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01-08李方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风寒面瘫例数

陈 磊 焦 鹏 李方辉

周围性面瘫中医病因为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络而发,而西医学则认为,该疾病多由于面部茎乳突孔内部的面神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局部细胞、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变性所致。该疾病的病理变化为面部神经供血不足、痉挛,进而导致轴突变性与脱髓鞘[1]。现阶段,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 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多采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消退方法治疗,以免面神经进一步受损,并尽可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2]。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中医治疗面瘫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效果,其中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亦无统一治疗方案[3]。除针灸治疗外,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也具有一定效果[4-5]。本研究就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于辽宁中置盛京老年病医院接受治疗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8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23~66 岁,平均(45.26±6.18)岁,病程2~15 d,平均(6.89±1.39)年;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6 例,年龄24~67 岁,平均(45.99±6.58)岁,病程2~16 d,平均(6.95±1.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中风寒型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1)起病急骤,患者多有风寒史;2)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部或脸部疼痛;3)突然口角歪斜,漱口漏水,进食时感到食物滞留于颊齿;4)脸部动作活动受限,眼睑闭合不全[4]。

纳入标准:1)单侧周围性面瘫;2)患侧面部麻木、头痛、无汗、面部发紧;3)突然口眼歪斜、眼裂增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流涎、迎风流泪等;4)对试验均知情同意,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与糖尿病;2)对本研究药物过敏;3)继发于糖尿病神经病变、腮腺炎以及中耳炎等疾病引发的周围性面瘫;4)中枢性面瘫;5)中途退出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针灸治疗,所用针具为华佗牌针灸针(0.30 mm×50 mm),患侧选取下关、迎香、承浆、颊车、阳白、地仓、四白、翳风、攒竹等穴位,健侧选取合谷穴,双侧均选取足三里以及风池穴;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面部所选各个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透刺法对其行针灸治疗,采用直刺法针刺合谷、翳风、足三里等穴位,进针深度控制在0.5~1 cm,手法为捻转泻法,得气之后,每隔10 min 采用平补平泻法行1 次针,留针时间控制为30 min;双侧足三里、风池穴得气之后,将长度为2 cm 左右的艾条套上,并将其点燃,将艾架作为支撑,保持艾条和皮肤之间距离在3 cm 左右,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1 次/d,连续治疗6 d 后休息1 d,1 个疗程为2 周,连续治疗2 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牵正散合桂枝汤(我院中药房配制)进行治疗,方剂组成:蜈蚣3 条,羌活5 g,炙甘草6 g,全蝎6 g,白附子10 g,僵蚕10 g,生麻黄10 g,防风10 g,葛根10 g,当归尾10 g,白芍10 g,桂枝10 g。将以上所有药物加水煎煮,取药汁300 ml,1 剂/d,2 次/d,口服,连续服用4 周。

1.3 临床评价

1)临床疗效:治愈:经治疗,面部肌肉、鼻唇沟对称性良好,口角没有出现歪斜现象,患侧眼睑完全闭合;显效:经治疗,患侧眼睑能够闭合,口角出现轻度歪斜现象,鼻唇沟变浅;有效:经治疗,口角歪斜明显,患侧眼睑用力之后能够闭合,上额运动十分微弱;无效:经治疗,患者面部神经运动功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5]。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该量表主要包括社会生活功能(FDIS):分数越高,表示生活功能越差;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分数越高,表示躯体功能越好[6]。3)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评分(H-B 评分):内容主要包括听觉、耳后疼痛、舌前2/3 味觉、鼓腮情况、口角歪斜、鼻唇沟、鼻前庭活动、闭眼、眼裂以及额纹等,3 分表示重度异常,2 分表示中度异常,1 分表示轻度异常,0 分表示正常;总分30 分,0~4 分基本正常,5~14 分轻度,15~23 中度,24 分重度[7]。4)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FDI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FDIS 评分、FDIP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FDI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DI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FDI 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FDIP 评分 FDIS 评分 对照组 44 治疗前 15.62±3.05 13.02±2.52 治疗后 18.52±3.16a 10.89±1.63a 观察组 44 治疗前 15.69±3.01 13.28±2.48 治疗后 21.28±3.96ab 10.00±0.25ab

2.3 两组H-B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B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 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B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H-B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H-B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对照组 44 5.02±0.85 1.98±1.01 15.276 4 0.000 0观察组 44 5.17±0.78 1.07±0.92 22.552 3 0.000 0 t 值 0.861 4.417 5 P 值 0.214 5 0.001 7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感染、血肿、晕针、断针等现象。观察组给药后1 例出现腹泻,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在中医概念里为“口僻”,与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相似,通常认为是因局部受风寒后,导致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或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使面神经发生肿胀[8]。中医多进行分型治疗,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气血不足型,但3 种类型面部表现几乎相同。一般风寒型面瘫建议除针灸治疗外,还可以采用扩张血管、活血、止痛、营养神经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较好。现阶段,临床上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发病急性期通常会选用消除水肿、减轻炎症、抗病毒等治疗方案,疾病恢复期则采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患者,需行手术治疗,但难以获得理想的远期治疗效果[9]。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络脉空虚、正气不足,风寒之邪乘虚侵袭机体,导致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所以治疗应严格遵循温经活络、扶正祛寒原则[10]。治疗方法包括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并改善神经功能,如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 族维生素等药物,由于一些营养神经药物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因此,患者多采用理疗针灸、拔罐、按摩等方式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作用[11]。

历代医著对针灸治疗面瘫的记载很多,认为其为临床首选疗法之一,通常情况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由于风寒侵袭阳明,致气血痹阻,治疗上应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对局部穴位行针刺治疗,并结合循经脉取穴方式,不仅能固表扶正,同时还能促使局部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濡养经脉、活血化瘀等作用[12]。牵正散合桂枝汤方中当归祛风活血,白芍止汗敛阴,桂枝温通经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生麻黄散寒发汗,防风、羌活祛风胜湿、解表散寒,白僵蚕祛络中之风,白附子去头面之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功效。有研究表明,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与单纯使用中药比较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DIS 评分、H-B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DIP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与单独使用针灸治疗比较,联合牵正散合桂枝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但目前学术界对何时应用针灸治疗也出现了意见分歧,中医有所谓“针灸治疗宜在一周后进行”的观点,而也有针灸可在一周内治疗面瘫的报道[14]。本研究主要结合患者病情和选择来进行治疗,具体方针仍需今后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风寒型周围性面瘫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独使用针灸治疗。

猜你喜欢

风寒面瘫例数
冬读古诗御风寒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