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订单班“导师组”制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2020-01-08王海波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订单导师岗位

王海波 王 茹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101)

14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就提出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导师制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其后的发展进程时断时续,最甚者因故停止十年之久。“文革”后,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恢复了导师制。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大应用型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在应用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双导师”制应运而生[1],应用型专业研究生有一个校内导师和一个校外导师,校外导师的配备提高了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经过一二十年的实践,效果显著,获得了高校、师生、社会的充分认可。最近几十年,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把导师制培养应用于本科大学生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

本文在研究“导师”制和“双导师”制基础上提出“导师组”制培养模式并应用于高职订单班学生培养,遴选由校内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思修教师、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教育学教师组成的“导师组”,旨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企业对订单班岗位需求(例如企业需要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自动化方向、电工方向)与机电专业学生专业兴趣(有的学生兴趣在电工、有的学生兴趣在自动化、有的学生兴趣在机械设计制造)匹配,在某一专业方向上进行“导师组”深入指导和培养;同时,利用校内思想道德和创新创业课教师资源,大幅度提高订单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思维,实现培养的人才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打通校企脱节的最后“一公里”,为企业订单培养“招之即来,来之能干”的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思想道德高尚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实施“导师组”制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订单班体量小,便于实施导师组制

目前在我国研究生培养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导师制,部分院校在摸索中采用双导师制,极个别院校采用导师组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本科生现在采取导师制度培养的院校就非常稀缺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研究生教育体量小,导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培养学生,能够更好以身作则影响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而本科生规模庞大,很难施行“导师组”制。虽然高职生规模也很庞大,但高职订单班一般体量较小,且拥有高校和企业双重资源,这些资源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互补的,基于社会现实急需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组建多个由企业、专业课、思政、创新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导师组,每组指导订单班六至八名学生,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思想道德高尚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合作企业根据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制定岗位职业标准,校内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对照岗位职业标准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全面融合、协作配合、各有侧重”的形式实施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内和企业师资、设备资源并应用于订单班教学和实训,岗位需要什么理论知识和什么程度的理论知识,导师组就按照需求进行理论教学,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和什么层次的技能,导师组就按照需求进行技能教学和训练。最终由企业按照岗位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对照岗位职业标准的理论技能考核。这样就实现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导师组培养什么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理论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实现学生毕业即职业。

(三)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利于形成高综合素质

一些大学生吃不得苦,受不了委屈,耐不住寂寞。[3]高校作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需极力通过教育扭转这种状态,高职订单班人数较少,导师组内思想导师通过“全程跟踪,个别关注,加强教育和疏导”方式进行教育培养,思想道德教育和三观教育贯穿于三年中每一个教育环节和每时每刻,同时,利用导师组的导师的高觉悟、高素质深深影响组内每一个同学,故通过言传身教为订单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让订单班学生通过导师组的培养成为思想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

(四)培养创新思维,符合时代潮流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讲话,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我国要从制造强国向创造强国迈进[4],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订单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导师从最早的创新创业启蒙到创新创业培训到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直至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始终贯穿于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活中,通过创业导师的培养,使订单班学生具有一个发散的、创新的思维,为后续毕业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二、“导师组”制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

(一)组织架构

导师组制采用企业制定考核目标,企业对培养的人才进行质量考核,考核合格即可进入订单班岗位,享受订单班各项权利和待遇,否则重修强化培养直至合格,允许退出。

图1 “导师组”制实施过程框图

(二)培养教学体系

在三年培养过程中,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紧贴生产企业实际,由导师组采用理论+校内实践+企业生产实际进行精细化培养,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全程参与,采用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精细化培养,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保证了培养的学生的思想品德高尚同时具有创新创业思维。

图2 “导师组”制培养教学体系框图

(三)培养方法

1.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并考核

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并考核,摒弃了教育中导师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常规模式,“导师组”制中企业是“裁判员”,导师组和学生是“运动员”,导师组只负责按照计划培养本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经过本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考核,考核合格进行正常培养,不合格则重修强化培养再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允许退出或剔除出订单班,合不合格企业说了算,这样就实现了企业需要什么人,导师组培养什么人,实现岗位需求和学生理论技能无缝对接。

2.导师组协作配合、各有侧重进行精细化培养

导师组充分认识本组所带六至八名同学,全面朋友式地融入同学,对这些同学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和动力、技能水平甚至是情商等等都了如指掌,通过引导、教育、影响等各种方式进行细致化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导师组全力协作,各有侧重点。

首先,企业导师带领新生进行企业体验,进行通识讲座,提高同学对专业的认知和兴趣,按照同学兴趣校内专业导师进行专业方向的发展引导和辅导,带领同学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同学对本专业某个方向的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思想导师通过入学教育指导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使同学不至于对大学生活迷茫,对思想偏差同学进行纠正。创新创业导师进行创新创业教学,启蒙创新创业思维。

其次,校内专业导师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方向知识辅导,进一步提高同学对专业方向的兴趣,校内外导师协作找出传授知识与实战的差距,并把企业案例、业务和实战知识引入教学,将企业生产实际融入实训,思想导师掌握同学思想动态,通过个别谈话、时事讲座等使同学思想稳定并提高,创新创业导师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培养同学的创新创业思维。

再次,企业导师在生产线上指导学生生产练习,同时带领同学进入自己研发项目或常规工作并进行细致指导,校内专业导师定期到企业讲座,查看同学生产练习,协助企业导师结合生产实际讲解和训练同学,师生每周进行一至两次对项目和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导师对同学拿出的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思想导师注意同学在企业生产练习中的思想波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道德教育。创新创业导师定期要到企业开展讲座,同时联合专业导师在生产实际中对同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然后校内外专业导师和学生组找出与企业生产实际知识技能的差距,协作对同学进行补缺补差,并强化技能训练,再者,通过设计与生产实践相关项目,导师组指导与学生自我学习相结合完成项目。思想导师案例教学,让学生快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创新创业导师进行创业意识强化,促进创新思维形成。

最后企业导师带同学生产实习,校内外导师协作指导毕业设计。校内专业导师到实习单位讲座,创新创业导师促进同学创新思维的应用,思想导师进行思想辅导。

三、“导师组”制培养模式需避免的问题

导师组制应用于高职学院订单班培养是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高职订单班施行导师组制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在摸索过程中还要经过不断的改进[5]。

(一)明确导师分工

导师组在进行组内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工的问题,只有分工明确了才能使高职订单班试行“导师组制”培养顺利进行,只有分工明确了才能让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任务,进而积极通过先进手段完成自己的任务,确保培养的学生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相一致。

(二)导师遴选和考核

导师组制培养中导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遴选出水平高、负责任、思想境界高的导师才可能保证培养的学生符合岗位需求,在导师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有耐心、踏实、愿意付出才能培养出合格学生,故而要设置导师遴选和考核机制,至少从系部以上层面建立导师遴选和考核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对导师进行考核和遴选,对于考核优秀者给予政策或物质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导师资格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或其他处罚[6]。

(三)不要让制度流于形式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高职订单班进行导师组制创新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建立各种各样的制度[7],这些制度是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只有不打折扣地按照制度办事,才能更好地对高职订单班进行导师组制培养,才能更好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

结 语

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高职订单班施用“导师组”制进行培养的设想,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其合理性,并提出高职订单班实施“导师组”制培养实施办法和注意的问题,下一步希望通过对高职订单班施行“导师组”制培养,按照设想通过实践证明其优越性,培养出理论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有创新创业思维的高综合素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订单导师岗位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V eraW an g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导师榜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爱情导师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