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 亦是人文的
——致2021 年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期刊
2020-01-08文/李军
文/李 军
庚子年即将过去,辛丑年即将来临。
每个中国人都在这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回望昨日、期盼明天。在回望和期盼中,“科学”两个字被我们写在手心里并紧紧攥住。因为,昨天乃至今后未可期的新冠疫情,科学是人类真正的武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武器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
1665年3月6日,人类最早的一本期刊《哲学汇刊》出版。出版人奥尔登伯格撰写的《导言》清楚地表明了办刊人的态度——这份学术期刊,是将英国皇家会成员间,关于科学发现、知识经验的交流“公之于众”。与《哲学汇刊》几乎同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的刊名就叫作Erbauliche Monaths-Unterredungen(《每月一次有趣的讨论》)。于是,科学,从科学家的实验室、沙龙和书信中“跳跃出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科学到底给全人类带来什么,已经无法用数字计量,用语言表述,用图表表达。但是,有一样,近100多年以来,人类科学发现和创新成果的87%是通过期刊贡献给人类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期刊承载着科学,更厚植于人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联想起前一段时间,9月11日,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话。总书记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9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把文化自信提高到一个更新更为广阔的高度。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总书记把建设一流期刊的具体目标与创新驱动战略目标,共同放置于文化强国这个宏伟蓝图中,“一张蓝图绘到底”,作为一名期刊人,感到十分振奋!聚焦建设文化强国目标,从文化自信的高度展望2035年的一流期刊建设目标,我认为,这既是科技强国的目标,也是文化强国的目标。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有一座小小坟墓安放于此——爱德华·特鲁多医生。近百年以来,无数医生在此重温镌刻在他墓碑上的一则墓志铭: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是特鲁多医生对职业理解,也是对医学人文、科学人文的注解。
中国期刊“万家灯火”,12%是医学期刊。当我们的期刊将医学研究的成果传播给人类的时候,科学的真理在发光,人文的关怀在发热,因为这里面有“去治愈”的技术,有“去帮助”的文明,有“去安慰”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