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此的“中国式孝顺”不可取
——与孝顺的子女聊聊老人居家照护观念的常见盲区和误区

2020-01-08马文敏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盲区孝顺躯体

文/马文敏

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居家照护老人成为很多家庭无法回避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崇尚孝道,多数家庭的子女照护老人都无微不至。但,若以老年医学的理念审视会发现,时下国内居家照护老人的观念上存在一些盲区和误区。以下,咱就通过身边孝敬老人的常见现象,一起聊聊吧!

现象一:为父母改善居住条件,很注重居民小区的环境是否优美和室内的装修是否精美,而往往忽略了老人居家生活的便利性

这是居家照护老人容易存在的盲区。不关注老年人生活上的便利性,就埋下了老年人跌倒和受外伤的隐患,导致骨折、脑外伤等意外的发生。

在居住条件上,子女需关注父母躯体功能逐步退化的客观需求,首先应该考虑老年人生活起居的便利性。这里要提醒大家,父母上了岁数,无论行走还是站立,维持躯体平衡的能力都会逐步下降,随时可能发生跌倒。而跌倒对老年人的危害,毋庸置疑——非常大,尤其老年人普遍骨质疏松,一旦跌倒,骨折的发生率很高,而且头部着地还会出现脑外伤,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因此,老人居住的室内外环境,包括居民小区,需全面实地考察一下,看看是否对老年人友好,这里所说的“友好”,即具有适老化设计的室内外装修或设施。适老化就是适合老年人躯体功能退化后使用的需求,令其日常生活无障碍或障碍很小。例如:室内不要有门槛、地毯等绊倒老年人的障碍;马桶边上有扶手或支架,座椅、沙发和床的高度适中,便于坐下与起立时平衡身体;住楼房得有电梯,哪怕住在二层;小区内必经之路最好不要有台阶和陡坡;小区附近有购买日常用品和食品蔬菜的超市,甚至离医院别太远等等。上述这些室内外设计和公共设施,就是对老年人友好的表现,满足其日常生活的生活和安全需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才会得到真正改善。

现象二:为了让老人享受生活,禁止其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喜好;主动协助自理能力尚可的老人进食、穿衣,甚至嘱其尽量静坐或卧床

这也是照护老年人的观念盲区。过多的照护及休息,反而加速老年人日常基本生活能力的退化,增加对照护者的依赖,且降低其生活质量。

有人一定会问,既然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那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的事儿自己做”呢?这就涉及到照护老年人起居的适度性。不可否认,部分老年人因各种慢性疾患,行动和认知功能受损,日常基本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需他人协助和照护;另外,有些疾病急性期,比如重度的心肺功能衰竭、急性脑卒中等,也的确需要严格限制患者活动量。但,这种情况一定得遵医嘱,当不确定时,咨询一下专科的医务人员。其实,老年医学主张要尽力维护老年人日常自主生活所需的各项基本功能,诸如穿衣、洗漱、进餐、如厕、躯体活动和洗澡等。凡具备自主功能的老年人,就独立完成;完成有困难,适度协助;存在安全隐患时,家人在身旁密切监护。为了安全起见,限制老人的活动或给予过度照护,不但剥夺了他们基本的生活能力,导致躯体功能加速退化,且老人日常起居的节奏也被打乱了,反而容易生病。人的整体健康不仅仅取决于内脏的各项生理功能,还有赖于外在的各项躯体功能,后者与生活质量同样密切相关,一个人的躯体功能保持的越完整,生活质量就越高。短期内因病致使功能退化的老年人,在康复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甚至需要反复训练使其恢复重要的功能,比如行走、维持平衡、吞咽功能等,防止进一步退化,带来新的疾患。对于躯体功能健全的老年人,子女还要鼓励其力所能及地做些轻体力的家务活或者小手工等爱好,手脑并用,还能防止认知功能的减退,也会给老年人心理上带来独立自主的成就感,提高生活幸福度,何乐而不为呢?

