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
——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寂静的春天》的新解读

2020-01-0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卡逊中心主义评析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上饶 334000)

0 绪论

目前我们的生态系统处处潜伏着危机。至20世纪,人类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文学界开始了进行学术生态书写和反思,在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开始了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追问,她用独到的生态思想来唤醒人类的生态责任。至21世纪,人类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该如何建构;该拥有何种生态思想;在新态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又何在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性。本论题正是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寂静的春天》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来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

1 生态批评与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寂静的春天》

由于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随之涉及各个领域,文学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而《寂静的春天》正是有着警示世人的生态思想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其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解读值得研究。

1.1 关于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发展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倾向,同样也是文艺思潮和运动,生态批评最先兴起于美国。生态批评家王诺在其所著的《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中对生态批评定义到“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生态批评也正是在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警觉的背景下兴起,文学为生态危机担起责任,后生态批评便成为文学研究的绿色化,促使人类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及忧患意识。

1.2 对《寂静的春天》的传统评析

在对《寂静的春天》评析中,西方学者多注重对作者蕾切尔·卡逊个人的生平传记进行描述,并对她的生态哲学思想、和她在环境保护运动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但在这一评析角度,并不深究其思想性。而国内对《寂静的春天》的研究主要有对《寂静的春天》的生态解读;对《寂静的春天》翻译的接受研究;通过阅读《寂静的春天》对当代的环境保护有深刻的警示与思考;从《寂静的春天》探讨卡逊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传统评析上,学者一般对卡逊本人和作品影响方面都有较为详细的说明。但缺少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其蕴含的生态思想进行论述,但缺少对文本的深度诠释和从现实出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确切说明。

1.3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寂静的春天》

正因为文学的生态批评的出现,许多对《寂静的春天》的评析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寂静的春天》也就自然会以新的面貌重现在读者面前。

对于《寂静的春天》的生态解读一类研究,多针对卡逊生态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其思想文化根源及思想的时代价值。部分研究从中国文学生态领域的不同书写来探讨《寂静的春天》。在生态批评视域下,还有极少数学者将女性视角与生态批评相结合来研究,批评活动中生态视角和女性视角的有机融合在该作品中凸显。卡逊以女性的思维在《寂静的春天》中表达出女性遭遇更多的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破坏。书中突出 DDT等化学物品带来的毒素对母婴、儿童的伤害,多次提到由于妇女在当地报纸上的愤怒控诉或来电而引起对生态的强烈反思。卡逊站在女性的角度,表达了女性对生活中所感知到的生态问题,并进行了生态批评的文学书写。

2 《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

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寂静的春天》中生态思想尤为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伦理思想、环境正义思想三个方面。

2.1 非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并非卡逊提出,却是她努力倡导的主题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说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柏拉图不认同到:人并不能成为万物的尺度,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巨大打击。可见,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与质疑在古希腊就存在了,之后非人类中心主义得以出现就不足为奇。

在《寂静的春天》中,卡逊写道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际是自然破坏史。为了消灭昆虫,人类在使用杀虫剂的过程中,知更鸟等动物无辜死去,许多本是无害的昆虫也都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在播撒大量艾氏剂颗粒后最终结果是中毒的鸟类和猫狗等其他动物都失去了生存的权利,这正是卡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是对其他生物种群的漠视。

2.2 生态整体伦理思想

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相一致的是在《寂静的春天》中贯穿始终的生态整体伦理思想。在学者鲁枢元的专著中提到“生态整体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中一切息息相关;生态系统中一切都有自己的作用;生态系统中没有免费的午餐。”而生态整体伦理思想,我认为是在生态整体主义的基础上同时注重伦理道德,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这个整体中的个体都应负有生态责任,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被包含在伦理道德的范围中,人类一切行动以生态整体利益为是否可行的评判标准。在书中,卡逊认为,地球生命的历史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万物都生存在一个自然的生态规律、生态之网中。这也正是“生态系统中没有免费的午餐”。自然界没有什么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系统。

2.3 环境正义思想

所谓“环境正义思想”是《寂静的春天》生态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环境正义中包括两层关系,即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前者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尊重和维护同代人的环境利益,后者要求人类尊重和维护后代的环境利益。”在《寂静的春天》中我们可以体悟到环境正义思想,有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在整部作品中卡逊讲述了化学制品对当代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公正思想。卡逊用伊利诺伊州东部的喷药事件传递出了她生态公正的思想。

卡逊认为化学物质带来的伤害“不是一个人的有生之年,而是需要历经数代”。这些化学物质带来的伤害不仅是当代人们要遭受的,更是后代要容忍的。这些也正是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体现的代际环境正义,我们当代人类所做的一些行为正在悄无声息地对我们的后代进行慢性杀害,而我们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另一条路”。

3 《寂静的春天》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

基于上述的生态思想,《寂静的春天》中所要揭示的终极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卡逊的宗旨,更是我们人类永恒的话题。

3.1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人与自然从来不是对立面,也从来不是哪一方更高一筹并趋于掌控地位。正如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认为的,掌控自然不过是人类妄自尊大的心理,我们应该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3.2 广义“自然”的和谐

一些哲学家以及思想敏锐的作家在生态问题面前意识到,和谐的生态应得到重建。目前我们已然认识到生态危机的来临,并且是多重生态危机。人与自然失去平衡状态;人与他人,甚至与自我产生了萨特《禁闭》中“他人即地狱”的危机感——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也就是广义的“自然”,它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我认为当这三者的和谐得以建构,才达到和谐的最佳理想状态。

在《寂静的春天》中,卡逊从生态系统论着眼,“自然生态中的生命与周围环境本是处于一个和谐平衡的状态,然而人类的进步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促使了危机的发生。”生态危机是我们自食了控制自然的恶果。利用科技的进步促使自然生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才是最佳选择。现代人精神乐园的缺失是值得追寻与思索的话题。人的精神生态实则是人的内部自然生态,也是整个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个自然的和谐。正是因为内部自然生态的不和谐,有不正确对待自然的思想或价值观,才促使生态危机的发生。

总之,生态批评视域下,广义“自然”的和谐是建构人与自然最佳关系的理想选择。

3.3 《寂静的春天》生态思想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卡逊在第一章节“明天的寓言”中,描绘了一个本是和谐快乐的美国小镇,被奇怪的“疫病”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牛羊鸡群患病死亡,鸟类失声,小镇居民死亡病例突发且增加。卡逊在章节最后说到“这个城镇并不存在”,但在卡逊以后的年岁,人类经历了多次疫病,2003年的非典,埃博拉病毒、H5N禽流感等。

可见,环境保护更应该在各个方面落到实处,因为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就是灾难的启动开关。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带来一切的伤害,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永生不息的战斗力。灾难面前,人类不会低头,而更是利用科技来恢复自然,回归生命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的命运也是紧紧相连、共呼吸的存在。在此呼吁,接下来从这一刻开始,请好好珍惜每一个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浪漫四季。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生态批评着眼,对生态批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了相关浅析,并总结出以往前人对《寂静的春天》的评析,在以往传统评析的基础上,阐明本论对《寂静的春天》的解读之新所在。并从《寂静的春天》文本出发,谈及到病毒带来的疫病给人类生活造成的威胁以及当下全球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并追根溯源,仍旧论证生态整体伦理等生态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思考,感悟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深切体悟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卡逊中心主义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
法益中心主义的目的解释观之省思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蕾切尔·卡逊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