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同理心在家庭教育中的培养

2020-01-08任雪琴全桓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同理道德情感

任雪琴 全桓宇

(长江大学 湖北·荆州 43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类教育是任何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幼儿心智发展的启蒙。同理心通俗的讲,即心理换位,将心比心。同理心发展水平较高的人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能够真正“读懂”他人,了解他人的真正感受和需求,人际关系也会更好。在幼儿的身上则体现为幼儿拥有更多的同伴,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国劳动力数据分析指出,“情感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与他人合作、情商等技巧的需求已经很强烈,并且这些技能会继续成为未来的热门需求,最成功的人士将是那些能够以同理心管理人际关系的人。本文试图从同理心的内涵、培养同理心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同理心的措施几方面进行探讨。

1 同理心内涵

同理心,又叫做共情、移情、共感、通情等。最早源于希腊文“empatheia”(神入),它最初被理论家用来描述解释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1920年,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首次公开使用同理心一词,为的是将同理心与同情心相区别,他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而同情并无感同身受之意。最早研究同理心的是心理学家们,霍夫曼认为心理学家们以两种方式定义同理心:一种是将其定义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内心状态(思想、感受、知觉和意向)的认知觉知;一种是将其定义为对另一个人的替代性的情感反应。

同理心,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合理反应的能力。一般认为同理心是人类的一种天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心,同情的本质是怜悯,同情是在感情上对另一个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且同情一般由情绪所驱使,未必是客观真实的,然而共情是客观的、理性的、源于事实的。它不仅是对另一个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而且也对另一个人的欢乐感同身受。同理心是有意识的理解他人感受的过程,正所谓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尽管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区别,但我们还是会随时在我们的内心创造出他人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理解其观点。

2 培养同理心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2.1 同理心能够有效提高代际间的沟通和理解

家庭中的同理心是指亲子之间能够体谅对方的处境,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并对此作出恰当的反应。父母与子女如果能感受对方的态度和意愿,用同理心对待彼此,且能成功的把自己同理对方的感受传达给彼此,就会产生满足感和温暖感,体验到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从而营造出关爱和体谅的家庭氛围。但子女对父母的同理心并非天生的,而是伴随着经验的积累,在父母以同理心对待他们的过程中产生的。父母如果想让子女理解自己,首先需要自己同理孩子,同理孩子的顽皮与错误,同理孩子在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因此,父母能够同理子女是促进代际间沟通与理解的首要。父母能够尝试着从子女的立场来了解他们,与他们产生同样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一种教育能力。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越有能力去清晰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越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很遗憾,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以“爱”的名义,习惯性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很少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倾听子女的心声。由此,父母和子女之间就会产生沟通障碍,子女也不会再愿意向父母袒露心声。另外,随着年龄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幼儿同理心的发展会更加完善。父母如果想让子女能够理解他们,首先需要他们学会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父母必须尊重他们的孩子,读“懂”孩子。

2.2 同理心能够促进幼儿道德的发展

同理心不仅是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基础,而且其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影响着幼儿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在一个道德两难情景中,个体会思考自己选择的举动给别人带来的后果。同样地,在评价他人的举动时,也会做出同样的考虑,所以大多数生活当中的道德两难都唤起了同理心。道德两难情境中,同理心发展水平较高的人就会思考产生两难的原因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且他们能从道德层面采取相应的行为,所以同理心的发展会影响归因和判断,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强化了个体具有的公平或者关爱的道德价值取向,进而个体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相结合,实际上就使个体产生自律,从而促成道德内化。当然,由于同理心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必然不同,同理心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在正确的归因下,会作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注意和思考引发他人情绪状态的因素,从而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和归因,在此基础上幼儿会形成关心和呵护他人的心理倾向,促使幼儿作出助人或补偿的道德行为。埃森伯格认为,同理心的发展能够促使幼儿无私地帮助和关爱任何处于困境的人。同理心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能将心比心地思考他人的处境,而不再仅仅从自身的角度看待问题,看问题也不会只看表面现象,而更多的关注到现象背后的原因。因此,同理心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点。

