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44例临床分析

2020-01-08黄大勇兰慧慧

华夏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克林脱氢酶磺胺

黄大勇,兰慧慧

(广西龙潭医院呼吸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5)

PCP多发生于器官移植、肿瘤、AIDS等免疫功能缺陷患者,近年来,随着各类免疫低下人群扩大,PCP发病率亦呈升高趋势[1]。其是AIDS晚期患者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之一,病情恶化时可致患者死亡[2]。PCP为一种呼吸道传播疾病,其病原体为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PJ)。该病起病隐匿且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患者一般缺乏一定的特异性表现,故给临床诊治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如何有效治疗与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对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144例诊断为AIDS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减少漏诊率及降低病死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在广西龙潭医院诊断为AIDS合并PCP患者144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60例;年龄21~82岁,平均(49.3±15.8)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途径:121例为性接触传播,10例为经静脉吸毒传播,13例感染途径不详。

1.2 诊断标准

AIDS及PCP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标准[3]。AIDS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免疫印迹法确诊抗HIV-1阳性。PCP诊断标准: ①亚急性起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有发热、干咳、胸闷,症状逐渐加重,严重者发生呼吸窘迫。②肺部阳性体征少,或可闻及少量散在的干湿性罗音,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成比例。③胸部X线可见双肺从肺门开始的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肺部CT显示双肺毛玻璃状改变。④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严重病例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常在60 mmHg以下。⑤乳酸脱氢酶常>500 mg/dl。⑥确诊依靠病原学检查如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或肺组织活检等发现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144患者中发热89例(61.8%),胸闷、气促57例(39.5%),咳嗽109例(75.6%),咳痰38例(26.3%),咯血6例(4.1%),消瘦83例(57.6%),腹泻13例(9.0%),乏力93例(64.6%),食欲不振45例(31.2%),皮肤瘙痒4例(2.7%)。胸部体征:干性罗音37例(25.7%),湿性罗音31例(21.5%),哮鸣音10例(6.9%),心动过速85例(59.0%)。

2.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4×109/L 38例(26.3%),白细胞>10×109/L 14例(9.7%),白细胞(4~10)×109/L 92例(63.8%);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135例(93.7%),其中<50个/mm398例(68.0%),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64例(44.4%),其中PaO2<60mmHg 51例(35.4%);乳酸脱氢酶升高137例(95.1%);血清白蛋白下降126例(87.5%)。

2.3 胸部CT检查

铺路石征30例(20.8%),磨玻璃征144例(100%),肺气囊征19例(13.1%),月牙征25例(17.3%),支气管血管束长索条征41例(28.4%),胸腔积液37例(25.6%),心包积液2例(1.3%),纵隔淋巴结肿大42例(29.1%),气胸4例(2.7%)。

2.4 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

口腔念珠菌感染37例(25.6%),肺结核26例(18.0%),马尔尼菲青霉病18例(12.5%),细菌性肺炎45例(31.2%),真菌性肺炎19例(13.2%),巨细胞病毒性肺炎7例(4.9%),弓形虫脑病2例(1.4%)。

2.5 治疗及转归

2.5.1 临床治疗 病原学治疗:29例(20.1%)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80 mg/磺胺甲基异唑400 mg)单药口服治疗,剂量为1.44g,3次/d;106例(73.6%)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口服联合克林霉素静滴治疗,复方磺胺甲恶唑剂量为1.44 g,3次/d,克林霉素剂量为0.6~0.9 g,1次/6 h;9例(6.2%)给予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静滴治疗,卡泊芬净剂量为首剂70 mg/kg,以后50 mg/kg,克林霉素剂量为0.6~0.9g,1次/6 h;以上方案疗程均21 d。激素的使用:59例(40.9%)患者因PaO2<70 mm Hg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35 mm Hg,给予泼尼松治疗,口服剂量为第1~5天每次40 mg、2次/d,第6~10天每次20 mg、2次/d,之后每次20 mg、1次/d至第21天。7例(4.9%)患者因严重呼吸衰竭,予机械通气治疗。其他治疗:卧床休息、吸氧、化痰、营养对症支持以及治疗其他机会性感染等。

