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宁波实践

2020-01-08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8期
关键词:宁波跨界信用

毛 婕

(宁波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010)

1 引言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表明,公共图书馆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自然进程。信息服务环境的变化和读者需求的转变,促使公共图书馆必须尽可能地吸取最新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改造当代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手段,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新型服务业态[1]。

在这个趋势下,宁波图书馆以“互联网+”的理念为基础,以图书馆馆藏海量文献资源为平台,通过图书馆与旅游产业、公共空间、第三方信用平台、书店、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社会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跨界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打造出宁波图书馆“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服务提升、理念融合”的跨界融合新模式,为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和阅读推广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2 宁波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创新实践

2.1 图书馆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从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组建挂牌后,文旅融合已经成为图书馆跨界融合中最受关注的领域。而从更早些时候起,宁波图书馆已开始在文化和旅游行业之间探索业态融合和创新的可能性。

2016年,宁波图书馆和宁波市旅游局合作,在宁波城市旅游的地标性景区南塘老街内新建宁波市城市旅游形象推广中心。宁波图书馆在这个旅游推广中心内设置了一个将文化和旅游主题相结合的主题分馆——“人文地理馆”。这是宁波图书馆在馆外设置的第一个主题分馆。馆内藏有世界地理、中外文学、风土人情、游记散文等人文地理主题的特色书刊3 000册,配有自助借还机,实现和全市公共图书馆的“一卡通”,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专题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信息咨询服务。2019年,人文地理馆接待市民和游客1.4万人次,借还图书5 000余册次,接受各类咨询6 000多次,现场发放各类旅游信息宣传资料2万余册。

同时,以人文地理馆为阵地,宁波图书馆在馆内定期开展“读行天下”人文地理类读书沙龙和“外文俱乐部”文化交流活动,打造文旅融合的特色服务品牌。以书为媒,在文化和旅游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两大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通过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通过旅游使文化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公共文化的优质资源和服务随着旅游产业的网络惠及更多的群众,更好地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体化,促进全民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新向往。

2.2 图书馆走进城市公共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城市的公共空间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形态和样式,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显现。在宁波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书香宁波2020”建设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公共空间+图书馆建设,在公共空间增加图书馆服务功能[2]。

近年来,宁波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走进酒店、美术馆、网咖、轨道交通站、商业中心等众多公共空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空间内设立公共图书馆的流动服务点,并根据不同公共空间的需要,通过定制式服务,为其打造独具个性的文化氛围。如宁波图书馆在全市10余家精品酒店和民宿的公共空间内,建立了图书馆的流动服务点。根据每个酒店的不同定位和风格,或为其设立专门的书房和阅读空间,或在酒店大堂、公共区域、客房内提供契合民宿、酒店风格的主题图书。

又比如,从2015年起,宁波图书馆在全市10余家网咖内设置了“网咖书房”,配置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图书、期刊,并赠送“网络图书馆阅读卡”,在网咖上网的市民可以通过网络阅读卡免费共享市图书馆200多万册电子书资源,还有宁波地方剧种、天一讲堂等网络视频内容,助力互联网时代网上服务的转型升级。

此外,宁波还开展与社会公共空间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积极倡导良好的阅读氛围。于2015年和2018年组织开展两届“寻找最美阅读空间”的活动,评选城市中主题鲜明、环境优雅、独具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有众多书店、咖啡馆、绘本馆、企业阅览室等前来参赛、展示,吸引了全社会更多地去关注图书馆,关注全民阅读,让崇尚阅读的精神越来越多地融入到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阅读,无处不在”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2.3 图书馆与第三方信用平台的跨界合作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是依靠支付押金和借阅规则解决用户的信用问题,确保公共资产的安全和平等利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信用平台和金融支付模式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图书馆与第三方信用平台的跨界融合奠定了基础。

