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业统计存在问题与改革探索
——以浙江玉环市为例
2020-01-0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基层服务业统计相对薄弱,服务业统计工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或影响政府统计部门及其统计数据的公信力。由此,完善和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加强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改革服务业统计方法,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势在必行的任务。
非普查年度的服务业统计是抽样调查与专业报表、部门报表相结合,各行业相互配套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而随着经济发展、产业融合,市场划分越来越细,新兴行业、传统行业转型及跨专业、跨行业现象也层出不穷,对玉环市基层服务业统计带来新的难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服务业国民经济核算、服务业统计管理工作三大方面。
玉环市基层服务业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存在不足
1.服务业企业单位“进不来”。一是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进不来”。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无法纳入调查范围,如玉环市今年新进一家吾悦广场综合体,里面的大部分商铺比如星轶影城、斯凯奇鞋业、永辉超市等均属于产业活动单位,销售量大,增加值高,营业收入良好,但是无法纳入玉环服务业统计;二是没有纳税申报表的企业“进不来”。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不断变换,很多服务业企业不满足于传统的门店经营,部分零售、批发行业逐渐开始走网络或者实体店与网络贸易相结合的销售途径,例如微商、电商等。尽管这部分服务业企业的销售额规模已经达到限上标准,但是由于没有开具税务票据,这些服务业企业始终入不了库。
2.服务业行业类别设置“不准确”。一是新兴服务业行业类别难以分辨。“一套表”将主营业务和主营业务收入作为确定服务业行业的标准,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玉环市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企业收入来源也不再单一,根据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已经无法准确判别玉环市服务业企业的行业类别;二是服务业统计行业范围覆盖不全。服务业统计制度主要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大行业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期统计调查,而在其他不少的服务业行业领域,还尚未建立固定的统计调查制度,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业等。
3.服务业统计指标设置“一刀切”。一是营业收入指标取数难。按照依法统计原则,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规定财务报表中“营业收入”项指标取数要与纳税申报表中的“销售额”一致,台账部分的营收金额不被统计调查制度承认,而现实中企业的营业收入的体现是纳税申报表和台账的相结合。二是业务量指标体现少。“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主要集中在财务指标上,对于业务量的指标体现少之又少,随着地方政府宏观决策和企业微观管理需求的提升,对服务业企业的现有规模、发展水平、经营能力、经济结构等情况尤为迫切需要掌握。三是服务业统计方式单一。玉环市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即常规的规上全面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少量的规下抽样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简要且单一,缺少全面性和权威性。
(二)国民经济核算方面存在不足
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的缺陷最终有可能会导致漏统或增速被低估的风险。从行业分类角度来看,分为以下几点:
1.传统营利性行业。一是水上运输业。玉环市交通运输业中大部分水上运输业都属于挂靠企业,公司下面几乎都有私人挂靠船只,而这部分企业在每月申报财务报表时只体现总公司的管理费和承包费,挂靠部分的营收被完全剔除,这部分数据属于漏统。二是物流行业。季度国民经济核算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采用的仍然是客货运周转量和邮政业务总量,代表性不高,这种传统的核算方式会使一部分物流行业的增加值核算被低估。三是娱乐行业。传统的娱乐行业中,消费者不具备在娱乐场所开具票据的正确消费方式,加上台账等记账方式已不被现有统计调查制度所承认,娱乐行业的增加值一直被低估。
2.新兴服务业行业。一是微商、电商行业。新兴服务业行业没有明确的统计界限,微商、电商等企业是由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新形态,而这些新型批发零售企业的崛起,没有被纳入到国民经济增加值核算体系中。二是金融业。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中正规的民间融资、网络借贷、网络众筹、供应链金融以及其他金融业企业所产生的增加值未被纳入核算体系,导致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存在不足,不能完全反映玉环市规上金融业的发展状况。
3.非营利性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非营利性服务业行业核算增加值采用的是财政预算八项支出增长率,但是学校和医院等机构的收入来源不断多元化,尤其是民营医院、民办养老院、民办教育机构稳步发展,网络医疗与网络教育等新型科学技术服务业企业不断涌现,依托财政预算八项支出的增幅已经不能客观全面反映科研、教育和卫生行业的发展。
