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智障学生听说能力

2020-01-08

课外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智障陶行知课文

张 萍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特殊教育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0)

在教育部制定的2016 年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倾听与说话是学生适应生活的必备能力,也是培智学校学生需要优先发展的语文能力。实际上大部分智障学生的听说能力很差,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学说等距今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对于现在新课标下一线教师的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课堂求变求新,引导学生乐听并听懂

陶行知先生提出“动的人生观”,他说:“社会是动的,教育亦要动,吾人须使之继续不断地改,继续不断地进。”这个思想给笔者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很多智障学生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要想激发他们听的兴趣,我们的课堂就不能一成不变。要求变求新,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听进去,进而能听懂。

(一)利用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便利。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具学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听的兴趣。

笔者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利用IPAD 跟学生互动。比如在学习“鞋”这个生字时,学生点击这个字,IPAD 不仅会发出“xié”的读音,还会出现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知道这个字的读法和意思,学生会被动态的画面所吸引。几次尝试以后,他自然会把“鞋”这个字和声音、图片对上号。而且IPAD 的交互功能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愿意去听,这是语言习得的第一步,而听懂才是沟通与交往的基础。

(二)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听懂

智障学生的障碍类型多,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最近发展区不相同。培智教师不能死守课本,要让教学内容活起来,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为表达奠定基础。

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三类:A 类生理解能力较强,可以适当拓展课外内容;B 类生理解能力一般,需以课文为着力点培养听的能力;C 类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差,需要降低课文难度,逐步发展听的能力。例如学习课文《春天来了》,可以从“微风”“解冻的泥土”“发芽的柳树”……理解春天到来的信息。A 类生听老师讲解以后就明白了,这时他们还有余力学习更多关于春天的知识,老师就给他们补充诗歌《咏柳》,让他们结合课文理解并背诵。B 类生刚开始只能机械性地跟读,不知道春天来临的特征,老师借助图片和视频,帮学生将春天的信息与现实建立联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C 类生往往需要个别引导,老师会改编并缩减课文,让他们更符合C 类生的认知特点。一节课下来他们能听懂“春天来了,天气暖了,柳树发芽了”就是对老师教学最大的认可。

二、解放学生的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陶行知先生认为“说话的能力是生成的”,“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每一位培智语文老师,要想办法解放学生的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这是学生学会沟通和交往的关键性一步。

(一)多一些耐心,给学生开口的机会

智障学生大多口齿不清,有的学生还有口吃现象,他们怕周围人的嘲笑,不敢开口说话。老师要对学生多些爱心和耐心,接受他们表达的不完美。

有一次上公开课,创设的氛围很好,学生抢着发言。其中有个孩子口齿不清,却很激动,一个劲地说着什么。老师让她站起来回答,她说了几遍老师也没听懂。下面坐满听课领导,老师的额头快冒汗了,但还是耐心地鼓励她:“可以慢一点说吗?”她又说了一遍。这次老师听懂了,重复了她的话。她见自己的话被老师听懂了,非常高兴。这些孩子由于先天的障碍,有的再努力学习说话也无法像正常人那样清楚,但是只要你认真去听,总能听懂。老师的及时反馈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

(二)换一种形式,让学生多说

智障学生由于表达的局限很少能说长句子,为了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笔者经常借助儿歌和歌曲,让学生通过吟诵和歌唱的形式开口说话。

儿歌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深受低中年级智障学生的喜爱。在语言训练时,笔者会精选一些适合学生的儿歌,比如《小白兔白又白》《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等,孩子乐于跟读、吟诵,表达的积极性很高。

到了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儿歌这种形式他们已经不喜欢了,而歌曲完全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在《经典咏流传》热播时,笔者带学生唱《苔》《山居秋暝》……里面有些句子很长,但是学生唱起来兴致盎然,从一开始的哼唱到后来能清晰地歌唱,进步非常明显。歌谣的引入也极大地活跃了班级的课堂气氛。

三、有效利用身边资源,督促学生敢于交流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陶先生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让他们接受教育,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学生能顺利回归生活。《新课标》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有效利用身边资源,有助于督促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本领应用于现实生活,最终达到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目的。

(一)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引导学生正确交流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一个小型社会。学校的情景教室、阶梯教室等场所,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等能给学生提供倾听与说话的机会。

大部分家长很少带智障孩子出门,孩子见到的世面很少,也缺少生活常识。知识面的狭窄直接限制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在情景教室里进行语言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习与人沟通的技巧。

例如在进行《进超市》主题大单元学习时,语言训练的目标是练习跟收银员对话:你好,我要买……请问多少钱?给你钱,谢谢!对话不多,但是对于部分智障学生来说比较长。有的孩子没有购物体验,非常紧张。老师先让他们熟悉购物流程,等整个过程熟练以后再加入对话。对于C 类生只需要说出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为学生进真正的超市购物与收银员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把学生推入社会

有了校园对话模拟的基础还不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学生能与正常人沟通和交流。学生生活的社区是非常好的资源。为了让学生能得到锻炼,老师让家长向社区寻求帮助,把身边的资源利用起来,给孩子更大更广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的听说能力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利用社区活动室。社区活动室是提供居民娱乐和休闲的地方。放学以后家长带着孩子去活动室走一走、玩一玩,看看邻居在玩些什么,听听他们说些什么,遇到熟人可以从打招呼做起,逐步进行有效沟通。

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定期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智障孩子完全可以申请加入其中:喜欢唱歌的孩子申请参加歌唱活动,喜欢跳舞的跟着一起跳广场舞,运动能力强的还能参加社区公益跑……时间长了,孩子的听说能力肯定会突飞猛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理论给笔者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启发和帮助,对智障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有必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先生思想理论的精髓,合理地将它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这样语文课堂必将绽放出更美的花朵。

猜你喜欢

智障陶行知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背课文的小偷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