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四个基本议题探讨

2020-01-08

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世纪马克思主义

唐 鑫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20世纪末,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红旗的落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作为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似乎被“证明”是“失败的理论”。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并目睹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以后,世界正重新将目光移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之上,期盼这个产生于170多年以前的、曾经深刻影响并实质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科学理论,能够对21世纪的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时代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和博弈过程,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为人类文明的前进指出方向,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提供理论指导。

1 为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提供现实方案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将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为内在的使命。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还有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投身到了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求索和现实运动之中。马克思主义曾多次正确地指出了问题,找出了航向;而今天,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又一次被推上舞台,贡献着自己的方案和力量。

要回答21世纪的人类命运问题,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自然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则也没有资格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从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之中为自己汲取养分。人类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前进,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对资本和雇佣劳动的把握,以及对垄断、经济危机、贫富两极分化等现象的阐述,甚至连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都予以肯定。卡尔·波普尔就曾评价,马克思“在把理性的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最迫切的问题上”作了“诚挚的尝试”,“所有现代的著作家都受惠于马克思,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点”[2]144。“主张社会的经济组织、我们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对一切社会制度,尤其是对它们的历史发展而言,是基本的”的观点,在波普尔看来,“是代表了一种极其有价值的进步”[2]180。这些已经被正确揭示的规律和结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同其他主义相区别并确定自身的基本内容,应当继续长期坚持下去。所以,要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真信、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其作为创新和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起点和基石[3]。

要回答21世纪的人类命运问题,需要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发展于资本主义大生产和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之中,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走向辉煌又落于低谷的时间段,也是资本主义和人类文明发展出现重大转折的时间段。一方面,从十月革命开始,科学社会主义由一种理论变为了现实,并且从单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壮大到一度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社会主义阵营,不论是反法西斯运动、反帝反封建民族解放运动,还是反战和平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共产党人始终是坚定的支持者,许多进步分子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留下了宝贵的斗争经验和理论遗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运动和其他反剥削、反压迫的解放斗争的冲击下,其自身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从马克思《资本论》之中描述的那种血腥残暴的野蛮状态,发展到了貌似温和的文明阶段。尤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地带确实在极大解放生产力的“信息革命”之中处于引领地位,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苏东剧变以后,资本主义又迎来一次地理上的扩张,诚然带给了人们一种“历史真的终结了”的感觉。21世纪是20世纪的无缝承接,固然会有着与20世纪根本不同的崭新特点,但它毫无疑问是建立在20世纪人类文明取得的全部成果之上的。若不能认真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脉络,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难以具有扎实的根基。

要回答21世纪人类发展问题,需要对进入新千年以来世界面临的突出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21世纪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应该如何应对2008年以来仍没有从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的世界经济,如何解决贫困饥馑和持续扩大的两极分化,如何对抗“逆全球化”和极右民粹势力的抬头,如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何化解国际恐怖主义,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其复杂程度已远远超出一国或几国的能力范围,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4]478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在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在哪里”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我们将到哪里去”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有现成的方案,这正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所在,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突破之处;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过程中,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逐渐构建起来。

要回答21世纪人类发展问题,需要高度关注最新科学技术和新兴领域的发展。马克思曾以“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5]602来表达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观点。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指数增长和倍乘效应,直接反映到人们不断更新的日常生活中。移动通信网络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从20世纪90年代末实现普及的第二代(2G)发展到第五代(5G),智能手机、二维码技术和移动支付的叠合,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大数据算法的突破性进展,使一个科幻电影式的未来现实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飞速发展,到底是增进了人类的福祉,还是开启了灾祸的“潘多拉魔盒”?人类会因此而自觉地书写历史,达到“自由王国”,还是失去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力,甚至走向种族的灭亡?尤瓦尔·赫拉利在其畅销著作《未来简史》中提出的“战胜死亡、再造身心、获得神性”[6]的21世纪三大议题,很值得马克思主义者投入必要的关注和思考,将之纳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去。

要回答21世纪人类发展问题,需要深入理解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博弈较量。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要思考任何人类面临的重大共性问题,都不能在抽象的思辨和“永恒的人性”之中寻找答案,而“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7]59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就已进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并存”的时期。从那时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发展,也取决于两种制度、两种道路之间的竞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构成了“两极”格局,社会主义一度占据了相对于资本主义的道义制高点,成为世界进步人士向往的社会制度和现实选择,吸引了一大批谋求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力量的支持和拥护。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了苏东剧变等严重挫折而陷入低潮,形成了如今“资强社弱”的总体局面。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8]5。21世纪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同这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博弈密切相关,敏锐地把握其中的微妙变化,对形势作出合乎客观的判断,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类前途之问”的一大基本任务。

