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弥漫性巨大瘤样扩张伴狭窄OCT指导下介入治疗1例

2020-01-08聂毛晓刘兴超张晓柳陈青汪国忠赵全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弥漫性本例冠脉

聂毛晓,刘兴超,张晓柳,陈青,汪国忠,赵全明

1 病例

患者男性,43岁,因“突发胸痛1月,再发伴胸闷5 d”入院。患者1月前活动时突发胸痛,持续10 min未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示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及右冠(RCA)呈弥漫性瘤样扩张,右冠中-远端次全闭塞,给予行经皮冠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后出院,5 d前患者再次出现胸痛伴胸闷,遂来我院就诊。

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心界不大,心率72 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压126/71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对称。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Q波。超声心动图显示:下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射血分数(EF)值50%。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D-二聚体、血脂、抗链O、类风湿因子、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Jo-1抗体、抗Sc1-70、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狼疮抗凝物均未见异常。

患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 RCA近段可见瘤样扩张及中-远段重度狭窄,最重狭窄约99%;LAD及LCX弥漫性巨大瘤样扩张(图A1-A3)。行OCT检查RCA最大瘤样扩张直径达8.17 mm,OCT检查RCA狭窄病变部位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负性重构明显,可清楚看到RCA的不稳定斑块及破裂斑块(图B1-B3)。根据造影及OCT结果,对患者行介入治疗,于RCA中远段病变处成功串联植入NONAF 4.0 mm×36 mm支架、NONAF4.0 mm×36 mm支架各1枚(图A4),经OCT检测提示支架贴壁良好(图B4)。术后给予利伐沙班10 mg bid、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75 mg qd及他汀类等药物治疗。

2 讨论

冠脉瘤样扩张是指冠脉局部或弥漫性扩张,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川崎病、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感染性疾病、医源性损伤等[1,2]。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炎性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表达失衡可能与发病有关[3]。研究发现,冠脉瘤样扩张最常发生于右冠,其次为前降支、回旋支,左主干、小分支较少累及[4]。本例患者冠脉瘤样扩张病变表现为弥漫性血管扩张,瘤样扩张部位血管直径扩张显著,LAD、LCX及RCA三支血管均受累,另外本例患者RCA呈现瘤样扩张与狭窄、闭塞并存,实验室检查的指标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考虑其病因尚不清楚,动脉粥样硬化在病变形成及发展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本例病变较为特殊,临床较少见。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脉瘤样扩张的金标准[5],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冠 脉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与血管内超声相比,OCT不仅可精确地检出病变部位组织结构的性质,还能对病变的分布区域、面积及体积的测量,定量分析及评价病变。本例患者术中应用OCT测量了瘤体最大管腔直径,并发现狭窄病变部位的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负性重构明显,清楚看到了不稳定斑块及破裂斑块,术中未发现扩张病变内有血栓形成。鉴于患者瘤样扩张病变部位与狭窄病变部位管径存在较大差距,如何选择支架大小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问题。在OCT测量结果指导下,依据狭窄段血管直径选择支架,依据支架近端血管直径大小,选择了更大的后扩球囊,最终支架贴壁良好。

冠脉瘤样扩张处表现为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需长期使用抗栓药物,本例存在巨大瘤样扩张、长支架串联、病变部位弥漫等血栓形成的多个危险因素,根据CRUSADE、HAS-BLED出血评分患者出血的风险较低,为防止血栓形成,选择利伐沙班、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三联抗栓治疗,出院3个月随访,患者未诉明显不适。

猜你喜欢

弥漫性本例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窗外
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B型超声对中老年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