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留学归国人员管理方法与统战工作思考①
2020-01-08徐霞飞
徐霞飞
(桂林医学院统战部,广西 桂林 54119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66.21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较上一年增长8%,创历史新高。从1978~2018年底,432.32万已完成学业的留学人员中有365.14万人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其中大部分留学归国人员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如何对留学归国人员进行管理,为他们做好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医学院校留学归国人员既具有普通留学归国人员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一部分人员,做好统战工作是地方医学院校统战工作的重点。
1 地方医学院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特点
1.1 普遍具有较高学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职称
医学院校人才荟萃,留学归国人员大都具有较高学历或是较高的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在教学、科研、医疗的第一线。广西某医学院校为例,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117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101人,占比86.3%;博士学历的78人、高级职称的78人占留学归国人员的66.7%。大部分人在国外医学院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国外的研究机构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还有一部分人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职称,公派去国外访学等。
1.2 热爱祖国,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医学院校的留学归国人员,是想在医学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后,回国报效祖国。虽然国外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科研条件要比国内好,但是选择回国的这部分医学人才,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热爱祖国,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愿为祖国的医疗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具有较为广泛的国际关系
医学院校的留学归国人员大都有在经济、技术、医疗条件较为发达的国家长期生活或学习的经历,在国外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无论在学术界还是生活中,都结交了一些国外和国际友人。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常要与外界进行交流、研讨,接触的人和事较多,见多识广;思想上受到国外西方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国际关系复杂。同时,对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接受能力强,对待事物有独特的认识能力,与社会的联系广泛,沟通能力强,在相关领域里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1.4 关心社会的发展,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愿望
通过对地方医学院校留学归国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地方医学院校留学归国人员主要关心的是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时事政治、生态环境等问题。他们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民众参与意识强。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工作、学习、科研与学术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到世界各地,这使他们具有对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便利条件,而且他们敢于讲真话,参政议政的意识强,想要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1.5 思想活跃,具有多元化
留学归国人员特别是医学院校引进的海归人员一般年纪较轻,长期生活在国外,受西方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而且喜欢独立思考,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取向。
2 地方医学院校留学归国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普通高校一般都制定了一些统战工作制度,很少有专门制定与留学归国人员管理相关的制度,只是在统战工作制度中涉及一些,有些甚至没有特别列出留学归国人员的相关规定。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日常引导和教育,就只是通过对统战条例的学习和各种会议、文件精神的学习等。地方医学院校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缺少相关制度,也没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大多隶属于统战部,没有联合其他相关部门而形成管理合力,没有突出这部分工作重点。同时,存在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人员配备不足等情况。
2.2 对留学归国人员的重视程度没有引进之前高
从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管理情况上看,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引进后不如引进时重视的情况。这种差别不仅使留学归国人员心态上出现失衡,也极大地影响其作用的发挥[1]。很多高校为了学校的发展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归国人才。在引进之前往往开出很多吸引人才的条件,但是忽视了引进后的工作,特别是医学院校的留学归国人员,绝大部分是从发达国家回国,往往在国外的生活学习条件,实验条件都要好于国内,所以他们对回国后的工作、生活也抱有较高的期待。然而,大多数高校忽视了这一点。如某医学院校近年来为了申博更大工作引进了相当一部分的海归博士,学校往往在待遇上给出一些丰厚的条件,但是忽略了这些海归博士们政治上和社会上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不难看出,这些人回国前的憧憬和回国后的实际经历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作用的发挥。
2.3 平台建设不足
地方医学院校有很多留学归国人员,但是很多学校没有成立相应的组织,没有为他们搭建专门的平台,有些虽然建立了欧美同学会等组织,但是也只是由一些留学归国人员自发组织的,没能形成规模,而且没有专门的统战工作人员为他们进行服务,平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4 服务意识不够强
无论是地方医学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很多统战工作人员和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留学归国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更不用说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了。服务意识淡薄,无法理解留学归国人员的一些特殊需求和愿望,导致留学归国人员在某些问题上存在不满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 加强地方医学院校留学归国人员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管理和服务机制
要做好留学归国人员的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管理和服务机制。一是要建立信息库,掌握留学归国人员的信息;二是成立一个由党办院办、组织、人事、统战、教务、科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机构,为留学归国人员做好相应服务;三是建立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的推荐、培养和选拔制度;四是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留学归国人员对于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和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2];五是搭建平台,通过成立校级欧美同学会等组织,使留学归国人员找到组织,建立交流互助平台。同时,平台也可以起到对留学归国人员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3.2 加强政治引领
大多数留学归国人员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和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愿望。国外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思想上又受到西方、东方的双重影响,思想较为活跃,政治意识弱化,思想政治学习松懈。对他们加强政治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战工作的重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社会服务,运用沟通、协调、谈心等方式,帮助和引导他们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引领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3 加强人文关怀,做好服务工作
针对留学归国人员实际遇到的困难和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快适应回国后的生活。通过对地方医学院校留学归国人员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地方医学院校留学归国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有:一是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他们选择回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国内的教育,学习中国的文化。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子女回国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国内的教育方式。作为用人单位,应该了解国家对留学归国人员子女就学方面的政策,为其寻找适合的学校,解决好留学归国人员的后顾之忧,为他们的子女就学提供便利条件;二是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学归国人员遇到了国内申请科研课题困难,行政办事流程复杂,其他事务较多影响工作,科研设施落后无法开展进一步研究,职称晋升难等方面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尽量简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便利,指导他们进行课题申报和职称晋升。
3.4 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宣传和沟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途径[3]。地方医学院校的留学归国人员,有相当数量的人是工作在教学、科研和医院等一线岗位上的优秀人才,他们平时工作忙,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很少能抽出时间参加各种线下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利用现代较为发达的线上媒体和各种软件等,通过组建留学归国人员QQ群、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他们沟通,对他们进行宣传和教育。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一起加入其中,通过线上咨询等解决留学归国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线上推送国家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政策,国家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等重要信息,对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推送一些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的事迹,传颂正能量;也可以通过这些社会化媒体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建言献策的平台,鼓励留学归国人员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
3.5 激励性管理
建立各种激励制度来提高留学归国人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在物质层面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满足留学归国人员对社会地位、政治荣誉等方面的需求。各高校可根据情况定期召开表彰大会,对留学归国人员中的一些优秀人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同时,在物质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津贴、奖金等。学校应为留学归国人员参加履职工作和必要的社会活动给予时间支持保障,其参政议政成果纳入绩效考评和学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并以适当的方式表彰奖励。激励政策的实施能够激发更多留学归国人员的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