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宜厚教授治疗女性痤疮经验总结

2020-01-08戴明曾宪玉徐宜厚

关键词:痤疮月经教授

戴明,曾宪玉,徐宜厚

(1.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430022;2.武汉市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65)

徐宜厚教授是全国著名的皮肤科专家,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师从于武汉名医单苍桂、北京名医赵炳南教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目前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顾问;2013年评为武汉中医大师;2014年授予湖北中医大师。他临证五十余载,博采名家,海纳百川,用药精微,用纯中医方法内外结合治疗女性痤疮,疗效卓著,现总结经验如下。

1 女性痤疮,调经为第一大法。

徐教授门诊中,痤疮患者占首位,其中女性更占大部分,常伴随有月经不调、痛经、乳房酸胀、白带异常等妇科疾患。在临床治疗痤疮的过程中,徐教授发现育龄妇女痤疮的发生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并且症状往往也随月经周期而有规律得发生周期性变化。调理好月经诸症,痤疮往往有明显好转。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妇科论》中说:“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明于冲任之故,则本原洞悉”。徐教授从中医整体辨证,阴阳和调,气血论治,分期治疗女性痤疮;调理冲任为调经主法,用药当分经前、经后,注意兼症加减。

徐教授认为,女性以血为主、以血为用。冲脉为血海、五脏六腑之海、经脉之海,冲脉为人身气血运行的要冲。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液,为妇人生养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只有肾气充盛,天癸时至,任通冲盛,才能经调。冲任二脉,二者均起于胞中,肾气盛才促使冲任通盛,故冲任之本在肾。冲为血海,肝主藏血,肝对冲脉血海有调节作用。肝位于下焦,其经脉与任脉并行腹里,肝所藏之血,可通过任脉输注于胞中,以调节月经。同时女性生理还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为人之中枢,主水谷供应与代谢。由于冲任与肝、脾、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故调理冲任主要从调理肝脾肾着手。徐教授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将女性划分3个不同时期,即室女期(14~24岁)、婚后前期(24~42岁)、婚后后期(42~49岁)。室女期选用四物汤为主加减,此方《医方集解》谓之“治一切血虚,及妇人经病”;婚后前期选用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丹参、茺蔚子、香附、白术、益母草);婚后后期用冲任固本汤(徐教授经验方,见后)治疗。

痤疮调经治疗当分虚实寒热,气郁血瘀。月经期前1周是调经的关键期,以疏通为用,以肝为核心,务过于寒凉和呆补,调经主方是丹栀逍遥散加减(醋柴胡、炒牡丹皮、当归、焦栀子、黄柏各10 g,橘核、生地黄、茯苓、炒白术、炒白芍、益母草、泽兰各12 g,山楂6 g),建议患者饭前1 h服药,使药直达下焦,服药前可口服2块饼干。月经后期3~5 d,可不用药。月经期后治疗重点是解毒散结,肺胃为之核心,务过于活血动血,解毒散结主方是金花栀子丸(金银花、蒲公英、地丁、生石膏、夏枯草、黄芩各12 g,连翘、藿香、茯苓、浙贝母、焦栀子、松针、皂角刺、花粉各6 g),主张患者饭后服药,使药作用上焦,并可减少对胃肠刺激。

月经提前以血热居多,加玄参、白芍、麦冬、地骨皮,专于补水,水足则火自消;月经推迟或量少,与寒邪有关,加肉桂、制附块、炒蛇床子、川断温散寒邪;月经或前或后或不定期,或经水时断时续,这种错乱之相,大多与肝肾有关,加白芍、山药、枣皮、柴胡、金橘叶、鸡血藤、桑葚子等。另外,少数患者月经两月一潮为并月,三月一潮为居经,一年一潮为闭年,多数与禀赋有关,对此傅青主主张用助仙丹:菟丝子、茯苓、陈皮、白术、白芍、山药、杜仲、甘草等。

