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提升路径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

2020-01-0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爱国情报国人格特质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2)

0 引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更把对新时代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事当作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青年阶段是人生中的“拔节育穗期”,是最需要精准引导和精心栽培的时期。而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主力军,是担负着民族复兴、国家发展重担的先锋力量,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重中之重。当前,国家的快速发展需要青年大学生成为有爱国意识、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积极人格特质的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虽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宗旨、学科特性、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一致性。据此,心理教育是高校在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对象。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中,以塞利格曼等人为主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不同于传统消极心理学局限于研究人的心理问题,而是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以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环境为主要研究内容,倡导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发掘人的潜能,重视人的积极主观体验,关注积极社会环境的构建,从而使人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在积极心理学新的研究取向中,更加看中将人的情绪体验、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相联系,强调要综合考察研究对象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积极心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目标、原则、内容等方面的一致性。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探讨如何构建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提升路径。徐国亮等人在研究中提出,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进行把握。从知情意行的四维视角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诉求。从积极心理学理论观点来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来构建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提升路径。

本文将简单论述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亟待提升之处,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提升路径的合理性,并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方式进行探讨。

1 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亟待提升之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亲和性。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的关键性、灵魂性课程。但是,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显示出较大程度的抽象性和专业性,缺乏感染性和真实性。僵硬的理论教学和缺乏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缺乏生机与活力。而当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具有多元化和时代性的特征,以思政课堂为主流模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既不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达不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另外,中国凭借先进的技术提前进入了“5G时代”,“5G”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的特点,虽然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青年大学生的三观形成不够稳定,理性判断能力较弱,又处于人生中最热血澎湃的阶段。不能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容易受到不良言论的蒙蔽,甚至可能因错误信息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以上问题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具有较大影响。积极心理学对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能够合理地解释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反映了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大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合理性。

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合理性

2.1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调动学生内心积极心理因素的作用,过于强调大学生思政课堂的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在思政课堂上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比如在课堂上举办“马克思主义朗诵大赛”、“角色扮演”、“改写思政故事”的活动等,逐步凸显出实践活动的地位。通过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创新。

2.2 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

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向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信、乐观、自律的人格特质,打破学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无形的隔阂,逐渐消除大学生内心的负面消极因素。将关注大学生思想上负面因素的倾向转移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进而发展大学生正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挖掘大学生的个人潜能。

2.3 奠定社会发展人才基础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担负着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责任。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具有长远性,为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信念、培养积极品质、实现个人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了人才基础。同时,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特性,提倡挖掘人的潜能,主张以人为本。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提升路径,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心态,能够正向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和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致力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以徐国亮等人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和积极心理学理论观点为基础,本文将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对构建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提升路径进行论述。

3.1 “知”——建构思维,“知百年之未有大变局”

从“知”的维度来看,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能动认识世界的思维结构。当今世界变局向着纵深演进,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攀升,大国间的竞争和博弈愈发激烈。而我们党和国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更从容的姿态面对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疫情防控常态化等严峻的风险挑战,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命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在这样的局势下,通过积极心理学视角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高效开展的基础是引导教育对象建立更为完善的爱国主义知识结构,帮助主体正确判断外部信息,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准确地知党之所忧,从当今社会新的历史事件背后体悟党和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制度优势,创造性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3.2 “情”——传承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从“情”的维度来看,深入探索优秀文化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供给。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积极的社会环境则源于文化给人的价值观带来的影响。文化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的主要路径。传统文化作为国家历史的积淀和遗产,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之源和思想之根。古往今来,有“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热忱,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恳,有“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的悲愤,无不反映了古人丹心报国的远大志向;现代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当代科学发展的产物,蕴含着具有时代性的主流价值观。而电影作为一种现代文化产品,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观,中国电影则通过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表现出具有现代意义的爱国精神。对优秀文化的探索,有助于爱国思维的建构,更能让当代大学生将这份“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厚植于心。

3.3 “意”——坚定信念,锤炼高尚意志品质

从“意”的维度来看,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正向信念,形成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特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正向信念。远大理想是当代青年追梦路上的明灯,没有明灯的照亮和指引,青年大学生容易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正向信念是拐杖,没有拐杖的支撑,青年大学生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而高贵的意志品质则是辅助青年人少走弯路的有利武器。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注重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而高校作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主阵地,能够启发青年大学生有效利用内外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将优秀的品质和信念内化于心,使其融入自身的个性心理特征。

3.4 “行”——付出行动,积极投身建国伟业

从“行”的维度来看,“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再深刻的认识、再热烈的情感和再远大的理想,不付诸于实践行动,皆是纸上谈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不仅是党和国家最基本的要求,更是为人的底线。拥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维护国家利益,把个人“小我”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是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感的直接表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与社会接轨的主要途径,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验自身学习成果,是构建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提升路径中重要的一环。

4 结语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提升路径,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方式的一种创新,更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者的一种启发。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探索构建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提升路径,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闭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积极心理学观念在国内的广泛吸收和发展,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鲜、健康的血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助推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达到理想效果,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爱国情报国人格特质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熠熠生辉的爱国情
“千人剪纸”剪出爱国情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悠悠爱国情:领略非遗文化中的魅力中国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播种爱国情 培育赤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