2017年11月,宁波图书馆推出“天一约书”信用借阅服务。该服务以第三方信用体系为依托,以芝麻信用550分作为准入接口,只要达到550分,图书馆业务系统后台就同步为用户免押金开通虚拟卡号,使之成为图书馆的信用读者。同时,运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先进技术成果,把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借阅服务和物流网络相对接。信用读者用户可在线上搜索、借阅想看的图书,并通过物流系统送书上门,实现“手指点点 邮书到家”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在图书馆与信用平台的跨界合作中,宁波图书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举措。一是进社区,打造“图书馆+信用”的社区服务模式。2018年3月,“天一约书”团队联合湖西社区成立了首个信用借阅社区服务点。在信用借阅社区服务点,“天一约书”团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合作,在图书送到社区后,由社区网格长代替快递员的角色,上门送书、取书,实现约书上门。这种信用借阅的社区服务模式,在为居民提供便捷约书服务的同时增加了社工与居民的双向互动,使得读者和图书、居民和社区的联系更加紧密,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有效润滑剂,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难题,在实践过程中受到社区干部的欢迎,属全国首创。

二是进地铁,拓展“图书馆+信用”的服务网络。从2018年起,在宁波地铁沿线设立智能信用借阅柜,读者可以在借书时选择把书快递到信用借阅柜中,也可以在还书时把书还到借阅柜中。同时,通过绑定信用平台,读者在任何信用借阅柜中看到想看的图书,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柜中图书的“免押金、免办卡、实时借还”。至今已设立信用智能柜5台,形成地铁里的书香网络。2019年10月,宁波“到图书馆去!”阅读主题地铁专列开通,专列中开辟了“天一约书”主题车厢,并开展“盖章信用借阅柜,打卡甬图专列”等“让阅读一直在路上”的“书香地铁”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把阅读文化同城市出行相结合,公共图书馆高效便捷的服务随着地铁线的拓展不断延伸。

三是重推广,坚持打造自有团队,负责该项目的运营推广。成立专属的“书友会”,汇聚了众多职业不同、背景不同的爱书之人,开展线上专属阅读推广活动和线下书友分享会,现已有粉丝1 200余人。此外,坚持每周一期的好书推荐活动,推荐“天一约书”书库中的好书、新书。并通过专属藏书票发行收集、lucky book幸运图书抽选、书展现场展示、问卷调查推广等多种形式,开展“天一约书”项目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提升品牌的知晓度。可以说,“天一约书”项目的宣传推广周周有热点、月月有活动,线上线下结合,高频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了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2019年,通过图书馆+信用方式借还的图书共有15.7万册,2.8万余名读者享受到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2.4 图书馆和书店的联手合作

作为传统时代市民获得图书资源的两大重要媒介,图书馆和书店都在新时代面临着提升自我形象、提高服务效率的课题。双方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如宁波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集团从2016年起合作开展的“你选我买”服务。通过这项服务,读者在新华书店看到想买的书,如果在书目系统查询中确认该图书的馆藏复本量未超限额,就可以直接把书借回家,由图书馆承担图书的费用,看完后把书归还到图书馆即可。图书馆和书店这种合作模式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图书采选模式,使读者成为图书的荐购人,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中的精准化供给服务,满足了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在此基础上,宁波图书馆将两者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探索和书店共同打造线下阅读空间的模式。2020年7月,由宁波图书馆和宁波新华书店合作共建的“悦读馆”正式开馆。悦读馆包含宁波图书馆“五一分馆”和新华书店“五一店”两部分,双方共享场地,提供图书近5万册。场馆内提供阅览座席,设置普通借阅区、少儿绘本区和亲子共读区,实现和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并现场提供“你选我买”服务,为读者带来“查、阅、购”一体的一站式休闲阅读体验,成为了当地爱书之人的聚集之地。

2.5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

近年来,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筑香书馆”就是这样一种模式的创新。

“筑香书馆”的建设以企业投入为主,场地由企业提供,设计、装修、家具设备和书籍的购买均由企业承担。日常运营通过志愿者实现,分为赠书志愿者和服务型志愿者两种。图书馆向其提供统一的图书馆借阅系统平台,并负责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培训。从2017年第一家书馆建立至今,已在宁波全市范围内建成“筑香书馆”5家,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市民凭身份证刷卡入馆,可享受免费公益的图书借阅服务。书馆还提供场地,举办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这种跨界合作的模式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3]。

3 宁波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模式分析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通过不断的变革来适应社会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的转变。宁波图书馆在跨界融合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打造出“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服务提升、理念融合”的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新模式。