临床上常用于调理冲任的方药是“冲任固本汤”。冲任固本汤由“二四五”三方等组成,即“二至丸、四物汤、五子衍中丸”。具体组成:当归、仙茅、五味子、蛇床子各6 g,生地黄、熟地黄、炒白芍、仙灵脾、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山药各10 g,女贞子、墨旱莲各12 g。其功效内益脏腑,外运经络。方中当归、白芍、熟地、生地滋养肝血,仙灵脾、仙茅、蛇床子、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重在温补肾阳,女贞子、墨旱莲、山药重在滋养肾阴。肾阳振奋则脾阳旺,运化能力也随之增强,有利于机体康复。

加减法:痛经为冷痛腹凉,属寒者,加制附片、紫石英、吴茱萸,重者加沉香;痛经夹瘀,月经有血块者,加失笑散(炒蒲黄、五灵脂)、延胡索、山楂、花蕊石、茺蔚子、泽兰;月经期或月经前伴有乳房胀痛或有乳房结节者,选加橘核、荔枝核、金橘叶、川楝子、郁金;白带多者有湿盛火衰,选用完带汤;黄带多由任脉湿热为患,选用易黄汤。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而致月经不调者,加黄花菜(市售)7~9根,选加香附、乌药、八月札、绿萼梅等。

女性患者在就诊痤疮时,常会递上B超或西医妇科诊断报告,徐教授也会据此提出辨病论治。急性盆腔炎多为下焦毒热,药用蒲公英、白薇、丹参、丹皮、赤芍、黄柏、青皮、川楝子等;慢性盆腔炎为气滞血瘀,药用丹参、赤芍、乌药、沉香、荔枝核、香附、桃仁等。输卵管堵塞,药用青皮、路路通、王不留行、三棱、莪术、黄芪。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实证予以消散,不可骤攻,只可缓图,经前3~5 d用益母胜金丹,经净用桃红四物汤。子宫内膜薄,表现月经推迟或量少,选用五子衍宗丸;子宫内膜厚,选用桃红四物汤。子宫内膜异位,选用膈下逐瘀汤。

2 体质、皮损辨证不可或缺。

徐教授长期临床观察分析,将痤疮患者的体质常分为3类:一是湿热或腻滞体质:体型偏肥胖,喜食肥甘厚味,面部皮肤油腻,毛孔粗大,大便不畅,舌质红、苔厚腻而黄,治疗宜燥湿化痰,可加苍术、蚕沙、赤石脂、胆南星、茵陈、虎杖;二是燥热体质:见于形体偏瘦,面部皮肤潮红,皮疹以炎性丘疹、粉刺为主,心烦易忧郁,舌形瘦、舌涎少、舌质红,苔黄或微干,治疗酌加滋阴养液,如女贞子、百合、玉竹、石斛、合欢花;三是晦滞质:肤色晦暗或肌肤甲错,眼眶暗黑,舌质紫红或黯郁,有瘀点,治疗加行气化瘀之药如陈皮、乌药、苏木、桃仁、红花等。

皮损辨证是中医皮肤科的特色,与整体辨证一样重要。徐教授认为,丘疹多因风热血热,或湿阻所致;红斑压之褪色,为气分有热,压之不褪色,为血分有瘀。色淡、稀疏则为热轻;色深、分布密集为热重;丘疹色暗淡或皮色为血虚或血燥。黑头粉刺,为湿重于热;白头粉刺,为热重于湿;脓疱多属湿热或热毒。Ⅱ型痤疮(炎性丘疹+少许脓疱)方选荷叶桑皮饮(徐教授经验方)加减:桑白皮、枇杷叶、荷叶各10 g,焦栀子、皂角刺、炒枳壳、桃仁、连翘各 6 g,浙贝母、夏枯草、蒲公英各12 g,以清宣肺热,祛脂消痤。Ⅲ型痤疮(Ⅱ+深在性脓疱,有时伴有囊肿)选用忍冬玫瑰汤(经验方:蒲公英、忍冬藤、紫花地丁各15 g,玫瑰花、红花、凌霄花、旱金莲、鸡冠花各6 g,玄参、黄芩、焦栀子各10 g,升麻3 g),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结节通常为气滞血瘀结块,囊肿则属痰湿血瘀互结,见于Ⅳ型痤疮,方选皂角刺桃仁汤加减(经验方:蒲公英、金银花、浙贝母各12 g,皂角刺、制乳没、天花粉、白芷、川芎、桃仁各6 g,炮山甲3 g),重者可加黄药子、土贝母、海藻、昆布、金头蜈蚣,或加中成药西黄丸,或加水蛭(粉碎制成胶囊,0.6 g/次,3次/d)。颜面肤红,日久难退,属于气血两燔,加鸡冠花、玫瑰花、生石膏、寒水石。

