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教育扶贫的探索实践
2020-01-08谢作力
谢作力
(瑞安市图书馆 浙江温州 325200)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1]。教育扶贫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胜扶贫攻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彻底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只有实施教育扶贫,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才能使贫困农民有机会学习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贫困家庭子女能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的强基固本。
公共图书馆作为科学知识、信息情报和文化资料的集结地,在为公众提供文化知识与信息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挥,可以实现和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营造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推动人的素质先脱贫[2],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由此,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公共图书馆应当承担起这一特殊社会教育的职责,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工作。
2 公共图书馆教育扶贫的优势
2.1 受众的广泛性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开展公益性服务的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机构。无论是基础教育学校、高等院校还是社会上的教育机构,都只是针对部分特定的对象开展教育服务,教育扶贫的受众范围十分有限。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无论年龄大小、经济状况、身份地位如何,只要走进图书馆或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参与阅读学习的过程便是接受图书馆服务的过程。因此,公共图书馆教育扶贫的对象具有全民性和普适性。而且,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延伸和社会教育功能的拓展,教育扶贫的受众也变得愈发广泛。
2.2 资源的丰富性
作为文献收藏与利用中心,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涵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农业等各类学科,在各图书馆之间实现通借通还,形成了完整的文献服务网络,能够很好地为贫困地区脱贫提供知识与信息援助。并且,随着信息化程度和数字技术应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购置或自建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科教育视频、专业数据库、移动图书馆等海量的数字资源,并通过搭建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3],为贫困群众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信息服务带来更大的便利。
2.3 人才的专业性
公共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培养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图书情报人才队伍,其中不乏拥有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等各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通过学习培训与工作实践,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不仅能够收集、整理文献信息,提供参考咨询、教育培训及相关服务,甚至还能结合社会需求开发出各种层次的信息产品,开展不同类别的信息服务[4]。由此,公共图书馆可以依托众多的专业人才为贫困群众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和技术支持。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人才汇聚平台,集聚了名师大咖、专家学者、民间达人以及文化志愿者等社会师资力量,投身到教育扶贫事业之中,必然会为贫困地区扶贫扶智工作增添强劲动力。
2.4 政策的保障性
公共图书馆是各级政府建立并直接管理的公益性单位,在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上能够得到极大的保障。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对公共图书馆发挥社会职能进行了规范和保障,并对扶助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触角已经能够覆盖到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实行“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免费开放与提供服务,这就保证了所有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服务。同时,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第二课堂”,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3 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教育扶贫的实践探索
温州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山区多、老区分布广,曾是中国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2015年前,浙江省26个欠发达县中温州的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均在列。
从根本上看,农村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发展水平滞后,是造成农村与城市以及县市之间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城乡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各地公共图书馆教育扶贫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近年来,温州市各公共图书馆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创新探索实践,从阵地建设、资源供给、服务拓展等方面入手,帮扶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与民众基本素质提高。
3.1 搭建教育阵地,保障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权益
