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彰显公共图书馆的场域价值
2020-01-08金武刚
金武刚
东莞图书馆一向以技术创新、数字应用而闻名于业界。早在2005年9月新馆建成开放前后,就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图书馆ATM 供读者自助借还图书,支撑起24小时“永不关闭的图书馆”正常运行;建成拥有数以千计课程的开放式网上学习平台——“东莞市民学习网”,向全体市民提供完全免费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服务;主导研发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链接起由一个城市中心馆、几十个分馆、100多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点所组成的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等诸多功能。2011 年,文化部组织立项的“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就把《公共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交由东莞图书馆负责编写[1]。
东莞图书馆又以追求卓越、服务至上而著称于当地。在新馆建成开放前后,成为国内首个引入并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2]的公共图书馆。该模式是以世界各国质量奖评价准则为代表的一类经营管理模式的总称,几乎成为“经营管理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我国2004年制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作为全国质量奖的评审标准,主要应用于经营性企业,也适用于“追求卓越的各类组织”。东莞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从领导力打造、战略发展、用户服务、资源激活、过程管理、绩效考核和评价、服务效益输出等7 个方面落实卓越绩效管理路径。以强大的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全面推进图书馆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型,成效显著,获得了东莞市政府质量奖,以及业界各类创新大奖。
在此背景下,2020 年端午期间“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引爆舆论,但就东莞图书馆而言,只是工作日常,是馆员规范服务过程中的一点“涟漪”。“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堪比10年前杭州图书馆“乞丐进馆”事件,保障公平、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通过媒体持续报道而再次昭告天下。看似偶然,实为必然,既是东莞图书馆一贯追求卓越、服务至上的典型表现,也是我国图书馆行业践行《图书馆服务宣言》,“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的时代缩影[3]。正如东莞图书馆李东来馆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言,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所有公众提供平等服务是图书馆行业的基本共识,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服务原则。
图书馆服务关乎民生,关系民心。吴桂春先生经常前往图书馆,从借助字典来阅读文史图书,升华认识到“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彰显了图书馆潜移默化的社会价值。吴先生留言最终点出“(知)识惠东莞,(知)识惠外来民工”,可称神来之笔,这既是图书馆员职业精神指引下保障服务公平、关怀困难读者的必然结果,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的必然结果,更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立法精神的必然结果。
掩卷反思,东莞图书馆10多年前就率先进行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转型升级,业内影响重大,但并未引起社会关注。“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影响巨大,固然有新媒体发力之功,但也在相当程度上说明公众已经认识到图书馆的空间价值之所在。在互联网应用日益喧嚣的年代,图书馆经历着一波波的危机挑战。从大约20年前开始的Google数字化图书馆馆藏计划[4],到大约10年前兴起的电子书出版潮流[5],再到疫情期间“线下关门、线上服务”的特殊时期,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功能被弱化、被轻视、被边缘,质疑之声屡生不绝、暗流涌动,成为悬挂在图书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保障社会公平制度安排的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不仅要提供内容丰富的阅读资源,还要积极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深入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特别需要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承载各类资源与服务、开展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浓郁的阅读氛围,形成无时不在的阅读环境;特别需要以东莞图书馆为代表的全面建成小康时代图书馆,提供优美舒适的实体空间,包容各类社会公众,激发阅读兴趣,激活知识应用,提升个人文明素养,最终有益于社会发展,彰显图书馆空间价值。
“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公共图书馆的场域价值,在满足个人阅读需求的同时,还能满足公众更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社会交往需求。保障个人阅读、促进公共交往,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规的基本指引;既是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压舱石,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策源地。
当然,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东莞图书馆只是代表了发达地区的图书馆服务能力,欠发达地区还有很多图书馆只能维持正常开门。这就需要加强行业互助力量,在敦促政府切实履职保障基本之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阅读空间建设。近年以温州城市书房为代表的公共阅读空间新形态[6]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颜值高,资源新,适阅读,可交流,迅速红遍全国,替代了自助图书馆ATM,阅读空间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这应当是公共图书馆致力发展的新领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