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典籍对世界文学创作的影响

2020-01-0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庞德孤儿白居易

(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 天津 300410)

中国古代典籍作为最重要的古代文化载体,在漫长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古籍中承载的古老的东方智慧给予很多国家多方面的启迪,其中,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分支,而这种影响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各国作家受中国古代典籍(如四书五经)中包含的文化思想影响而创作出的含有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作品,比如启蒙时期欧洲的《国是故事》和《道德小说》,二是直接受中国古代文学精典影响而创作出的作品。如受唐诗影响的日本平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又如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受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影响创造的《中国孤儿》。本文选取能典型体现以上两种特征的三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例来说明中国古代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文学创作所形成的影响。

1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日本平安时期文学发展的影响

白居易作为我国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作品在国内的不同时期有多种被编撰的集结本,目前有据可靠的第一次被编撰的集结本是元稹于824年编撰的白居易作品50卷,而这第一次的结集本就传到了日本,这可从藤原佐世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成书于894年左右)中得到证明,该目录的“别集家”中著录了《白氏长庆集》二十九卷,此目录所著录的虽不是元稹编撰的全部文集,但已足可证明,白诗的第一次编撰即已被传到日本,此后,我国编撰的多种白诗集结本大多陆续传入日本,除集结本外,国内编撰的很多白诗的单行本也流传到日本,给当时平安时期日本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影响了汉文学,也影响了和文学,不仅影响了韵文学,也影响了散文,下面以白居易诗歌对日本文学创作影响最为典型的“汉诗”及“源氏物语”为例加以说明。

1.1 白居易诗歌对日本平安时期汉诗创作的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在平安时期传入日本后,对当时日本的诗歌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形成了直接的影响,首先,诗歌的体裁从当时流行的五言体转为了白居易通常使用的七言体,在风格上促进了日本汉诗从绮丽淫靡的齐梁体向清新活泼的元白体的转变,使日本汉诗形成了“重视技巧,赋于情趣”的新诗风,菅原到直是平安时期深受白诗影响的典型代表,他仿照《新乐府》和《秦中吟》写出了《寒早十首》,仿照《新丰折臂翁》,写出了,《路遇白头翁》等诗歌,都是反应民生疾苦的名篇,他写出了各种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对他们满怀同情,他对地方上民生疾苦的认识,对白诗中讽喻精神的领会,使他后期的诗风为之一变,题材更为丰富,感情更为深刻。其代表性杰作《咏乐天北窗三友诗》《不出门》《叙意100韵》都有浓郁的白诗味道。因为他对白居易诗歌的模仿惟妙惟肖,所以他后来创作的诗歌也像白居易一样,在日本广受人民喜爱。

1.2 白居易诗歌对紫氏部《源氏物语》创作的影响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名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紫式部,紫式部一生酷爱白居易诗歌,他的创作也深受白居易诗歌的影响,她在源氏物语中引用了白氏文集好几十处,所引白诗包括感伤,闲适,讽喻及杂律诗各类,遍布于白氏文集各卷,尤为可贵的是,她不仅能准确地理解、完整地引用白诗,还能在理解白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创造,让白诗为其创作服务,并成为其物语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她或用白诗勾勒人物形象,或按白诗构思故事情节,或以白诗暗示人物心理,方法法千变万化,但无不贴切自然,与其作品有机地融为一体,白诗经过她的再创造,完全融合到日本文学中去了,成为日本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白诗得以在日本文学作品中永续其生命力。

2 中国古代典籍对西欧启蒙运动时期文学发展的影响

2.1 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而出现的“道德故事”和“国事小说”

“道德故事”和“国事小说”是欧洲十七、十八世纪出现的以中国为题材或假托中国人之名写的分别针对市民及统治者的文学作品。

“道德故事”是欧洲人创作的“中国式”的寓言或故事,这些寓言或故事都能体现出儒家宣扬的高尚伦理道德,他们用这些作品去影响启发当地人,教育他们也能具有文中宣扬的优美道德。如著名作家菲费尔的代表作----短诗集《寓言与故事》,就宣扬的多半是儒家的孝悌伦常观念。他的作品很明显地受到过中国古代典籍所宣扬的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启蒙时期在欧洲出现的以中国儒家文化思想教育世人的文学作品,除了有针对百姓的“道德故事”,还有劝谏执政者的“国是小说”。

当时,最有名的“国事小说”为德国作家维兰德的小说《金镜》,《金镜》的名字就有明显的寓意,类似于中国古代名著《资治通鉴》,即可以借助该小说给统治者以治理国家方面的借鉴,小说中更是充满了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宣扬,该小说面世后,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给德国统治者以极大震撼,以致后来该书作者维兰德被当时的魏玛宫廷召唤入宫,并让他担任王子的家庭教师。该书在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

