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2020-01-08徐军华谢双凤
徐军华 谢双凤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1 引言
为推动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我国相继实施了诸多重大的文化工程与文化惠民项目。社区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面向居民的基础节点,是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需求最便利的公共设施[1]。然而,目前我国社区图书馆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水平都不容乐观,存在发展不平衡、馆舍面积偏小、经费严重不足、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自动化管理程度低、运营保障机制匮乏等问题[2]。已有的文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困境、具体的公共服务项目研究较多,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较少,特别是从社区图书馆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角度开展的研究较少,全面系统地研究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献也不多见。龚蛟腾、王凤姣、方雯灿合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3](以下简称“龚著”)一书,通过探讨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条件、战略规划、战略模式与战略措施,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战略,颇具学术价值与社会实践价值。
2 龚著的四大特点
2.1 立足文化惠民,关注社区馆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4]。推进均等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5]。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6]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7]。2017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调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8]。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第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龚著从引言部分的研究意义就强调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直至最后一章仍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视角搭建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措施。诚如作者所言,没有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战略;没有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就没有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没有布局均衡、服务便捷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就没有覆盖全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3]223。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在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服务对象上的延伸,大大扩展了基础公共文化的服务范围,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对社区图书馆均等化的研究既是对实践工作的总结,也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值得相关人员学习和应用。
同时,针对当前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语境及战略条件,龚著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助力社区图书馆长效发展。首先,其认为应由各级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制定社区图书馆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促进社区图书馆长效发展。应当明确社区图书馆的设施布局、资源整合、人员配置、服务改善与管理创新,切实保障社区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此外,社区图书馆建设还存在重建设轻服务、重馆舍轻馆藏、重文娱轻阅读、重招牌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只有从宏观上进行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构建合理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另外,作者指出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源保障与组织保障是社区图书馆建设最根本的战略措施,制度建设是基础、技术方法是手段、资源保障是根本、组织管理是保证,社区图书馆建设应当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这些建议举措均审时度势、切实可行,有助于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2 秉持数据说话,揭示社区馆本真
龚著在行文过程中善于运用数据说话,准确阐释和说明问题,论证有理有据。第三章在论述社区图书馆发展的社会环境时,作者引用了大量文献调研所得数据证明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文化事业的深刻影响,指出“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综合竞争力”。除了获取文献调研数据以外,作者还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全国25个省/市进行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调研,积极获取原始数据。
此外,为了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统计数据及其所述观点,作者将部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图表形式,并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深入解读图表内容。譬如表5-1通过对美国部分州提供网上服务的图书馆百分比分布情况数据统计,指出网络服务是社区图书馆新的增长点,应当加强社区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图6-1通过柱状图展示了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大量数据及图表使得龚著中所提观点及内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该书内容十分丰富且细致化,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研究对象进行探究。譬如“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条件”一章中,从经济建设、社区建设、文化事业以及知识信息四个方面论述了社区图书馆发展的社会环境;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现代图书馆理论三个方面详述了社区图书馆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公共文化服务、社区文化发展、社区图书馆建设三个角度介绍了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文化政策;最后从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整体情况、东西部比较、城乡差距以及国际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四个方面阐释了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根基。可见龚著对于问题与真理的探寻程度之深、论述之细,且语言平实易懂、概念阐释清晰明确,可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鉴与指导。
2.3 重视异中求同,探索社区馆模式
龚著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本书首先就社区图书馆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阐述,然后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发展的语境阐释、战略条件、战略规划、战略模式、战略措施五个方面入手,构建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研究体系,由浅入深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全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索展开论述,结构严谨。第一部分在对社区图书馆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推进城乡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价值与意义。第二部分从公共文化的发展概述、社区文化的变迁历程、社区图书馆的基本概况及其战略价值四个方面阐释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语境。第三部分介绍了公共文化服务中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条件,包括社区图书馆的社会环境、理论基础、文化政策、发展根基。第四部分是关于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社区图书馆的设施布局规划、文化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文化服务规划、战略管理规划。第五部分是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模式,介绍了社区图书馆的依附模式、分馆模式、协作模式、民办模式、网络模式。第六部分从制度、技术、资源与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措施。全书脉络清晰,前后六个部分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分析全面深入,结构严谨,体系完整。
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提出了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模式,力图向读者展示全面且系统的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战略规划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机构对于未来的布局和思考,是一个机构未来几年发展走势的导向标[9]。龚著从馆舍设施、馆藏资源、人员队伍、服务活动、管理机制五个方面论述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分别提出其战略定位、战略目标与战略实施,有助于切实保障社区图书馆事业的长效发展。就办馆模式而言,我国出现了依附型、分馆型、共建型、联办型、托管型、自建型、物业型、资助型、流动型等社区图书馆创办方式[3]184。
2.4 着手未雨绸缪,规划社区馆战略
人们往往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研究、解读与阐述制度。广义的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狭义的制度是指企业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一定的目标,所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诸如章程、规定、办法、细则、规范等[10]。在以往研究中有学者探索了社区图书馆的保障体系构建,并涉及到了社区图书馆制度建设。譬如,刘意从社会、法律、资源、运行机制和建设模式等角度构建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11]。贾宏生则将构建社区图书馆保障体系分为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两大部分,并将外部保障体系分为经济保障与法律保障,将内部保障分为设备资源保障、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保障[12]。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保障、规范和调节。但长期以来,保障我国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乏善可陈,时至今日,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还远远谈不上完善的制度环境。
龚著从公共文化服务、社区文化发展以及公共图书馆建设三个层面系统梳理了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文化政策,指出当前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政策、规范、措施等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施行,龚著指出基层社区图书馆已经迎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并从宏观层面的公共文化制度、中观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以及微观层面的社区图书馆制度合力构建社区图书馆的制度保障体系,从制度层面保障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将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极其重要的大政方针。社区图书馆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们却往往忽略基层公共图书馆尤其是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研究。在CNKI数据库中对社区图书馆主题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国外社区图书馆的介绍、分析与借鉴[13-15];二是关于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建设策略的研究[16-18];三是关于社区图书馆建设及服务模式的研究[19-21];四是关于社区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22-23]。然而,正如作者所言,尽管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研究成果比较零散,既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社区图书馆边缘化和乡村社区图书馆空缺的问题,又不能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城乡社区图书馆事业提供完整系统的发展对策。曾有学者指出:“大多数论文都是从社区图书馆的定义、地位、作用出发,从宏观的角度谈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问题,而对于社区图书馆建设中涉及的具体问题,如社区图书馆的管理机制、物业公司与社区的合作方式、用户的需求、用户满意度、信息资源建设、社区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等研究力度不足。”[24]
针对上述问题,龚著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角度出发,探索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条件、战略规划、战略模式以及战略措施,构建了完整的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理论体系。
尽管近年来我国已出现了多部有关社区图书馆的著作,但针对其发展战略构建与理论体系阐述方面的研究成果却不多。龚著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度探索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选题切合时代需求,实践意义深远,有助于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根本上保障基层民众的文化权益。
3 结语
龚著的问世既对我国基层社区图书馆建设作了全面总结,也标志着我国社区图书馆理论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龚著所构建的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体系,不仅对我国制定未来基层社区图书馆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决策和参考意义,而且对推动社区图书馆建设理论研究以及实际业务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如今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是波澜壮阔的,随着网络环境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跨入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基层社区图书馆领域也出现了更多新的研究增长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