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E联合CTA在小肠炎症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2020-01-08南晓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4期
关键词:炎症性肠炎肠系膜

南晓东

(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三门峡医院CT、CT介入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设备亦在不断更新,CT下小肠造影(CTE)对于诊断小肠相关疾病具有方便、快速、清晰、可重复等特点[1],关键是还能通过三维图像重建进而提高诊断效率,被认为是目前消化道相关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2]。肠系膜CT血管成像(CTA)则能有效的针对肠系膜血管相关疾病进行诊断,能清晰显示血管病变管腔内、外结构,进而提高诊断价值[3]。本研究主要讲CTE联合CTA应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者均通过病理组织活检确诊,诊断前通过CT下小肠造影(CTE)联合肠系膜CT血管成像(CTA)拟诊,均存在不同程度粘液便(脓血便)、合并便血、存在腹痛、腹泻表现。年龄在18~60岁;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无法耐受肠镜相关检查与治疗,拒绝实施肠镜检查、明确恶性肿瘤者、严重感染、精神疾病等。入组前签署入组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38.6±2.1)岁,病程1~5年,平均(3.1±0.3)年。

1.2 检查方法及图像处理

先行CTE检查,了解横断位、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图像,应由十二指肠至结肠依次观察肠管充盈状况,确定病变累及情况、肠管情况及周围组织情况,了解增强扫描后肠壁强化程度,同时结合多平面重组图像明确周围肠系膜血管与淋巴结情况。并使用仪器为飞利浦Brilliance 128层螺旋CT(电压120kV,电流200~250mA,层厚5.0mm螺距0.993)增强CT,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位,扫描范围由隔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并经肘静脉高压注射,观察动脉期、门脉期,在注射对比剂10s后自动激发动脉期,随后间隔26s后实施门脉期扫描。获取原始图像,并在主机上将增强图像实施1.0mm薄层重建,随后将所获取图像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等图像分析。所得结果由两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单独阅片分析,如遇分歧则相互协商并达成一致后确定影像学报告。

1.3 观察指标

比较CTE联合CTA检查与病理确诊在诊断小肠相关疾病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CTE联合CTA检查与病理确诊在诊断小肠相关疾病情况比较CTE联合CTA检查发现小肠溃疡、小肠炎、小肠肿瘤及小肠息肉的比例与病理确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E联合CTA检查与病理确诊在诊断小肠相关疾病情况比较

3 讨论

肠道解剖特点为走行弯曲且部分重叠,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肠道病变的检查上均有一定局限性。针对肠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相关疾病的检查,目前主要有X线钡剂造影、胶囊内镜、CTE联合CTA小肠造影和核磁共振成像小肠造影等[4]。其中CTE联合CTA成像可通过多通道快速图像获取,抗运动干扰能力强,具有扫描范围广,图像清晰度高、后处理效果理想、无创可重复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认可。

本研究针对可疑小肠炎症性肠炎患者,实施CTE联合CTA检查并与病理组织活检比较,发现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肠溃疡、小肠炎、小肠肿瘤及小肠息肉的比例与病理确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针对可疑小肠炎症性肠炎患者,实施CTE联合CTA检查具有较理想的诊断准确性。本研究所实施的小肠CTE联合CTA检查,可发现炎症性肠炎患者肠壁呈现不对称增厚、强化后CT值显著增高、肠壁出现分层表现、同时可见明显肠管狭窄[5],并结合CTA可见小肠肠系膜血管梳状改变,部分患者课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以上影像学特征均有利于提高诊断价值[6]。

综上所述:针对小肠炎症性疾病患者,CTE联合CTA检查属于无创可重复性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炎症性肠炎肠系膜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