2.5.2 临床转归 144例患者中,41例(28.4%)治愈,68例(47.2%)好转,13例(9.0%)死亡,22例(15.2%)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自动出院患者出院后均死亡。

3 讨论

PJ为PCP病原体,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多数正常人呼吸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PJ寄生,但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被机体防御体系识别并排出。因AID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PJ可通过其菌体主要表面糖蛋白等吸附于宿主细胞并且逃避免疫清除,引起慢性感染及宿主炎症反应[4],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潜伏性感染、较轻的呼吸道感染或严重的PCP,其病死率高,经治疗后病死率仍可达20%~40%[5],本研究PCP患者总体病死率为24.2%,与文献报道一致。

PCP一般起病较隐匿,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发热以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称之为PCP的“三联征”,本研究中上述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1.8%,39.5%,75.6%。此外,还可出现些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腹泻、食欲不振、消瘦等。查体可见有不同程度的心动过速、口唇紫绀和呼吸急促,罗音多以干性罗音为主,部分患者可闻及哮鸣音[6]。该病有一特点是查体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成比例,呈现体征与症状相分离现象,当患者肺部闻及明显湿罗音时,需注意有无合并其他感染可能,尤其AIDS患者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时,常常存在复合感染的情况,如合并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细菌等感染[7],本研究中合并上述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8.0%,13.2%,4.9%,31.2%,其中以合并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但又以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最易被忽视,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与PCP在CT表现上相似,均常表现为肺部间质性炎症改变,二者在缺乏病原学依据时,很难鉴别。故对于AIDS合并PCP患者,并非单纯治疗PCP,还需注重其他机会性感染的发现与治疗,方可改善患者预后。

实验室检查方面,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是PCP最主要的特点,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因PJ引起肺间质炎症,进而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其次,可见乳酸脱氢酶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白蛋白水平下降等。不同程度的乳酸脱氢酶升高是PCP另一特点,可作为诊断PCP一辅助指标[8],本研究乳酸脱氢酶升高率为95.1%。该指标在预测PCP预后亦有一定作用,Sun等[9]以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水平将PCP患者分为OI>200 mmHg组、OI≤200 mm Hg组以及死亡组,通过比较发现,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此外,AIDS合并PCP患者普遍可见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mm3是发生PCP危险因素之一[10]。本研究中共135例(93.7%)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其中<50个/mm398例(68.0%),与文献报道一致。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在AIDS晚期患者中普遍存在,本研究中发生率高达87.5%,其是评价机体营养状况一项重要指标,李爱新等[11]研究表明低白蛋白血症是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故对此类患者加强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十分重要。PCP在CT上可表现为磨玻璃征、月牙征、铺路石征、支气管血管束长索条征、肺气囊征、纵隔淋巴结肿大、纤维化、气胸及胸腔积液等,其中以磨玻璃征最为常见[12]。本研究144例胸部螺旋CT表现与上述文献报道类似。

目前用于治疗PCP首选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该药亦为预防性用药首选,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均应予以该药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PCP发病率。该药通过抑制PJ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其叶酸代谢,进而对PJ起到杀灭作用。若因存在相关禁忌证,可选择替代药物,如卡泊芬净、克林霉素等,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药治疗[13]。本研究中29例(20.1%)单药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106例(73.6%)复方磺胺甲恶唑片联合克林霉素治疗,9例(8.6%)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75.6%。若患者PaO2<70 mm Hg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35 mm Hg时,无相关禁忌证,还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研究表明及时合理地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4],本研究共59例(40.9%)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对于重症PCP患者,除提倡及时使用激素外,亦应辅以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预后[13]。

综上所述,为降低PCP病死率,关键在于早诊断及治疗。其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的,一旦确诊PCP,除需积极进行病原学治疗外,还应重视其他机会性感染的诊治、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激素的使用等方面,提倡综合治疗,方能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克林脱氢酶磺胺
烫不死的细菌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养猪不能滥用磺胺药
乙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酶活优化
克林霉素-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抑菌活性评价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的动态测定及价值
妇科再造胶囊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两种磺胺嘧啶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急性白血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