,带她去海南玩几天,让她看看未曾见过的大海,看看在北方冰天雪地之时南方春暖花开的样子,看看南方的冬天地里照样能种菜、树上照样能结果。

当我高興地说出我的计划时,却并没有得到母亲的赞同和响应,她说不想去海南,不想去游山玩水。

“那你自己选择一个想去的地方吧!”我试探性地让母亲自己做主,她犹豫再三后坚定地说:“非要去的话你就带我去看看毛主席、看看天安门!”虽说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在我们老家,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把在有生之年能去一趟北京,能在天安门前照上一张相片,能看一眼躺在水晶棺里的毛主席,当作一生最荣耀的事情!至于南方的山水好不好,似乎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也没有吸引力,所以母亲有这个念想也十分正常。之前没有考虑,主要是北京的冬天气候太冷,怕母亲身体受不了。

调整计划,预定机票,我陪母亲从乌鲁木齐直飞北京,一路上她兴致极高。到北京第二天,在游完天安门后,我们就直接去了毛主席纪念堂。这里,从全国各地前来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我陪着母亲随着人流缓步向前移动,默默地走向那座举世瞩目的恢弘殿堂。进入大厅,在毛主席高大的汉白玉坐像前,我和母亲毕恭毕敬鞠了三个躬后,紧跟着就进了瞻仰厅,这里安放着毛主席的水晶棺,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静静躺在那里。为了能看清楚一些,母亲扶着我的胳膊踮起脚尖探头深情地瞻仰着毛主席的遗容,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工作人员不停催促后才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了纪念馆。

母亲一边走一边庄重地对着我说:“毛主席太好了!今天看了他老人家后,我再没啥愿望了!旧社会老百姓吃苦受累那么难,是他让咱们当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真正是人民的大救星!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我还能来北京吗?想都别想了!”

母亲不识字也不会讲高层次的大道理,但她懂感情、知感恩!她来北京看望毛主席,多么像老家在外儿女忽闻父亲或母亲去世了一样,哪怕千山万水、哪怕地冻天寒,都要义无反顾回家去奔丧,都要在灵前大哭一场,都要把心里的不舍倾诉一番,见上最后一面,送上最后一程。否则,一辈子都不会甘心,心中永远都有一种遗憾和自责。

母亲善良朴素的认识和知恩感恩的举动体现着大爱,平凡之中彰显着伟大!

母亲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饱尝了生活中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生活的磨难让母亲练就了一颗慈悲之心、一颗友善之心。她常常说“平时多帮人、急时有人帮”,要求我们每个子女善良做人、乐于助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不但成了我们做儿女的精神财富,也在街坊邻居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过去生活困难时期是这样,现在条件好了她更不吝惜钱物了。我们给她的零花钱自己舍不得花,但凡是村里谁家老人住院缺钱了,谁家孩子上学缺钱了,或者谁家有个急事难事了,她都会尽力接济。她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种感受在我们小的时候她都饱尝过,不好受!

村里的七奶奶和我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她一辈子无儿无女。我们小时候缺吃少喝,经常跑七奶奶家里蹭饭吃,有时父母忙了还会把我们寄放在她家一两天,这些恩情母亲一直记挂在心里。七奶奶老了后行动不便,生活一年不如一年,过得很凄凉,母亲就常常接济她一些钱物,在生活上尽量给予照顾,拉水时给她带一桶,磨面时给她捎一袋,隔三差五还送一些饭菜过去。我回家探亲时,母亲也会催促我去看望一下七奶奶,还会让我把带回的吃食送一些给七奶奶。我每次不但会欣然前往,还会给七奶奶留一些零花钱。后来,这事慢慢也成了我探亲休假时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了,就连妻子和孩子也习以为常,有时我回不去,他们也会代我去看望七奶奶。听说七奶奶临终前拉着母亲的手不松开,惹得母亲大哭不止。

不光是六十年代缺吃少穿的日子不好过。其实,母亲的前半生一直都在为我们一家老小的吃饭穿衣花钱饱受着磨难和煎熬。上学时,我们兄弟姐妹就像接力跑一样,一年一个,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人。母亲为了让我们都能上学,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筹集学费。她在家养猪种菜、上山挖中草药、满山捡拾杏核,总之,只要能变成钱的活母亲都干。有一年夏天,实在是没有办法凑够钱了,母亲就挑着过年时家里剩下的黄酒去卖,我手里拿着两个洋瓷碗跟在母亲身后,一路小跑着来到镇上的集贸市场。