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打通公共图书馆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图书馆全民开放、普惠均等服务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贫困地区文献资源服务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科学文化素养与就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为此,温州市大力推动市、县、乡镇、村四级阅读网络建设,除了温州市图书馆、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以及11家县级公共图书馆之外,还在全市范围建设了镇街分馆、城市书房等成员馆334家,设立了1 668个农家书屋,再以数量众多的图书流通站、灵活机动的汽车图书馆服务点为补充,搭建起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与教育扶贫阵地。其中,在农村地区建设了137家分馆,实行统一采购编目、配送更新,提供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有力地保障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而被称为乡村版“城市书房”的“百姓书屋”布点覆盖,更是为贫困农民提供了高品质的阅读与学习空间,成为激发阅读兴趣、提升服务效益的有效途径。
此外,温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还结合当地实际与自身特点,以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为抓手,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扶贫阵地:①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乡村学校、幼儿园等场所创建43家学校分馆,促进公共图书馆对乡村学校图书资源与业务的帮扶。②瓯海区图书馆着力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提升,在原有191家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创建了22家精品农家书屋,将其纳入公共图书馆流通体系,实现通借通还。鹿城区图书馆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2019年共举办活动256次,平均每月阅读人数9 900人次,每月借阅人数3 430人次,文化惠民效益凸显。③洞头区图书馆在农村文化礼堂及偏远海岛村居精准选址,设立70个图书流通站点,统一配送,每月更新,打造海岛渔村30分钟阅读圈。④瑞安市图书馆建设了1 000多个共享书巢,把图书送到村头田边,以图书漂流、诚信取阅的方式最大限度实现书籍资源共享利用。⑤温州市图书馆的汽车图书馆提供定点上门服务,2019年里程数达7.45万公里,外借文献29.3万册,让书香走进偏远乡村与山区,并且创新推出“书香门递”服务,以“线上下单+线下寄送”的形式,弥补场馆布局的空白点,在疫情期间场馆关闭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借阅服务全覆盖。
3.2 充实教育资源,提供精准知识与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要实现其教育扶贫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能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获取知识与信息,并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5],从而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不断加快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步伐,年新增藏量135万册,总馆藏量达到1 313万册,人均拥有藏书量1.41册,是全国人均藏书量0.72册的近2倍。并且,坚持文献资源供给主动向贫困地区倾斜,在乡镇分馆优先配置新书资源,定期开展送书下乡服务。根据贫困人群的阅读需求,提供农业、经济、科技等关乎生产就业的文献资料,帮助贫困农民了解发展政策,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精准服务。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愈发重要,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身处贫困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众同样能够方便地获得相关的信息资料和数字资源。因此,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转型升级,为贫困地区推送精品数字资源。一方面,加强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公共文化云等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与推广,通过网络教育、馆员指导等多种方式,指导贫困地区的群众使用优质数字资源[6],让他们可以在线学习法律、外语、营销、医学、计算机以及就业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观看畜禽养殖、种植技术、电商教学等培训视频,在“云端”轻松尽享公共文化资源与扶贫教育服务。2019年,温州地区数字资源总量突破500TB,年访问量530万人次,年下载量162万册,数字文化服务效益凸显。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专题资源建设,深入挖掘开发贫困地区的民间工艺、传统习俗、特色旅游等特色资源,打造与当地文化结合的特色产品。例如,温州市图书馆的“温州古村落”“温州古道”“温州古戏台”等“古”系列资源库、瓯海区图书馆的“温瑞唐河文化”“泽雅造纸”资源库、永嘉县图书馆的“山水永嘉”资源库、文成县图书馆的“刘基文化旅游”资源库、泰顺县图书馆的“泰顺廊桥”“泰顺茶”“泰顺木偶戏”资源库等地方特色数据库,为当地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特色精品村庄、创建非遗传承基地等方面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引导贫困群众开拓脱贫致富之路。
3.3 开展特色服务,拓展文化教育扶贫形式
公共图书馆只有推动服务重心下沉、品牌活动下延,才能有效补齐贫困地区文化教育供给不足的短板,更好地发挥资源与人才优势在教育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积极推动送服务下乡,充分利用公益组织、社会团体、返乡大学生、文化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针对贫困地区不同群体的文化、知识、技能需求,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养殖技术培训以及“春泥计划”等形式多样的服务,让贫困群众近距离接受到优质高效的社会教育。
同时,坚持把“服务活动化,活动品牌化”的理念融合到教育扶贫工作当中,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与形式,打造了多个特色服务品牌,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教育扶贫效能:①温州市图书馆实施“乡村阅读点灯”行动,依托流动图书车给偏远乡村学校输送图书、期刊等文化资源,并组织阅读推广人和教育志愿者定期前去开展儿童话剧、科学小实验等教育活动,为乡村学校点亮一盏盏阅读之灯。②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推出“乡村阅读护苗行动——彩虹计划”项目,组建志愿者讲师团,拟定主题活动菜单,由各地区根据需求点单,把丰富的教育资源与阅读推广活动下沉到贫困山区和乡村学校,让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③瑞安市图书馆从2014年开始举办“双休日儿童快乐学堂”活动,针对农民工子女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童谣传唱、非遗手工、DIY制作等公益课程,让孩子们在周末不再失管、失教,解决广大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另外,每月开展一期“共享蓝天”图书馆日活动,邀请一批偏远山区的学生、农村留守儿童在图书馆度过一天,听馆员介绍图书馆,参加绘本故事会与创意手工活动,观赏优秀儿童电影,引领孩子们感受阅读的美好。④泰顺县图书馆连续多年在全县举办创业大赛,以“创业兴乡村”“创业创新未来”等为主题,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激发当地群众的创业创新活力,涌现出三轮车网约、“跑步鸡”、绿豆腐、蜂旅结合基地、月蓝舍民宿等众多创业项目,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⑤乐清市图书馆推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系列活动,立足乡村地区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以“走读”活动的形式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让广大群众增长文旅知识、拓宽发展思路,同时也带动经济落后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4 公共图书馆教育扶贫策略的思考
