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评论》2020年总目录
2020-01-08
总第43-48期
(括号内分别为期、页)
■【本刊特稿】
探索建立全要素的区际利益平衡机制 范恒山(1-3)
区域经济发展的守正与创新 赵 艾(1-4)
论区域经济的视域与关切——新冠肺炎疫情的启示 金 碚(2-7)
■【笔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七篇) 陈 耀 张可云 陈晓东 廖元和 宋丙涛 黄 寰 王喜成(1-15)
新冠肺炎疫情与区域经济发展(六篇) 孙久文 张占仓 白永秀 赵红军 陈晓东 邓宏兵(2-16)
区块链与区域创新发展(五篇) 斯雪明 刘晓蕾 王飞跃 杨 东 张述存(3-13)
区域经济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五篇) 王小广 黄征学 覃成林 杨丹辉 喻新安(4-14)
西部大开发:新时期新格局(七篇) 范恒山 肖金成 陈 耀 张可云 安树伟 丁任重 刘以雷(5-15)
构建面向未来的韧性城市(四篇) 仇保兴 姚永玲 刘治彦 秦尊文(6-11)
■【“十四五”规划研究专题】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张占仓(1-9)
“十四五”时期区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罗仲伟 孟艳华(1-7)
“十四五”时期重大经济战略问题和总体发展思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十四五”重大经济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4-12)
“十四五”时期城镇化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冯 奎 顾 强(4-7)
■【西部大开发20年专题】
继往开来的西部大开发——中国经济发展的旷世之举 金 碚(5-7)
西部地区经济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 孙 慧 原伟鹏(5-13)
西部大开发20年: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对比 高云虹 张彦淑 杨明婕(5-1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演化与改革方向公丕明 公丕宏 张汉飞(6-8)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多重困境与韧性应对 赵霄伟(6-9)
京津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研究马燕坤(6-14)
■【区域经济理论】
演化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贺灿飞 李 伟(1-16)
中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路径的比较及选择——兼论中西方经济学之区别及其根源 冯彦明(1-8)
区位市场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沈体雁 崔娜娜(1-7)
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偏差与矫正 范恒山(4-4)
区域新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述评与展望 李 伟 贺灿飞(6-13)
■【区域经济政策】
中国营商环境建设及其评价研究 刘英奎 吴文军 李 媛(1-9)
以软价值战略推动雄安新区创新发展 滕 泰(1-8)
■【区域格局与产业发展】
中国消费品制造业区域转移的特征研究 刘云中 何建武(1-8)
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内部需求制约:制造业消费阶段变化的影响 杨 阔 汪艳莉(1-8)
基于专业市场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追赶效应研究 高云虹 周 晴(1-8)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研究 吴传清 周西一敏(2-9)
中国汽车制造业生产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前景展望 巫细波(2-9)
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运行效率及提升策略研究 王亚飞 申庆元 姚 琛(2-9)
“十四五”时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基本思路 姜长云(3-6)
中国的产城融合发展及对城市新区建设的启示 冉 净 斐曹静(3-8)
后补贴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袁 博(3-7)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痛点和主要方向 梁尚尉 郝宇彪(3-5)
中国开发区政策对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效应研究 徐梦冉 贺灿飞 李 伟(4-11)
以工业互联网助推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宋 歌(4-9)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提升机制及启示——以德国工业4.0旗舰集群为例 张 佩 赵作权(5-9)
2020年河南经济运行分析及走势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5-8)
■【区域创新发展】
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驱动作用研究 李新安(2-10)
河南城市科技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元亮(2-9)
新时代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绩效测评及政策调适 吴旭晓(6-10)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差距演进及协调发展 高志刚 克 甝(2-13)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迁及政策调整建议 牛树海 杨梦瑶(2-7)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 胡 伟 于 畅(2-12)
西南地区崛起的原因与思考 汤正仁(2-9)
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四个问题思考 刘应杰(3-4)
中外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李曦辉 陈景昭(3-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网络效应 石 涛(3-10)
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测度与提升路径 方大春 裴梦迪(3-9)
中国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差异和提升 盛广耀(4-8)
南北分化趋势下河南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的对策研究 张长星(4-12)
