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数据分析

2020-01-08□方

山西财税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补贴新能源变量

□方 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体现为以纯电驱动作为技术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发展。从2010年开始,中国各大汽车生产企业逐渐推出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续航能力及安全性稳步提升,并且逐步成熟。依据国家工信部数据,2017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9.4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80万辆,约占全球超半数市场,全国共建公用充电桩21.4万个,用以配套电动汽车使用。同时,在各种政策扶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一方面政府相关补贴极大地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动能与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给予消费者一次性购买补贴及号牌优惠等政策,降低了购买成本,提高了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程度,进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本文将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将政府补贴定义为研发式补贴及非研发式补贴的基础上,应用实证方法分析两种补贴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及经营绩效的影响情况,从而为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完善政府补助标准提供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

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全面,但没有唯一定论。部分学者如Romano通过研究发现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交换非对称性的因素,因此政府在对创新品补贴靶向物选取时存在道德风险,致使政府补贴应有的激励作用弱化。安同良等认为,研发投资补贴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可能存在创新虚假信息骗补,因此政府需要仔细甄别企业的具体情况,优化资源配置。对此,有些学者持不同意见,如刘怡芳、吴国萍等对全国各省的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不仅有激励作用,而且与政府补贴强度呈正相关。

从近五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市场的扶持实际情况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动力研发企业的科研能力、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车辆的动力技术、续航里程、安全性能得到不断革新的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稳居第一并逐步扩大,规模生产下的创新动能也逐步显现。因此本文认为,政府的两种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积极影响。基于此,就新能源汽车行业为样本提出如下两个假设:

H1a: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

H1b: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

(二)政府补贴与企业经营绩效

大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正向作用。邹彩芬从政企博弈的视角,得出政府的直接投资补贴或通过相关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的转移支付大大提高企业的资本增长率,并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结论。国外学者Chen et al,2008的研究表明,政府补助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对当地政府而言增加税收收入,是一种双赢的结果。P Mock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政府给予买方(消费者)如价格减免、减让购置税等财政政策性补助,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的同时,拉动了消费者需求,反过来有效地刺激了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刘萍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后,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和社会绩效均有积极作用。基于学者们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政府的转移支付补贴,既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促进其研发活动,又能够提升其经营业绩,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结合本文的研究样本,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2a: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

H2b: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

根据学者们的理论分析及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拟构建研究路线如图1。

图1 研究路线图

三、数据收集、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从wind(万得)数据库提取了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按要求从中剔除了样本中存在或曾被ST标注、部分数据缺失、实际控制人不明等异常样本,最终选取得到58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合计464个企业年度观测值。全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巨潮资讯网、国家专利局、中国汽车工业年鉴,部分数据通过对财务报告手工整理得出,数据处理软件为STATA4.0及MS-OFFICE EXCEL2010。

(二)变量定义及处理

1.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的度量,本文将其分为经营绩效和创新绩效两部分。大多数学者采用会计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如刘继兵等以资产报酬率ROA为指标,衡量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参考ASC Z J,ANSELIN L.,et al的做法,本文选取研究年度内,企业发明专利数反映企业创新绩效。

2.解释变量。政府补贴的度量,本文将政府补贴同样分为两种来讨论,采用政府研发补贴强度指标和政府非研发补贴强度指标。研发补贴包括政府对企业创新项目的专项补贴、技术专利补贴等;非研发补贴参考王维等学者的研究方式,由样本补助总额减去研发补贴额得到,这部分包含为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出口补贴、产品推广补贴、充电桩建设补助金等部分,它们对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至关重要。

3.控制变量。为确保排除其他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将选取如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所有权性质(Owner)、企业成长能力(Growth)、财务杠杆(Lev)等。

各研究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构建模型

根据研究假设,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使用模型(1)和(2)检验假设H1a、H1b;使用模型(3)和(4)检验假设H2a、H2b。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表1 研究变量定义

(一)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专利数标准差为468.6341,说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状况良莠不齐,差距过大,其中原因可能是车企根据自身特点而制定的发展规划不同所至。但可以看出由于汽车整车制造业需要的研发周期较长,导致短期内研发投资未带来短期效益,进而存在ROA的最小值为负的结果,当然也可能因为车企下游销售能力不强,消费者认可程度较低,致使销售业绩平淡。