4.1 供需对接,多元供给,提高教育扶贫服务效能
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公共图书馆精准配送扶贫资源是关键点。一方面,需要围绕贫困人群的经济基础、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对收集到的基础信息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扶贫对象的切实需求及其信息获取能力,因地制宜、因需而异精准配送扶贫资源[7]。同时,针对扶贫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可采用“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模式,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提高教育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精细化。另一方面,要推行多元供给模式,变单一的书刊服务为多元的文化服务,以传统创新并举、线上线下融合、多维立体阅读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优化扶贫内容,开展扶贫讲坛、真人图书馆、文旅体验等各类形式新颖的扶贫活动,精心打造服务品牌,进一步提高教育扶贫服务效能。特别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挥数字化服务和移动传播的效力,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提供文献阅读、信息咨询和技能培训等教育扶贫服务。
4.2 整合资源,跨界融合,形成教育扶贫工作合力
教育扶贫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公共图书馆应该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推动形成广泛多元的教育扶贫工作合力。一方面,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教育扶贫,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汇聚社会力量,整合各类分散的文化与教育资源,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特别是在数字化服务时代,深化拓展“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加大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力度,运用移动互联、虚拟现实、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为贫困群众提供“一站式”“一键通”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跨界融合,探索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学校乃至企业开展跨行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优质资源、服务等向贫困人群有效流动。同时,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系统思维,深度挖掘整合当地的特色资源,通过“文化+旅游”“文化+非遗”“非遗+体验”等多种方式,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
4.3 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提供教育扶贫有力保障
公共图书馆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离不开工作机制的保障支撑,也离不开财政投入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建立健全教育扶贫长效制度,探索建立互联互通合作机制、交流反馈机制、科学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加强教育扶贫工作实践经验的交流合作,优化扶贫措施,引导提升服务内容供给丰富性、供给模式创新性,满足贫困群众需求个性化和及时性,推动扶贫工作精准持续发展[8]。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倾斜力度,采用多元投入、多方共建的模式,加快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点的覆盖,尤其是要推进城市书房、百姓书屋、文化驿站等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建设,并对现有的农家书屋进行提档升级,主动纳入县级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上下联动,增强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4.4 授人以渔,实现造血,激发教育脱贫内生动力
公共图书馆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只有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实现扶贫对象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激发教育脱贫内生动力。一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力度,促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更好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并注重培养贫困群众的信息素质与能力,使他们掌握计算机使用、文献资源检索、网络信息搜索利用、电子商务应用等实用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方式实现自我脱贫。另一方面,积极培育乡村阅读推广人和教育志愿者,特别是发动乡村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等精英人群,并带动其他普通教师参与阅读推广人队伍,充分发挥阅读引领作用,在贫困地区开展读书沙龙、好书推荐、工具书使用、学习方法交流等教育活动,培养扶贫对象的学习意识和阅读习惯,增强贫困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
5 结语
教育扶贫是公共图书馆肩负的职责与使命,要为推进贫困地区精准脱贫作出应有的贡献。公共图书馆应该遵循科学有效的教育扶贫策略,确保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以最优化的方式输入到贫困地区[9],有效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从而促进贫困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提高,推动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