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携手应对转型和焦虑

2020-01-08丁小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家长学校

丁小发

(湖北宜昌市长江中学 湖北·宜昌 443000)

今天这个时代非常特殊,我们非常幸运,正遇到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焦虑期。这期间的每一次焦虑都是科学技术的变革带来的,比如说我们最早的十八世纪蒸汽机来的时候,当时学校里学的都是人文、哲学、社会。蒸汽机带来大量机械化的工作,所以英国开始焦虑,焦虑了整整五十年。然后学校教育系统里面就把科学课程等等一系列技术课程纳入到正常的课程体系,五十年走过焦虑期就好了。然后到了十九世纪,我们的电动机时代来了,整个工业革命带来了第二次变革,自动化程度高了,大规模的生产,需要生产效率提高,这个时候又焦虑了。因为以前的学校,虽然培养了一批人,但是属于小众化、精英化。社会发展到需要大批量的人才要上手做各种各样自动化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大批量人才。不管是工人、工程师等等,所以这个时候就带来欧美三十年焦虑。今天,学校教育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大量的人开始上学,因为不上学,不能够解决社会的问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智能时代,信息时代。但是今天这个焦虑为什么比以往来得更空前?因为以往不管是哪个时期,社会的知识总量是限定的,时代要什么人也是告诉我们的,所以它这个是能够对口的,就是学生学怎样的知识,他们就能够承担怎样的工作。但现在的这个焦虑比以往的焦虑可能更难,那就是不确定。就算是学富五车,也有搞不定事情。哪怕是博士,也许找不到工作。这是家长最焦虑的一个根本原因:家长给孩子做的所有事情,今天能够想得到的都付出给孩子,但不一定换来如其所愿的未来。这是最大的一个不同,也是最大的一个焦虑。学校面临着的保质期已经到了,大家都面临着一个转型。我们看到这个形势会很悲观,但是我们就处在这个时代。只能选择和学校、和孩子、和这个社会共同地去成长,大家积极转型,然后构建更好的关系。

作为一名家长,包括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不确定性的未来,我心中还是有一些忐忑。但是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未来要迎接这样的挑战,就应该去拥抱未来,拥抱变化。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再向以前那样学足够多的知识,最核心的就是他有什么能力可以适应未来的各种各样不确定性。所以适应力、学习力就特别重要,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孩子知道“我为什么要学,我怎么学,我怎么能学得更好”,能够适应这个新的问题,这可能更重要。学校和老师教育的不是学习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知识的方式和方法。

我自己也是一位父亲,作为80后典型乡村放养式长大的一代人。在育儿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也不太愿意把这个焦虑传递给孩子。时代的对比感很强烈:我上学的时候,父母把我都交到学校,然后学校老师管我,任凭我“撒野”,一切就在小范围内解决。但如今作为一个父亲,尤其是作为一个职场的人,会发现对于自己孩子的关注不够多。因为学校的校长或者是一些老师,都会觉得因为家长工作比较忙,关注孩子不够多,那么孩子的作业,包括孩子弹琴,要去陪练等等,似乎这些都是家长的工作。以前,我们的家长好像都不用承载这么多责任。

我想这个社会永远是这样,在变革中不断进步。因为作为家长,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焦虑理念,在家庭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每一个学校也有自己的气味。

很可能有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我们在学校里的教育工作者是有差异的。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我非常希望各位能够反思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和家庭构成了一个唯一的因果关系,而孩子和学校只是一个相关关系,如他成绩好坏,他成长得好与不好等。所以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家长自己也搞不定,所以很想把这份责任,因果的责任推向学校。学校职责所在特别想帮助孩子,但是实际上学校自己也在转型,很多事情办起来也放开不手脚,然后再推给家长,“你自己都不搞好,这些事都应该你去做”。实际上这里面的关系,亲子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构成是唯一的,有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一定有什么样的孩子。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老师的力量能够帮到孩子的成长,这是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不推卸自己的责任,然后第二步,我个人认为就是想方设法地构建师生关系。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一定不是完全由这个老师把所有该考的知识传授给他。如果学生在哪个学校能够获得一个很好的成绩提高,一定是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这个好老师愿意关注某个或某些孩子,并且愿意对这些孩子的关注频次增强,关注他的良好品质。这样的话,在学生的心中一定有这样的逻辑:喜欢上这个老师,然后喜欢上这门学科,然后渐渐地,这个老师还有意识地将这个学习的发动机装回到孩子身上,于是孩子喜欢上了学习,学习的习惯在好转,品质提高,分就提高了。