论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行政区经济”的演变 孙久文 张 翱(6-5)
蒙晋陕豫合作推进黄河中游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冉淑青 曹 林 刘晓惠(6-8)
黄河流域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研究 李曦辉 张 杰 邓童谣(6-8)
双循环发展视角下长三角区域协同治理问题研究 胡 彬(6-10)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与路径 张任远(6-7)
■【区域高质量发展】
推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区域经济布局研究 高国力(4-7)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对策 张合林 王亚辉 王颜颜(4-7)
以智能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程必定(5-7)
“十四五”时期推进市县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张 燕(5-10)
新基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完世伟 汤 凯(5-7)
■【区域开放与合作】
临空经济区开放发展的路径研究 曹允春 刘芳冰 罗 雨 赵 冰(1-11)
航空航天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李艳华 严 丹(1-8)
内陆城市空港经济发展的瓶颈与策略——以洛阳空港区为例 肖若晨(1-4)
基于消费者偏好的中国对东盟投资产业类型选择研究 陈锦山 胡 俊 朱 念(3-10)
中国与中东欧各国进口贸易的潜力分析——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魏 吉 张海燕(3-9)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进展、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田学斌 柳天恩(4-7)
中国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与方向 张绍乐(4-7)
新形势下中国自贸区深化政府职能改革的痛点与对策 张婷玉 王海杰(4-8)
博弈视角下东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研究 刘慧芳 武心依(4-9)
自贸试验区引领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审视与提升路径 陈 萍(5-9)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产业深度合作的实现路径研究 华红娟(5-8)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许唯聪 李俊久(5-9)
中国内陆无水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地域探索 齐 爽(6-11)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的路径研究 陆剑宝 符正平(6-6)
■【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
中国绿色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研究 崔铁宁 张继美(2-12)
■【区域财政与金融】
“十四五”时期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宋 冉 生 蕾(3-7)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开发性PPP的实施路径 张 琦(3-7)
中国金融扶贫效率的时空差异及政策建议 何振立(5-9)
■【城市经济研究】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 姜长云(1-6)
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机理研究 安树伟 张晋晋(1-8)
社会资本驱动城市创新发展 李雪伟 方 浩(1-9)
中国城市网络研究的自主性建构 张 凡 宁越敏(2-9)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演进、反思与趋势 阿布都瓦力·艾百 吴碧波 玉素甫·阿布来提(2-10)
基于流动人口特征的首都人口疏解与管控 刘 玉 张 雪 石敏俊(2-9)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效益比较与优化研究 钟业喜 邵海雁 徐晨璐(3-9)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偏离与矫正 张良悦(3-11)
规划引导型城市群战略深化路径研究 杨孟 禹 杨 雪(3-9)
东京都市圈生活功能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欧阳慧 李沛霖(3-7)
面向2030年的中国城镇化及其区域差异态势分析 李国平 孙 瑀(4-10)
中国重要都市圈的发展特征研究 刘云中 刘嘉杰(4-7)
以可持续城市理念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赵 弘 刘宪杰(5-9)
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与演化特征 赵 玉 谢啟阳 丁宝根(5-9)
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的水平测度 刘荣增 赵 亮 陈 娜 何 春(5-11)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城市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路径研究 张洁梅 唐冰辛(6-7)
中国五大都市圈同城化的发展审视及对策研究 傅 娟 耿德伟 杨道玲(6-10)
长三角城市群中心性效应与一体化提升 方大春 牛黎光(6-8)
■【区域经济研究综述】
一流学科建设与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综述 张建伟 图登克珠(2-6)
哈维的空间理论辨析及对中国空间发展的启示 张满银 范城恺(3-7)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挑战与影响的调查综述 秦 宇 李 钢(3-11)
疫情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五次专题研讨会纪要 肖金成 沈体雁 凌英凯(4-6)
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发展轨迹及研究特征——基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 陈晓东 赵丹妮(4-11)
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时期新格局的对策与路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六次专题研讨会综述 肖金成 沈体雁 凌英凯(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