现象三:为父母改善膳食营养,孝敬他们很多的肉蛋奶鱼,甚至山珍海味等高蛋白的动物食品

这是照护老年人的观念误区,把营养丰富和高蛋白的动物食品划了等号,忽略了老年人膳食营养的均衡性。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菜篮子丰富了,都想给老人吃点“好吃的”,乃人之常情。殊不知,过犹不及,如果老年人过多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的动物食品,也会导致营养不良——营养过剩性营养不良。通俗的讲,人是杂食动物,需进食各类食物,日常应以各种谷物为主,以果蔬和肉食为辅;人体每日必需各种营养成分,老人也不例外。而且,老年人通常机体新陈代谢减缓了,不缺乏营养的情况下,对于热量和蛋白质的需求较中青年人明显降低,每日食物的蛋白含量和总热量也要适度。如果摄入大量的动物食品超过每日生理需求量,就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体脂含量增加的同时血脂也增高了,后者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物质基础,久而久之,血管硬化狭窄后发生心脑血管病。原本人类动脉硬化的程度因年龄增长而递增,老年人也就成为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如果大量进食动物食品,就更易患或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病。即使老人偏好肉食,子女也要提醒适可而止,否则,等患上了“三高”,只能借助药物来降血压、血糖和血脂。因此,孝顺的子女需关注老人膳食营养的均衡性,不可偏食,使其体重稳定地维持在适度的范围内,防止营养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

现象四:为了父母能延年益寿,不惜重金购买各种营养品、保健品,甚至非处方药品

这是照护老年人的观念误区,老年人摄入这“三品”过多或不当,适得其反,不但不会增强老年人的抗病能力,还会抑制食欲,增加内脏的负担,有损健康。

孝顺的子女在希望父母长寿的美好愿景驱动下,给老人购买各种广告上或者亲朋好友推荐的“三品”。事实上,营养品大多数是营养补充剂,当老年人食物摄入正常的情况下,不推荐服用。如果老年人有营养不良的情况,比如营养不良性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最好到医院,由医生明确原因后,遵医嘱服用,定期复诊以合理服用。保健品是对身体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品,但市面上保健品良莠不齐,功效是否属实?是否适合老人服用?最好咨询营养医师等专业人士,而不要轻信广告和宣传。更有甚者,我国传统中医的很多非处方药,子女在药店能轻易购得,也被当作老年人的保健品,长期服用,这就非常不妥了。凡药三分毒,中药本身也会有毒副作用,如果不对症下药,剂量用法又不恰当,后果可想而知。即使药店里的各种中成药,也一定要让中医大夫亲自给老人望闻问切并辨证后再服用,而不能仅凭他人推荐和电视广告,就买来服用。人与人的中医辩证千差万别,即使症状相同,也分诸多证型,就拿失眠来说,可分八种证型之多,切不可盲目用药。从西医的角度上讲,老年人的内脏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服用“三品”均需内脏的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胃、肠、肝、肾等脏器都要参与,增加其负担不说,服用不当,甚至产生毒副作用,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而且老人往往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病,医学上称之为共病多,因此日常已在服用多种药物,在此基础上,药物和“三品”之间可能会产生拮抗或促进的相互作用,从而容易出现抑制食欲、肝肾损害等各种不良反应。一般同时口服“三品”及处方药物在内达到五种,其体内的相互作用发生率高达50%以上。想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可就违背了做子女的美好初衷啊!

上述孝敬父母的四种现象每天都可能在中国家庭发生,孝顺的子女们却浑然不知对老人的危害性。作为一名老年医学科的医生,笔者这里的确要郑重其事地提醒各位为人子女者,警惕如此的“中国式孝顺”,切勿孝心办“坏事”。日常照护老年人时,要关注他们躯体功能和内脏功能逐渐退化的特点,从居住环境的安全性、照护起居的适度性、膳食营养的均衡性,还有营养保健的合理性方面,避免观念上的盲区和误区,才能更好地维护老人的躯体健康,给他们一个更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猜你喜欢

盲区孝顺躯体
盲区50米
盲区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多普勒盲区下基于GM-PHD的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
怎么孝顺
搬家
孝顺的外婆
让孩子远离 “汽车盲区”!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