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0-01-08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郭宁利高洁

河北农机 2020年2期
关键词:机械类双师双师型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郭宁利 高洁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不断发展,“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显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利用“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能够促使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并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的机械类专业市场需求,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学的质量。虽然“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应的培养制度还不够健全,但是通过不断的制度完善,一定能够使“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获得更好的开展效果。

1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研究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包括专兼职型“双师”、校企融合型“双师”、理论与实践型“双师”三种类型,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时具有机械类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双重促进作用,通过一师双能或者双重导师的教育模式,促使高职机械类学生获得更好的专业技能成长。

1.1 专兼职型“双师”

在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育领域,专兼职型“双师”一般是指专职教师在实际的机械类生产企业或组织挂有兼职职务,或者是专职的机械类生产企业或组织成员在高职院校挂有兼职职务。专兼职型“双师”具有一师双能的人才培养优势,能够在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得更加贴近一线生产情况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1.2 校企融合型“双师”

同专兼职型“双师”类似,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校企融合型“双师”也是要求教师具备院校教学与生产一线的身份;而与专兼职型“双师”的不同点在于,校企融合型“双师”一般是指通过院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双师制培养”,对学生展开校企融合教学。校企融合型“双师”一般以院校教师为主导,通过与企业教师的实践合作,发展学生的机械专业能力。

1.3 理论与实践型“双师”

理论与实践型“双师”与专兼职型“双师”、校企融合型“双师”的人才培养模式类似,通常由一名兼具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或者一名理论教师与一名实践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型“双师”能够引导高职机械专业的学生,在注重理论引导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实践能力,从而在今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2 影响和制约“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

由于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对应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配套机制尚不够完善。具体而言,主要具有不具备统一的“双师型”教师相关配套政策、“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不健全、“双师型”教师实训能力发展困难等问题的制约。

2.1 高职院校尚不具备统一的“双师型”教师相关配套政策

在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育领域,尚不具备统一的“双师型”教师相关配套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产生了一定的束缚。具体而言,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模式的开展,在各个高职院校中不尽相同;对“双师型”教师的劳资分配方式也各有千秋;在各地的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差别也较大,从而限制了“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协同发展。

2.2 “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不健全

在“双师型”教师缺乏相关配套政策的同时,“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也呈现出不健全的问题。尤其对于企业兼职教师而言,缺乏科学的职称评定过程,对于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也很少考虑其“双师型”教学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体系,从而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保障。

2.3 “双师型”教师实训能力发展困难

“双师型”教师实训能力发展困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院校教师的身上。负责高职机械专业院校理论教学的教师,由于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过多的课程安排,难以提升自身的实训教学能力,从而不能使高职机械专业教育有效地与企业实训相对接。造成“双师型”教师实训能力发展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机械类教师本身缺少发展实训能力的机会,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培养模式中,也缺少相应的教师实训能力培养措施,从而限制了教师实训能力的发展。

3 “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基于对影响和制约“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研究,我们探寻出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高职院校着力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利用校企融合模式促进“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种应对策略。通过以上三种措施的实施,能够在现有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基础上,更加突出“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效果,从而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打造出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1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尚不具备统一的“双师型”教师相关配套政策的问题,应该在开展对于“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从而在制度方面确保“双师型”教师的劳动收益。在具体的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开展情况,为“双师型”教师合理计算收入,记入工龄、教龄,提供保险等保障措施;对于企业兼职教师与校企融合教师,科学建立职称评定体系,使得更多企业与社会兼职教师能够参与评定职称。在确保“双师型”教师的劳动收益基础上,科学制定“双师型”教育培养策略,根据机械类专业的不同课程需要,开展教师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并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以此进一步地提升“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通过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建设,能够使更多教师,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框架下不断发展教学能力,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3.2 高职院校着力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着力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教师队伍的组建工作,能够使更多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获得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利于实用的专业技能。具体在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兼具理论教学能力与实际生产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利用学科带头人的理论实践能力,带领更多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其次,在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通过理论提升、继续教育、实践锻炼等手段,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形成可持续性的教学能力提升模式。最后,“双师型”教师的组建,还需要对教师进行师德精神、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成员在发展教学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通过以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手段,力求实现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育能力、师德水平的协同发展,从而为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利用校企融合模式促进“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基础上,机械专业应就具体的课程类别,有效开展校企融合模式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在校企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寻找稳定的合作企业,在有效提升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利用企业实训教学与企业教师展开深入有效的合作,促使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走入相应机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真实可用的职业技能。在协同企业教师开展校企融合的教学过程中,院校教师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应尽量实现院校教师在校企融合教学全过程中的参与,从而令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更加贴近实用的机械专业理论知识。对于校企融合的企业教师,应按照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双师制”培养制度进行有效管理,为企业教师提供配套的劳动保障,促使企业教师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机械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与此同时,在校企融合模式的基础上,还需要与对应企业进行有效洽谈,使对应企业能够吸收机械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并遴选出优秀学生在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之后与企业签定正式劳动合同,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实现就业。此外,利用校企融合模式促进“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过程,还需要注重院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协同合作,根据不同的机械类生产流程,为学生提供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使院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利用合作教学的方式相互促进,从而帮助院校教师不断增长实践经验,帮助企业教师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最终形成“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协同发展模式。

4 结语

在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在不断完善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引导高职院校教师协同提升理论教育能力与实践教育能力,并大力引进社会教师,利用“校企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促使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相信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中更加完善,从而为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水平的发展带来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机械类双师双师型
机械类产品结构要素设计要点探究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技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