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分析

2020-01-08榆林学院芝春

河北农机 2020年6期
关键词:立德高校学生互联网+

榆林学院 芝春

1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

1.1 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应该与时俱进

基于“互联网+”高校可通过相关平台,提升立德树人教育管理改革,增强教师综合能力[1]。在高校中,立德树人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忠诚于党,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熟悉“互联网+”的相关应用,将立德树人教育内容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以此实现知行合一。如利用互联网平台搜索实时案例,加强立德树人实践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爱国情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面对新时代下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不光对教师专业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马克思理论基础、职业素养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对高校相关课程创新建设、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针对“互联网+”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高校应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及时对相关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与理论辅导,如互联网技术培训、计算机知识辅导等,弥补技能缺陷,加快“互联网+”对应技能掌握,与时俱进提升“互联网+”下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以及教师专业素养。

1.2 互联网+视域下立德树人教育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

在传统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常常采用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可初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教学,但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过于被动,教师容易强加自主想法,提升学生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反感,教学效率较低,且由于教师相关知识存在饱和,立德树人教育层次有一定局限。同时,加上学生在立德树人教育中除了自主培养促进其进步外,多数还需外力辅导,如老师教育讲解、视频教育实践、平台案例分析等,以此得到正确引导。所以,要想加快高校学生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进步,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发展,就需改变传统立德树人教育模式,采用“互联网+”与教育模式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方式,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正确引导,如在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时,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平台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展自身知识层面,传授全新道德教育内容。

2 提高“互联网+”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途径

2.1 高校打造良好的立德树人教育氛围

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要想进一步促进实践发展,首先要打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首先,应根据“互联网+”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科学合理互联网与立德树人教育一体式教学体系,如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加入绩效考核、奖惩形式等多种方式,加大师生参与力度,评选优秀思政教师与立德树人教育优秀学生,以此调动立德树人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利用相关互联网平台鼓励学生多举办相关立德树人教育竞赛,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促进高校学生立德树人教育进步。最后,高校需根据教育机制运行情况和针对“互联网+”立德树人教育创新改革进度形成相应评估体系,如该体系可对学生立德树人教育进行学生互评、家长独评、师生互评,改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改革缺陷,从而在高校中营造出浓厚的立德树人教育氛围,创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新发展,加快“互联网+”与立德树人教育的融合。

2.2 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以点带面弘扬主旋律

基于“互联网+”发展,我国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立德树人教育宣传基地,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电影、音频等形式宣传立德树人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同时,可依据高校实际情况,举办立德树人相关竞赛,如微电影竞赛,鼓励高校学生拍摄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电影,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发展。此外,高校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建设微信、QQ、论坛等立德树人教育阵地,相应网站,利用“互联网+”媒体形式加强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沟通,积极听取学生建议,改进立德树人教育改革问题,时刻掌握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进度,必要时可根据立德树人教育采取一对一形式教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以点带面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发展,高校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以点带面弘扬主旋律,或在学校打造良好的立德树人教育氛围,以此增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发展,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培养全新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立德高校学生互联网+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