3 内外结合,针药并用,治法多样。

徐教授使用中药辨证内治痤疮的同时,亦强调外治的重要性,擅用针法,外用自制中药粉末调膏外敷,务求治法多样。

3.1 微针法 既用毫针针刺头面诸穴,又蘸用五妙水仙膏针刺皮损。由于门诊量大,徐教授多取头面诸穴针刺,如四神聪、上星、太阳(双侧)、印堂、颊车(双)、迎香(双)、阳白(双),耳穴选肺(双)、肾(双)、心、神门、内分泌。施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隔日1次。同时用0.5寸(0.25×13 mm)小针针刺皮损,脓疱或囊肿较重者,蘸五妙水仙膏针刺。五妙水仙膏成份有黄柏、紫草、五倍子、碳酸钠、生石灰,有去腐生新,清热解毒的作用。

3.2 面膜法 一号中药粉末制法:白蔹、杏仁、菟丝子、白及、穿心莲各40 g,白芷10 g,冰片、薄荷各3 g,将上药混合烘干打碎,过100目筛,密封备用。取粉末10 g,加中药汁10 mL,再加入维生素E霜10 g,共同调成糊状,敷在面部,保留30 min后用温水清洗,1次/d。适用于面部炎性反应较重,有炎性丘疹、脓疱或囊肿、结节者。对于痤疮消退后有色沉斑者,可用八白散[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牵牛、白芷各90 g,白附子、白茯苓各15 g,皂角(去皮、弦)3个,绿豆少许]。共研细末,鲜牛奶调汁加入维生素E霜敷面,1次/d。

4 病案精选

患者女,20岁,因“面部起疹3年,加重2个月”于2018年7月14日初诊。刻下症见:面部油腻,以额、下颌为主可见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舌红苔白黄不厚,脉弦数。患者诉有痛经不适,月经常推迟1周左右,月经前及月经期面部皮损略有加重,上次月经时间是6月15日,现未至,以往月经色暗,夹有血块,月经期腰酸,腹部畏凉,无乳房胀痛,无白带异常,平素嗜食肥厚辛辣,大便秘结,睡眠较晚,多梦。徐老师处方:桑白皮、枇杷叶、荷叶、茺蔚子、泽兰、延胡索、梓白皮各10 g,焦山楂、皂刺、桃仁、香附、乌药、炒蛇床子各6 g,浙贝母、夏枯草各12 g,蒲公英、地丁、忍冬藤、紫石英(先煎)各 15 g,制附片3 g(先煎)。10剂,水煎服,1剂/d。毫针刺四神聪、上星、太阳(双侧)、印堂、颊车(双),耳穴肺(双),隔日1次,皮损用0.5寸毫针蘸五妙水仙膏针刺,共执行4次。用一号中药末自调面膜外敷,1次/d。

2周后复诊:面部皮损明显消退或变平,有少许粉刺,囊肿变小,面油腻减轻,月经1周前至,疼痛好转,有血块,现月经已尽,舌脉同前。徐老师处方:桑白皮、枇杷叶、荷叶、绞股兰、法半夏、橘红、连翘、僵蚕、浙贝母、炒苏子、炒莱菔子各10 g,焦山楂、皂刺、炒白芥子、玄参、野菊花各6 g、夏枯草、茯苓各12 g、生龙骨、牡蛎(先煎)各15 g。水煎服,14剂。一号中药末与八白散各一半调敷面部。经治2个月,患者病愈。

猜你喜欢

痤疮月经教授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