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2020-01-08朱锡娜
朱锡娜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初级中学,浙江 余姚 315475)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来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顺利衔接课内外阅读的方法,进一步增强群文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培养学生令其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
一、围绕课文主旨,引申课外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合适的议题,来作为文本结构建设的核心,并根据议题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课内文章的主旨,作为群文阅读的主题,并围绕课文主旨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一般来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内容是围绕着某种情感、精神、事物主体来进行描写的,这个主体就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基于该核心内容,实现立足于课内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系统,增强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效果,例如七年级语文中《最后一课》,课文运用了典型的以小见大艺术表现手法,经过文章主旨提炼后,可得出文章核心精神为“民族情怀”,因此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种文学情感意境的构建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我爱这土地》《相信未来》等课外文本,使学生感受到相同核心内容的不同意境构建方式,实现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整合学生的阅读思维。
二、从人物性格出发,拓展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其中,具体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很值得学生揣摩的,因此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将课内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描写作为群文阅读主题,并通过课外阅读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抓住人物刻画的方法和精髓,进一步优化其写作能力。在群文教学中,课内文章刻画了许多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比如刻苦努力的贝多芬、睿智坚强的霍金等,教师可以围绕人物性格描写来拓展相关的课外阅读,并与学生一同分析、总结人物描写方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例如在八年级语文《背影》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总结出文章中人物描写的方式,“作者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方式,刻画了父亲朴素、仔细的性格特征”,然后以“人物描写”为题,引导学生阅读《变形记》《变色龙》等文章,并将其中的人物性格描写提取出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借助课内外阅读有效的结合,实现跨文本的描写对比,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认知范围,丰富其写作知识。
三、利用课外阅读,补充课文内容空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部分文章并未被完整地收录到课本中,容易限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将课内阅读的空白进行弥补,确保阅读教学的完整性,实现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以叙事为主的课文讲解中,先进行课内知识的讲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其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之后再要求学生研读课内文章,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例如在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课程中,课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但教材中仅收录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事件,还有一段描写了范进的母亲也同样喜极而疯,最后死在家中的内容尚未被教材收录,因此教师可以将此段作为课外读物来引导学生阅读,并将《儒林外史》整体作为群文阅读文本,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全面,最后当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时,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判,增强了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效果。
四、借助课文预习,实现探究性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外阅读前置的方式,将课外阅读纳入预习的一部分,来促进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有效融合。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阅读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文章写作的背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适当接触一些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其写作思路和主观思想,为新课程的顺利导入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的课程中,教师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来查询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地点以及作者鲁迅的生平经历、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资料搜集式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领会到藤野先生热忱、正直、高尚的品格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师徒情谊,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能够在思维中形成准确的理解框架,同时也更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增强课堂讲解的感染力。此外,如果课程文章为特定景物的描写,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前置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阅读描写该景物的其他文章,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通过交流活动,结合课内外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交流活动,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或者进行阅读推荐等,来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将阅读活动融入到课程中,实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例如在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课程中,教师先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与文章、作者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然后可以在课堂讲解开始前,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的感想,使群文阅读教学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顺利引入课程,增强内外阅读结合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课程内容来引导学生阅读一本书,然后找一个特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再结合课内文章,对比分析两者的情感、意境等方面的表达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六、开展综合性学习,加深课内课外阅读的结合
在教材中,编撰工作者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章节,教师可以将综合性学习章节的题目直接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主题,来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例如在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中,教师可以选取课内文章《丑小鸭》《未选择的路》《伤仲永》,以及课外文章《牛虻》《童年》《我的大学》等,从而围绕成长进行阅读交流,并与学生共同分析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观思想的转变,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成长”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教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由于综合性学习的题目往往与单元内的文章相关,教师通过在学习中引入课外阅读,能够使课内外的阅读内容形成一种对比,让学生在阅读课外内容时,反思课内文章内容,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增强其思辨能力,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能够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在教学中,课内外阅读教学相结合可以整合学生阅读思维、丰富学生写作思维、确保阅读教学的完整性,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