(三)服务业统计管理工作有所脱节
与第二产业工业相比,基层服务业统计管理工作稍显不足,与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的矛盾日益加重:
1.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隐患。玉环市统计部门在统计业务方面接受台州市统计局的领导、管理和协调,在行政上受本市政府领导,这种矛盾造成统计数据质量存在偏差。现行的考核机制及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或造成统计数据存在失真风险。
2.统计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数据平台建设未实现。服务业涉及的主管部门比较多,而这些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没有放在统一的统计数据平台上,信息平台建设的滞后使数据及时共享和数据资源互补无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统计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统计人员力量储备薄弱。一是基层统计部门、乡镇方面。对服务业统计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乡镇未设置独立的统计办公室,工作分工不够明确,专职服务业统计人员数量极少,力量不足且流动性大;服务业统计科室成员大多不是统计专业出身,缺乏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二是服务业企业方面。统计对象多为私营企业与个体户,统计业务意识薄弱,为节省企业营运管理的成本,大部分企业的统计工作交由企业会计一并处理,缺乏专职的财务统计人员。
基层服务业统计改革与探索
(一)加强制度探索,完善统计体系
建议国家层面要加快统一规范服务业统计范围、统计指标、统计方法和统计标准,适时改进现行服务行业增加值的核算办法、基础数据的采集方法以及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等。一是要明确统计范围。进一步加强针对新型服务业业态及未来发展态势的统计制度方法的研究,尽快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使服务业企业的行业归类更加科学,尤其是要让新兴服务业企业有“家”可归,有“房”可住。二是要完善现有统计指标。尽快建立起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教育和卫生行业等新兴服务业行业的统计指标,增设除营业收入以外的可以体现服务业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业务量等指标。三是要改革统计方法和统计标准。借鉴福建省创办的“正统网”,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展统计,突破税务门槛,让该有的合法数据都可以进到“篮子”里来,严防漏统。
(二)加强方法研究,创新社会统计
一是新兴服务业增加值核算。将新兴服务业按照经营性质,以及产业之间融合的复杂程度分类,对于基于直接获取数据的新兴服务业沿用现阶段增加值核算的现价增加值和不变价增加值核算方法,对于基于间接获取数据的新兴服务业要建立相对应的科学的新核算方案并展开测算,合理地补充到各国民经济行业中去,以此来修正国民经济总量缺漏和增速被低估的问题。二是发挥社会力量。在建立传统的规范的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的基础之上,鼓励发挥社会统计力量。将尚未建立固定的统计调查制度的剩余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行业的专业分类调查适当交由正规的中介机构来统计,缓和统计信息供需脱节的矛盾和已有统计体系固有的弊端。
(三)加强“智库”建设,实现数据共享
一是部门信息共享。要理顺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关系,尤其是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加强部门联动,细化部门间分工协作,发挥部门在企业组织、名录审核、数据把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服务业名录库不重不漏。二是建立统一数据平台。要充分利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加强行政记录交换,丰富服务业统计内容,努力做到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互通信息、数据共享,利用统计部门掌握汇总的海量数据进行全面深度挖掘,发挥检测分析预警功能,建立一个权威、时效、预见功能于一体的统计数据检测平台,全面增强统计参政建言、舆论引导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统计权威,确保数据质量
一是统计的独立性。既要将统计部门列入维护统计数据质量以及防范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统计考核范围之内,也要剔除统计部门在市政府考核指标任务完成责任单位范围,统计部门独立调查、独立统计、独立报告,使统计数据“无压力”。二是依法统计。坚持依法统计,强化责任担当,围绕“补短板、找差距”抓好统计数据整改落实,进一步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加强数据质量检查力度,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一是政府和部门统计。要加强政府统计人员和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统计大讲坛”,使其逐渐成为本专业、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不断提升业务指导能力,同时要调整部门和乡镇招聘服务业统计工作人员的报考专业范围,以统计学和会计学专业报考者优先,不断强化统计团队的专业性。二是企事业单位统计。要扎实开展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实现培训全覆盖,要求增设统计专职人员,对年度按时上报和正确上报的服务业企业进行适当奖励,确保企业正确理解调查要求、指标含义,提高统计业务水平,全面落实统计责任,及时上报相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