无论是深究事物的根本属性,还是追寻问题的根源,抑或是研究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我们都在问一件事:“是什么”。只有搞清楚“是什么”,我们才有可能更准确的思考“怎么办”。某个层面上,我们需要提升心智成熟度。因为心智成熟度低的人很容易用单一视角看问题。比如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下滑就骂孩子上课不认真,不考虑是不是孩子情绪出现了问题,是不是换了老师,同桌是不是骚扰了他。也就是说,看问题,是不是具备了本质思考力。所谓本质,其实就是三件事:事物的根本属性、问题的根源和现象背后的逻辑能力——《直击本质》。学生是一块玉,教师是工匠。但是手头的玉没有那么晶莹剔透,工匠的精妙雕工在沉着冷静的时间长河里,需要情绪的酝酿。当玉和工匠相互接受,就接受了一种高度。

学校的真相是什么?学校的真相是永远不要期待有全明星阵容配备到一个班级,这是一条真相。第二条真相是什么呢?就是如果把全明星阵容配备到这个班级,也有孩子不喜欢的某一位老师。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这两条学校的真相之后,就知道学校校长关注学校的发展一定是双向的:学生成长、教师成长。

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去盯着某一位老师说不好,一定要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构建关系上,永远想着一件事:我如何去传递赞美。

比如学校和家长都担心的家长会:学校怕直面众多口舌,孩子害怕老师的嘴,家长其实也不怎么愿意去直面孩子的问题。但是还得去,去了以后孩子害怕什么?成绩中等,或者考砸了,那么孩子回来一定挨批。家长呢,觉得自己孩子也不是数一数二的,觉得也没这个动力。但是家长反过来想,要去参加这个家长会是什么目的呢?是为了了解这所学校近期所有的信息和孩子学习的一些状况。第二,学校提供给家长一个机会,让家长去和老师增进关系,可以去做传递赞美。比如简单的赞美:“哎,昨天、上周,或者这几天,我们孩子特别有意思,回来说这个这个老师对我怎么怎么关心”,或者“他上的这个课特别特别有意思,我太喜欢这个老师了”,家长非常自然地把孩子在家里说过的某一位老师的有意思的事,有意识地传递给这位老师,倾听者就会心情比较好。然后老师给家长说一些情况等等,家长回去以后一定要忍住,反其道而行之,家长传递老师对孩子的赞美,“我今天去参会,某某老师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说你最近这些表现特别好,妈妈特别高兴”。

其实构建师生关系是特别重要的,而构建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打开通道,互相赞美。

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些小的事情: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不要觉得跟孩子很亲,就不使用策略。孩子不是因为老师的教学水平多么高超而去喜欢学习,而是对于老师的爱,或者是认同,才会去选择学习一个学科,学好一个学科。

家长有时候出现无奈、苦恼,是因为不知道学校如何运转,掌握了很多很多育儿方法,结果到了学校场景当中容易发生冲突。因为学校有一套自己的运转的规律和方式。学校的真相就是班额比较大,四五十个人,所以老师都是抓两头带中间:学优生和学困生,希望对他们的关注来带动中间。但是教育的规律是什么?对于老师来说很无奈,为什么抓这两头,因为他们分数最高和分数最差,所以基本上是看着分数这一个维度的。家长该怎么做呢?有一个方法,如何创造孩子的头部位置,能不能看到你孩子的潜能?以前有一个孩子,家长发现他平时有舞蹈的潜能面,就弄了一段小视频发给老师,然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个机会,这个孩子就在这方面崭露头角了。而且显示了他的领导力,能够带动全班的孩子,这个孩子就在这一块领域当中成为头部位置。

所以家长一旦帮助老师创造属于孩子的头部位置,他的根本的目标是什么?就是马上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一旦自信,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表扬和批评是思想工作中常用的两种方法,也是做教学管理者和家长必须掌握和运用好的最基本的领导艺术之一。学生有了成绩,家长就应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促使其再接再励,不断进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观点,及时的表扬满足了孩子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能够激发孩子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老师或家长也应及时指出并加以批评,促其醒悟,以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出现更大偏差而影响全局工作。

教育的万能的锦囊:随时表扬,定期批评。

习近平主席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亲切勉励广大教育工作者:“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广大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的确,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关系着学生终生发展,要让学生扣好它,需要教师们做好“润物细无声”的榜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必将对我们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