(二)相关性分析

通过表4各主要变量泊松相关系数检验可得出:企业专利数、企业经营绩效、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等主要变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各变量间相关系数较低。进一步通过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的方式,其系数1.38远小于10,说明本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进行回归分析。

主要变量的泊松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三)回归结果分析

不同政府补贴方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由于企业研发获得的专利数是数值变量,故不满足最小二乘法因变量假设条件,由于创新绩效的变量具有整数数值独立且非负的性质,可适用于计数模型(泊松模型)。鉴于本文中样本均值和方差明显不相等,数据过度分散的事实,不宜采用泊松模型。因此,本文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回归分析,本文根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政府补贴与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为了检验假设H1a、H1b、H2a、H2b,依据模型(1)和(2)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列(1)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Gov1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19.758,其含义为企业专利数会增加19.758个单位,当政府研发补贴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此,可得出企业创新绩效可以被政府研发补贴激励从而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的结论,即证明了假设H1a的合理性。

列(2)可知,Gov2的系数在显著性检验中未获得通过,意味着政府非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所以假设H1b不成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政府给予企业的非研发补贴的目的性不同,未用于研发活动,从而未获得创新产出,即暂未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列(3)的回归结果表明,Gov1的系数在显著性检验中也未获得通过,说明政府给予研发性质的补贴对提升企业业绩表现,即经营绩效方面无直接明显的影响,所以假设H2a不成立。可能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是全新的行业,上下游供应链较长且技术尚未成熟,同时汽车整车制造投入周期极长,在较短时间内无法给企业创造即时利润;同时新能源汽车在营销方面可能存在推广力度问题;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技术状态存在续航时间有限,无法长距离跨省驾驶、公用充电桩等设施未全面普及等缺陷,因此在与传统汽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专利转换率较低,虽然企业研发的专利数较多,但新能源汽车品牌及车型种类较少,因此消费者选择空间有限。

列(4)的回归结果可知,Gov2在1%的水平显著,相关系数为3.687,即当政府非研发补助每增加1个单位时,企业ROA增加3.687个单位。因此,政府非研发补助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该结果支持了假设H2b。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2010-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企业生产经营及政府补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因政府补贴方式的不同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创新绩效和经营绩效造成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政府给予企业的研发性质补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增长,成正相关关系,但对企业经营绩效无显著影响。(2)非研发补贴对样本总体的企业经营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现有政府非研发补贴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快速增长。立足研究结论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本文分别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表3 主要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

表4 政府不同资助方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结果

对企业而言:(1)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本身应当具有自主创新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持续增加自主研发资金的配套投入,配套国家专项补助金,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不断提升。关于企业融资问题,由于汽车生产工艺流程较长,上下游供应链也较长,对于资金的持续投入有着极强的依赖性,企业应不断利用金融工具,融资手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例如股权融资、债转股、P2P拆借等方式,确保企业持续开展研发及生产活动。(2)大力开拓新能源市场,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从买方角度进行营销推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经营绩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企业应立足于买方市场,善于运用地方政府对本地新能源车企及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非研发补贴方式,例如限号严苛的上海、深圳等地可直接免费获得市区号牌等手段,同步加快提高新能源汽车驾驶性能、提升驾驶舒适度、提高用户选择空间。另外,企业还应加大品牌营销力度,运用市场营销策略,采用多项激励手段,促进产品销售业绩提升,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对政府而言:(1)不断收紧完善各级政府给予的研发补贴资格审查机制,从而达到逐步取消政府补贴“普惠式”政策的目的。并着眼于企业成长能力,对高成长性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及配套政策扶持,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评估并分级,依此确定不同的补贴金额上限。此举有助于政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优化企业的市场化成长环境,通过市场优胜劣汰,重点发展龙头新能源汽车企业。(2)在中短期内应保留非研发补贴较为普惠的政策,促进企业销售及上下游生产效能。鉴于我国现有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较少,大型车企稀缺,同时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完成情况,建议政府应继续通过财政政策及税收优惠等手段,进一步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3)加大对企业配套资金投入的监管力度。建议政府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设置补贴门槛标准,专项监督配套资金使用情况,从而完善政府专项补贴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和作用。

猜你喜欢

补贴新能源变量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