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下外生性骨疣1例

2020-01-08黄天福林少健朱珂李勇

关键词:鸡眼摄片脚趾

黄天福,林少健,朱珂,李勇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报道1例甲下外生性骨疣误诊为甲下疣的病例,并回顾甲下外生性骨疣相关文献,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因右手第4指甲下赘生物9个月于2018年9月14日就诊,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手第4指远端甲下出现1个米粒大小赘生物,软骨样硬度,呈淡黄色,无压痛,未予治疗,后赘生物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重按感疼痛,无破溃、糜烂,余手指未见异常,曾于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甲下疣,予中药泡洗、冷冻治疗,未见好转,否认类似家族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手第4指远端甲下见1个黄豆大小赘生物,呈淡黄色,表面角化增厚,向上突起,指甲上抬畸形,远端甲板缺如,周围组织轻度肿胀,按之坚硬,重按感疼痛,皮肤无红肿、破溃。见图1。

X线摄片检查:右手第4指远节指骨头背侧面见骨性突起,大小约4 mm×6 mm,边缘硬化,周围软组织肿胀,临近关节未见脱位。见图2。

诊断考虑甲下外生性骨疣。予局麻下手术切除。术中病理: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海绵形成,真皮中层可见骨小梁,周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未见明显细胞异型性改变。

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甲下外生性骨疣。

术后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2 讨论

甲下外生性骨疣是一种发生于末端指(趾)骨甲板下的单发性良性骨肿瘤[1],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男女发病率约为1∶2[2]。发病原因尚不能完全明了,既往研究多认为与慢性创伤、长期刺激、慢性感染、软骨囊激活、遗传异常有关。大拇趾因易受摩擦、挤压,承重大,故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偶见于手指。国外一项14例的报道中,仅2例(14.28%)发生于手部,12例(85.72%)病灶位于脚趾上,其中11例(91.67%)位于大脚趾上,1例(8.33%)在小脚趾上[3]。本病临床表现为甲下外生性赘生物,增长缓慢,初起可无明显疼痛,当出现指(趾)甲受压时则有明显疼痛,可见指(趾)甲增厚隆起畸形,局部轻度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导致甲沟炎及甲周组织感染。X线摄片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表现为肿瘤自趾、指末端呈骨性突起,外形呈土丘状,多在甲下,磨菇状者多在外侧、腹侧或末端,基地较宽或呈粗棒状与骨皮质相连续,其内为松质骨,骨小梁清晰,与正常骨结构相同[4]。典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4层,即最表面相当于骨膜的纤维层,其次为纤维母细胞层、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层,最下层为软骨化骨所形成的骨小梁[5]。本病当与甲下疣、跖疣、鸡眼、甲下纤维瘤、甲下表皮包涵性囊肿、成骨肉瘤、骨软骨瘤、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球瘤、无色素性黑素瘤和鳞状细胞癌等鉴别。本病门诊最易误诊为甲下疣、跖疣、鸡眼等常见病,并行冷冻、贴鸡眼膏等不必要的伤害性治疗。应当注意,凡指(趾)甲下出现质硬赘生物,在做好局部检查的同时应考虑行X线摄片,排除本病。合并皮肤感染时易被误诊为嵌甲、甲沟炎等。治疗上以完整切除病灶组织为原则,同时切除基底部四周部分正常骨质可减少复发。本病无恶变倾向,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鸡眼摄片脚趾
新生儿PICC经下肢置入导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探讨
手指和脚趾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特殊体位引导摄片诊断桡骨小头隐匿性骨折
清 晨
点上热猪油,鸡眼消失了
点上热猪油鸡眼消失了
六则小验方专门治鸡眼
星虫·四十八个脚趾
日本的脚趾保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