2.3 同理心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同理心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源泉,并主张通过发展同理心来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一方面,同理心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能敏锐的察觉他人情绪的变化,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采取适当的利他或补偿性行为。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他们懂得表达尊重,与他人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而且会认真听取同龄人的建议,用商量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对于同伴的建议和帮助,也能欣然接受,给予同伴足够的信任。他们不仅受同伴欢迎,而且能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团队活动中,他们会遵守纪律,愿意合作和付出。因此,他们社会化发展一般是顺利的。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他们更受同龄人的欢迎,人际关系发展顺利。有同理心的幼儿能够敏锐的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因此,他们愿意主动伸出双手,通过言语给予帮助或关怀。这样的表现会让接受者感到温暖,大家都愿意和这样的孩子交朋友,分享游戏。另一方面,同理心能降低幼儿用口头或肢体行为对他人的攻击和侵犯等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同理心发展较好的幼儿,能够体会别人的处境。当与同龄人发生矛盾时,他们可以用协商或建议的语气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可以减少口头或身体上的攻击,维护和发展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同理心对攻击性行为具有认知和情感的双重抑制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在6~7岁儿童中,同理心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攻击性行为更多,发展同理心可以有效降低幼儿的欺负行为。

3 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同理心的措施

3.1 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幼儿同理心的培养。在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里“爱”的表达,不仅是亲子之间,还有父母之间“爱”的表达,“爱”是所有人人生第一个感觉到温暖的情绪,对孩子情感认知的发育很重要,通过父母的情感表达和自己对这些情感的体验,他们获得了对情感的最初认知。其次,父母应该与幼儿进行民主、平等地交流,通过亲子间的交流,帮助幼儿获得对情绪、情感地体验和认知,包括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正确理解,准确分析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进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观点采择能力。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交流,也会促进幼儿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国外研究发现,幼儿同理反应时间与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呈负相关。即父母越专制,幼儿对他人的同理时间越长。这表明了父母的过分威严可能会不利于幼儿同理心的发展,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父母的民主与温情能促进幼儿的同情心发展。如果幼儿从小生活在民主的、氛围良好的家庭中,在父母的爱中成长起来,那么,亲子之间就会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幼儿会变得积极、乐观,会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父母以“爱”待人的良好品质,并且有利于幼儿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表达尊重,用同理心来对待他人。

3.2 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家庭对幼儿同理心的教育中,一方面要注重言传,即是要用语言教导来发展幼儿的同理心。首先,家长要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言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具体地情境中,给幼儿说明具体的做法,而不是讲幼儿无法理解、无法操作的大道理。其次,家长要有耐心。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要使幼儿形成同理心观念,需要父母耐心的多次强调。最后,父母要注重以理服人,而不是强制性地命令孩子,尤其在心理抚养上,强迫反而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另一方面要注重身教。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而自己却不落实,孩子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一致的行为习惯。父母作为幼儿最先接触的、最信任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幼儿都会在无意识中模仿习得。因此父母要注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父母在生活中同理心的表达应用愈广,幼儿同理心将愈加健全。首先,父母一定要在生活中及时感知并满足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爱,使幼儿有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关注的。这是幼儿后期“共情”的基础,共情是同理心的基础,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也能帮助孩子去理解他人。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尤其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为幼儿同理心的发展做表率。具体来说,尊重幼儿就要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不能将幼儿“幼儿化”;然后,需要父母感受并理解幼儿的想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最后,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要以身示范如何去爱,教会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从小懂得爱是相互的给予,让孩子从小体验到“同理”的快乐。

3.3 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并强化幼儿同理心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角色游戏是最能有效促进幼儿同理心发展的一类游戏。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父母可以与幼儿玩角色游戏,加强亲身体验。比如,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扮演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自愿地、愉快地思考并模仿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为,体会父母的情绪情感和良苦用心,真正在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帮助幼儿体验善解人意和换位思考带来的快乐,就能够有效培养和强化幼儿的同理心。此外,幼儿都喜欢看色彩鲜艳,角色夸张,情节有趣的卡通和动画片。在看动漫的过程中,幼儿自己发现并得来的感受即幼儿自主习得的认知远比成人的说教更受用和有效。所以家长不妨从视觉效应出发,利用动漫观看、故事讲述、电影分享、视频播放等幼儿感兴趣的媒介,通过不同角色和情境,来直观的引导和启发幼儿,给予幼儿空间,让幼儿多发表看法,听听幼儿的所观所感,也是培养幼儿同理心的一种简单直接且长效有用的途径。实践证明,比起成人的说教来,影视动画那些幼儿喜欢和向往的角色更能引发幼儿崇拜和模仿,更具有带动性和感染力。所以不妨让幼儿爱其所爱,学爱着的所学。

猜你喜欢

同理道德情感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