2.2 直接受中国文学经典影响而形成的文艺作品

中国文学在十八世纪受到了耶稣会士的注意,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先后被译为西文的中国文学作品有:纪君祥所著元杂剧《赵氏孤儿》,包括《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在内的十篇出自《今古奇观》的短篇小说、晚清小说《好逑传》、《花笺记》、《玉娇梨》及包括《薛瑶英》和《梅妃》在内的四首选自《百美新咏》的诗歌等。

与反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中国经典著作一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西方也有广泛的传播,给当时的欧洲文坛带来了古老但却新奇的东方格调。这股自东方吹来的文学之风不仅使欧洲启蒙时期的作家们欣赏到了来自遥远的东方的文学作品,而且对他们的创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文学作品也因此而在欧洲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这方面,较著名的有两件事:(1)伏尔泰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公开巡演。(2)歌德受中国作品影响而创作了著名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2.2.1 伏尔泰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公开巡演

启蒙运动时期,多国都译介了中国元代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将之改编成相应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儒家思想的普及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的改编。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深信理性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为了追求理性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他大力美化中国的儒家思想,将当时已有法文译本的《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并亲自出演,希望借助该剧起到在法国乃至欧洲宣扬中国道德的作用。

此剧因直接改编自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又宣扬赞美了儒家道德观念,故伏尔泰特地在剧本题目下加上了一行字----“根据孔子的教导,改编成的五幕剧”,希望借助道义的力量去战胜君王的霸道。

《中国孤儿》在法国的出演,使中国的道德观念得以直观地显示在法国人面前,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胜过所有有关中国的论述,对传播中国文化与文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2.2.2 歌德受中国文学作品影响而创作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17至18世纪欧洲百余年的中国热使歌德直接接触到了来自中国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括《好逑传》《花笺记》《玉娇梨》以及元杂剧《赵氏孤儿》及《老生儿》等,这些作品使歌德对中国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深入研究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及创作手法,并在借鉴这些思想观念及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写出了享誉世界的长篇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组诗处处体现出中国元素,首先,在思想情绪方面,体现出作者对中国士大夫寄情山水,闲情逸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其次,在比兴等中国传统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能够做得到熟练巧妙,大大增加了诗歌的美感和生动性;第三,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所有诗歌都简短精炼且对仗整齐,颇有中国古诗神韵。《宁德四季晨昏杂咏》是歌德潜心研究中国文学作品后,给德国人民,中国人民乃至界人民交出的一份完美答卷。

3 中国古代典籍对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形成的影响

庞德是美国著名的意象派诗人,意象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成长过程以及创作风格的形成都曾深受中国古籍中包含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更是受到了诸多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风格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诗歌创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庞德深受中国孔孟哲学等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在他的长诗《诗章》中,他运用中国的儒家思想来观察和分析社会和时代。如其中第52至61章就是写中国孔子的哲学、伦理及其所追求的和平、昌盛的社会秩序。“文以载道”是中国儒家一贯提倡的,在这一点上,庞德的文学观念与中国儒家如出一辙。

3.2 在诗歌创作中加入中国元素

庞德经常以“仿作”或“改写”的手法把中国古诗中的题材、意向、词语、句子等用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例如,《意象派诗选》中所收庞德6首诗作中就有4首是取材于中国题材的仿作。《仿屈原》的灵感来源是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刘彻》是改写自汉武帝的《落叶哀禅曲》,《秋扇冤》系重写班婕妤的《怨歌行》,此外,庞德在后期作品《诗章》中也多次运用了中国古诗中的部分元素。

3.3 运用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叠加的创作方法

喻本和喻体直接相连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早已有之,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等等。其艺术效果近于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这种创作方法深受庞德欣赏,他将这种创作方法称为“意象叠加”,认为这才是“意向主义之真谛”,这种创作手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他的长诗《诗章》中。

3.4 运用中国古诗简练的语言风格进行创作

中国古诗简练的语言风格对庞德启示甚大。在中国古诗语言的诸种特征中,简约是最为明显的,庞德详细分析了体现这种风格的具体诗作,将这种特征归纳为“化简诗学”。庞德深受化简诗学的启示,在其后期作品《诗章》中经常有意识地学习中国古诗的语言,去掉表示宾主、逻辑、因果、时空等关系的词语,呈现出如形式主义诗学所谓的消形与脱体的效果。在庞德看来,这种偏离或违背英语规范的句子同中国古诗的句子一样,具有浓缩的效果,其浓郁的诗意美能有效地激发读者的想象。

猜你喜欢

庞德孤儿白居易
Erasable/Inerasable L1 Transfer in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An Optimality Theory Analysis of /aʊn/and Sentence Stres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即事
“我”与“你”的相遇——庞德、斯奈德所译汉诗的主体间性管窥
庞德子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