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与着力点
2020-01-08汪东波邱奉捷
汪东波,邱奉捷
近期“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引发全国热议。“余生永不忘你”,朴实诚挚的感情流露打动人心。“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彰显了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文明传承、均等服务方面的社会价值。该事件集中折射出图书馆的魅力所在,也促使图书馆人思考公共图书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
1 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推动事业创新发展
吴桂春先生的留言让人心生感动、备受鼓舞,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问题。他之所以对东莞图书馆“万般不舍”,部分原因在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设施完备、资源丰富、服务多元,而自己家乡图书馆的差距较大。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差距,颁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为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国家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1]。图书馆应抓住机遇,贯彻落实政策法规,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推动事业创新发展,向公众提供优质、专业、普惠的服务,让每一位民众在家乡、在他乡都能由衷地感受到“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2 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扩大社会影响力
国际图联秘书长杰拉德·莱特纳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讲话中提到,信息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再到信息充裕的转变”,相应地,图书馆要从信息与知识的“守护者”向“领路人”转变[2]。一是要使信息资源“用起来”。图书馆需要转变意识,由资源拥有向服务优先转变,以用户需求和服务效能为导向开展工作。二是创新立体化服务形式,提升社会效益。除持续深化以阅读为核心的服务之外,还可通过跨界合作、文旅融合等方式拓展服务形式。三是树立品牌意识,讲好“图书馆故事”。“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出圈”,虽不是图书馆主动宣传推广的结果,但给予图书馆界的启示是:在做深做强服务的同时,应加强营销,充分展现图书馆的价值。
3 持续推动全民阅读,满足民众文化需求
推动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法》规定的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职责之一,应改善阅读环境、保障阅读资源、优化阅读形式,充分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吴桂春先生谈及到图书馆的初衷和经历,说到“我听说图书馆书多,有空调”,“第一次有点紧张,担心门口的保安盘问”[3]。这表明营造美好、舒适、安心的阅读环境,提供专业、有温度的服务是吸引民众来到图书馆、留在图书馆阅读的重要因素。图书馆需要拓展阅读服务人群,关注进城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群体。优化馆藏结构,加强线上服务,使“每个读者有其书”,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保障。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开展阅读引导活动也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效手段。例如,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山海社的宝藏”解密游戏,以古籍善本、舆图为线索,涉及音韵学、甲骨文、诗词等元素,引起热烈反响,引发用户的阅读和探索兴趣。
4 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图书馆新技术创新带来了机遇,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建设智慧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例如,图书馆可加强对各类业务和服务大数据的整合、分析、研究与利用,为馆藏发展政策和用户服务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大数据创建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特点、洞察其偏好与需求,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古籍的自动点校、考证分析,利用图形图像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开展印鉴、行草书等非常规文字的文本识别研究,研发数据挖掘模型,构建数字资源知识库,为用户提供更具深度的资源和服务,使传统业务“焕发新生”;在全媒体环境下,不仅要促进全媒体资源的融合建设,还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提供资源、开展活动,增强用户体验感。
5 深化业界合作共享,增强行业整体实力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4]。不仅单个图书馆是一个有机体,需要强化自身,有所作为,整个业界更应形成合力,构建公共图书馆有机生态圈,整合行业力量实现互利共赢。一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各级图书馆学会等行业组织、技术组织继续通过组织学术交流、制定业务标准、策划合作项目等方式,更好地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二是各公共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共建共享。业务基础较好、技术能力过硬的大馆要通过资源保障、技术支持等方式,扶助相对较弱的图书馆,共建共享资源与服务。三是凝聚行业智慧,纵向上联合起来争取国家立法、政策、资金支持,增强公共图书馆的话语权;横向上积极发出图书馆界的声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图书馆IP,树立图书馆品牌形象,使图书馆的角色和价值进一步深入人心。
“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的刷屏是图书馆专业能力和人性化服务得到社会认可的集中体现,在事业发展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界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