母亲手艺好,酿制的黄酒味道不错,才五分钱一碗,加之天气热,喝的人自然多一些,两桶黄酒很快就所剩无几了。此时,母亲让我看着卖,自己一路小跑回了家。不到一个钟头,母亲又挑着两桶酒过来了。往返20里地,我不知道母亲走的有多快,但我看见她身上一件米色衬衣全都湿透了,衣服的双肩被扁担压的皱皱巴巴的,双腿裤管挽起很高,露出的半截小腿和一双黑色的平绒布鞋上全是公路上溅起的尘土。我赶紧给母亲舀了半碗黄酒让她喝一口解解渴,母亲却没有喝,她说:“等一会儿,要是卖不完了再喝。”

母亲是为了多卖五分钱!当时小,不太懂。现在回想起这些,心中满是酸楚,眼中的泪会不由自主的往外流!

那年开学,我带着弟弟去报名。母亲用两个小手绢分开包着我们各自的学费。我上四年级学费三块钱,母亲给我包了六十个五分钱的硬币,弟弟上一年级学费两块钱,母亲在他的包里放了一百个二分钱的硬币。

这是母亲顶着烈日在集市上卖了一百碗黄酒挣的血汗钱!

当兵在外三十多年,东奔西跑不停搬家,可有一样东西一直压在箱底伴随着我“南征北战”,那就是母亲亲手做的一双千层底布鞋。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没日没夜地忙乎着。白天下地干完活,就要紧跑慢赶地回家给我们做饭洗衣服,晚上常常是别人都睡了好几觉了,她还点着昏黄的煤油灯,不是在纳鞋底就是在绣鞋帮。当知道我要离家当兵走了,母亲特意买回2尺新条绒布料,找了几件我们小时候穿过的白色衣服拆洗干净,用糨糊一層层打成袼褙,放在热炕头上烘干,照着鞋样子大小再分别裁剪成鞋帮鞋底。后面几天,母亲每晚都在我们入睡后加班加点缝鞋帮纳鞋底,硬是给我赶出了一双白底黑面千层底布鞋。

年轻时特别喜欢《中国娃》这首歌,里面有一句“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的歌词至今难忘。记得离家那天,母亲让我穿上她做的新鞋前看后看左看右看,满脸都是喜悦开心!她拉着我的手说:“这鞋透气穿上舒服还不会感染‘脚气,穿上它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工作,让咱做啥就做啥不要挑三捡四,更不能贪图钱财占便宜,要光明磊落走正道做好人!”

新兵集中到县武装部后统一换发了绿军装和绿胶鞋,母亲做的布鞋被我装在背包里带到了部队。人长脚也长。有一次,周末休息时我拿出母亲做的布鞋试穿,没想到已经穿不上了。尽管母亲做的鞋子我只穿了半天时间,可她一整夜一整夜守着昏黄的煤油灯为我赶做鞋子的情景历历在目,那些一针一线简单的动作包含着心血、体现着母爱。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那句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真正涵义。尽管母亲做的鞋子小了穿不上了,可当看到它,我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动力!三十多年来,我努力工作,从一名农村青年成长为部队军官,从基层部队到各级机关、从普通一兵到领导干部,经历过很多岗位、管理过不少钱物,每当遇到诱惑和困难时,我总会用母亲的叮嘱来提醒自己,及时校正前进方向。

如今,母亲八十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康、生活无忧,不但生活能自理,还常常帮着家里干农活、煮茶饭。自从用上智能手机后,玩微信、抢红包,动不动还要和在外工作学习的儿孙们视频聊天。她想念儿孙的方式很是独特,常常在周末时发个红包到家庭群里,她一个个看着大家抢,一旦那个儿子女儿孙子重孙子没有出现,她就会不停的念叨,等时间长了还没回应时,她就会亲自打个电话或发个视频过去询问一下,当知道没有什么事时,才能放下心来。

母亲年轻时是茶饭高手,现在年龄大了也不甘示弱,还经常在朋友圈里晒她做的手工擀面、各种花式饺子、有十八个褶折的大包子以及糖油饼等各式各样的美食。

母亲不服老!

我们也不想让她老!

想念就是一根电话线,一头牵着母亲一头牵着我!想念就是一张视频网,母亲看看我,我看看母亲!想念就是幸福的回忆,常常伴我入梦乡!

尽管我也年过半百了,但有母亲在我仍然感觉自己是个孩子,对于老天的这种眷顾我会倍加珍视。

让母亲快乐度晚年,让自己此生无遗憾!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毛主席母亲
母亲的债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
我们紧跟毛主席
李庄家青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