3.1 资源的共享是跨界融合的基础

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实现需要借助技术的发展,打破信息资源、图书馆、用户三者之间的壁垒[4]。公共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而各个行业的用户从理论上来说又都可以成为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因而,在公共图书馆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融合时,双方最重要的合作基础就是共享信息资源、用户和平台。如在宁波图书馆和书店的合作共建中,双方可以共享图书资源,又能互相带动流量,增加用户,实现资源和人气的双突破。而在宁波图书馆和第三方信用平台合作的“天一约书”案例中同样可以看出,图书馆通过平台的影响力推广了服务,提升了效率,同时,也为第三方平台提供了更多的优质用户和信息资源,实现了双方的资源共享。

3.2 利益的双赢是实现跨界融合的关键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机构,而在与其他行业特别是营利性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中,要想实现双方合作并推动新的业态不断向前发展,双方必须找到彼此的利益共赢点,如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社会影响力等。例如,在宁波图书馆和书店的“你选我买”项目合作和深化中,图书馆通过把图书的采购决策权交给读者,提升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和公共财政的资金使用效率,而对书店来说,用户的增加和营业收入的上升也是其所喜闻乐见的。再比如,在宁波“筑香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看似企业付出的资金较多,但通过筑香书馆的建设和运营,企业在正面形象树立和社会美誉度提升方面,也有着商业广告无法达到的效果。

3.3 服务的提升是跨界融合带来的成效

跨界融合意味着在原来的界线外不断拓展,公共图书馆通过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较好地实现了传统阅读服务阵地和阅读服务方式的拓展与提升。如宁波图书馆在“公共空间+图书馆”的合作建设中,图书馆由原有的传统馆藏外借阅览逐步延伸为城市不同公共空间的个性化文化资源和服务,为图书馆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提升了服务效能和水平。而其他跨界的行业,如酒店、网吧、轨道交通站,也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增添了书香和文化氛围。通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思路,更好地实现了“让阅读无处不在”的目标[5]。

3.4 理念的融合是跨界融合的最终目标

在公共图书馆的跨界融合中,在资源融合、用户融合和平台融合的基础上,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理念上的融合。对公共图书馆来说,一方面,要跳出传统的借还的思维模式,大胆运用新技术、新理论改造原有服务模式,在和各行各业的跨界合作中,冲破界限,取得突破,创造新的业态,实现公共图书馆更好的服务、更广的覆盖、更深的惠及。另一方面,也要在和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中,把文化“以文化人”的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营造利于文化传播的社会氛围,助推全民阅读,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引领、阅读传播的职能。

4 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思考与发展

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6]。公共图书馆的跨界融合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需要广大从业者深入研究,踏实探索。

4.1 守住初心,维护专业利益

跨界融合是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和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如何守住初心,寻求在融合发展中自身地位的体现,维护公共图书馆专业利益,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现代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既有服务全社会的文化职能,更有保存全人类文明成果的专业使命。而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本质是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图书馆与其他行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共享,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自身职能,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跨界融合是手段而非目的。因此,需要我们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确保图书馆自身的利益和服务的宗旨,永葆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初心。

4.2 拓展思路,激发行业活力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两个行业之间都存在跨界融合的可能性。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即使图书馆不去向外跨界,也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越来越“图书馆化”。因此,图书馆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拓展思路,走出行业分工、自成体系的局限,主动寻求和其他行业机构的共同发展,以跨界融合为突破口,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覆盖面,丰富和创新服务手段,为推进全民阅读开辟新的路径,激发行业新的活力。

4.3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规范发展

图书馆跨界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仍处在起步阶段,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同行们都在进行创新实践。大家在积极探索的同时,需要加强业内交流。把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制度化建设作为公共图书馆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制度化建设,为其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借鉴的操作规范和制度保障,从而推动图书馆跨界融合这一新的服务领域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5 结语

万物互联时代,各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跨界融合成为时代的趋势,也成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拓展业务的重要发展路径之一。各公共图书馆应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积极拓展思路,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推进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与转型,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实现图书馆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书香浸润心灵、涵养文明。

猜你喜欢

宁波跨界信用
跨界
跨界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