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磁场对三产品重介旋流器二段分选密度的调控
2020-01-08付海青
付海青
(霍州煤电集团 吕梁山煤电公司洗煤厂, 山西 吕梁 033000)
随着选煤技术的快速发展,分选工艺基本成熟,比如块煤重介分选、细粒煤浮选等[1]. 对于块煤重介分选,其分选设备重介旋流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具有更高的分选精度,且易实现自动控制,在大型选煤厂得到广泛应用[2-3]. 而三产品重介旋流器一段分选密度控制技术相对完善,二段分选密度可调节量不太宽裕,煤质变化时无法得到较理想的控制。根据文献报道可知[4-7],外加磁场的作用对磁性矿物的产品质量会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外加磁场,通过调节磁场线圈的位置及磁场强度,探究外加磁场对三产品重介旋流器二段分选密度的调控。
1 实验部分
1.1 旋流器与外加磁场的系统组成
试验中所用的旋流器是参照实际工业旋流器的尺寸按比例缩制而成。为避免磁场对试验的影响,旋流器采用顺磁性的有机玻璃制成,相对磁导率接近1,不会对试验产生影响。溢流管的深度设置成可调节的。外加磁场由水平方向均匀紧密绕在有机玻璃骨架上漆包铜线产生,通过导线与直流稳流可调电源接通调节磁场强度。重介旋流器外加磁场示意图见图1.
1.2 旋流器试验方案设计
该试验先进行不带煤试验,通过改变线圈位置、溢流管插入深度及电流大小,观察对溢流介质产率的影响,并找到在旋流器筒体及锥部不同部位时,合适的线圈位置及适合的电流大小、溢流管插入深度。之后进行重介旋流器带煤分选试验,分选后的煤样经干燥处理,浮沉试验后称重,再在马弗炉里化灰,求得灰分和产率。该试验过程中,溢流管插入深度调节范围为20~80 mm;设定电流大小为2 A、4 A、6 A、8 A和10 A,旋流器线圈位置见图2.
图2 结构示意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固定线圈位置为18和19时,电流设为2~8 A,考察不同溢流管插入深度对溢流介质产率的影响,其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在位置18和19时溢流介质随插入深度变化曲线图
位置18和19位于旋流器筒体部位,从图3可以看出,在旋流器筒体位置,溢流介质的产率随着电流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变化关系,说明通过电流变化调节溢流介质产率是可行的。固定线圈位置18且电流为2 A时,溢流管插入深度80 mm、 70 mm、 60 mm、 50 mm的溢流介质产率大于无电流时的产率;固定线圈位置19电流为电流2 A时,溢流管插入深度70 mm、 60 mm、 50 mm的溢流介质产率大于不加电流时的产率;固定线圈位置18和19,调节电流大于2 A时,各个溢流管插入深度的溢流介质产率均小于无电流的产率;继续增大电流达到10 A后,两位置处溢流介质产率仍呈上升趋势。即在旋流器筒体部位,不论线圈位置如何变化,在溢流管插入深度70、 60、 50时,溢流介质产率随电流变化存在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变化关系,这说明通过调节电流来控制溢流介质产率是可行的,且在电流接近于2 A时,能够使溢流介质产率升高。
2.2 电流对溢流介质产率的影响
固定溢流介质插入深度为70 mm,调节线圈位置及电流大小,探究电流大小对溢流介质产率的影响,其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线圈位置不同溢流介质产率随电流的变化图
从图4可以看出,当线圈位置为4和8时,溢流介质的产率并未随电流有明显的增加,而当电流超过1.5 A后,溢流介质产率发生了明显的降低;当线圈位置为10、12和14以及16、18和19时,溢流介质的产率都有明显的提高;线圈位置为10、12和14,电流1 A时,溢流介质产率最佳,之后随电流的增加而降低;线圈位置为16、18和19,电流1.5 A时溢流介质产率最高,而后也随电流的增加发生了明显降低。
2.3 旋流器带煤分选试验
根据不带煤试验结果,即溢流介质产率随线圈位置及电流大小的变化,选择线圈位置4、8、12、14、16和18进行旋流器带煤试验,考察电流变化对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其中线圈4、8、12位于锥部,线圈14、16和18位于旋流器筒体,大电流和小电流分别对锥体及筒体溢流介质产率下降影响明显。其试验结果见图5.
图5 线圈位置不同精煤产率及灰分随电流变化关系图
从图5a)可以看出,当线圈位于位置4时,精煤灰分下降不明显,精煤产率变化也不大,与不带煤试验结果得出的规律相一致。当线圈位于8和12时,精煤灰分及精煤产率变化趋势相似,与不带煤试验结果也相一致。电流为1 A时,精煤灰分最高;当电流增大到3 A时,精煤产率为0,这说明当电流为2~3 A时,外加磁场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精煤灰分及精煤产率,降低分选密度;而位置8和12属于锥部,即旋流器锥部位置的外加磁场作用,可以通过电流的改变降低煤泥分选密度。
图5b)显示,线圈位于旋流器筒体位置,精煤灰分及精煤产率变化相似,与不带煤试验得出的规律也相一致;当线圈位于位置18时,电流1.5 A时精煤灰分最高;线圈位置为16,电流达到2 A后精煤灰分持续增加而精煤产率下降明显,即线圈位置位于筒体时,电流的变化可以提高分选密度。
3 结 论
1) 通过不带煤及带煤试验可以得出,外加磁场可以调节重介旋流器二段分选密度,这为之后的工业放大试验提供了依据,且线圈位于筒体及锥体不同位置时,适用的电流范围及分选效果也有差别。
2) 位于旋流器锥部的线圈,溢流介质产率下降要比位于旋流器筒体时要快;当电流继续增大到一定值时,溢流介质的产率发生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外加磁场对重介旋流器分选密度的调节是明显的。
3) 重介旋流器锥部外加磁场作用能够降低煤泥分选密度,重介旋流器筒体部分外加磁场可提高煤泥分选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