2 正确揭示资本主义在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既是对人类命运深邃思考的产物,也是透彻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而对资本主义实行彻底批判的成果。正如特里·伊格尔顿所说:“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史以来出现过的对资本主义最透彻、最严厉、最全面的批判,也是唯一大大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批判。由此可以断定,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必然存在;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淘汰了它的对手之后,才会自我淘汰。”[9]19-20所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对资本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资本主义会在21世纪走向灭亡吗?距离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宣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10]874已过去了一百多年,20世纪原苏联所惯用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说法也已淹没在故纸堆中。自苏东剧变以来,多数人虽然深知资本主义所带来的问题和苦难,但也不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方案抱有期望,却又没有新的替代性方案可供选择。2008年经济危机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反思,还进一步摧垮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众对渐进改良的期待,可是这样的形势并未转化为对于革命的信心和勇气,反而催化了对彻底变革资本主义信仰的破灭,以及对改变现实持悲观态度的政治无能感,这正是培植极右民粹势力的最佳土壤。此外,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资本主义的核心地带,仍然是最新科学技术的主要发源地,聚集着大量顶尖知识人才;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继续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在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中,大多处于某种过渡时期或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且不得不受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制约。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资本主义只有很小的可能性会在短期内走向灭亡,这是当代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一个基本判断。

其次,既然判断资本主义仍有一个较长的延续时期,那么它在21世纪将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发展样态和突出特点?这个问题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将构成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分析和批判的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在20世纪中叶已经出现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特点、新趋势在“千禧年”后变得更加突出、更加清晰。例如,作为资本主义剥削直观体现和后果的贫富差距问题,在21世纪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长期关注不平等问题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对不断扩大的不平等十分忧虑。他认为在美国,“已为公众所知的市场经济最黑暗的一面就是大量的并且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它使得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的可持续性都受到了挑战:富人变得愈富,而其他人却面临着与美国梦不相称的困苦”[11]3-5。从世界范围看,相关资料显示,全球如今最富有的8人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世界最贫困的那一半人口的财富总和,2015年至2016年全球10家最大公司收益之和超过了世界上最贫困的180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总和(1)数据来源于人道援助机构乐施会研究简报《99%民众的经济》,2017年1月发布。详情可见该组织网站:https://www.oxfam.org.hk/tc/。。如此巨大的两极分化,同秉持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辩护士的美好许诺背道而驰,却同马克思的分析和洞见高度符合,更加令人们认清了资本主义的本真面目。在社会民主主义提出的“福利国家”改良方案和传统的“苏联模式”相继失败后,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拿出令人们信服的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案,这个责任尤其落在了以中国为代表的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另一个被印证的顽疾,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过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广泛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方案已经名誉扫地。要如何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既然资本主义彻底灭亡的条件还不具备,马克思主义者要怎样为改善世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当然不是一个能够简单回答的问题,不过对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出现的弊病,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却可以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与探究,相对于过去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金融货币领域发生的,沿着一个个链条的断裂而影响到实体经济。在地域上,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衰退;在时长上,表现出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能不足等特点。经济危机的爆发比以往更加深入、更加复杂地和政治斗争、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交织在一起,越来越需要一个具有总体性、共同性、协调性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而马克思主义在总体分析和宏观分析方面,有着其他理论主张难以企及的优势。中国共产党人已向世界提出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且获得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构建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21世纪,资本主义的逐利逻辑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扩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一方面,资本逻辑的浸染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增加了非传统安全威胁在21世纪集中爆发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保护生态环境与考虑长远利益是作为“外部性”存在的,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符合其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神圣法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武装与非武装干涉、经济剥削和资源掠夺,造成这些地区处于长期落后与动荡的状态,从而成为培植极端分子和恐怖主义势力的温床。在解决重大传染性疾病、难民危机、跨国犯罪等问题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垄断巨头、强权政治的阻碍。另一方面,资本逻辑和高新科技、前沿领域结合的预见,更是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自动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取得惊人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担心机器人和无人超市将把“无产者”变为“无用者”或“多余者”。一些地方出现了劳动者反对使用自动化设备的抗议活动,如2017年英国伦敦地铁工人在工会的组织下,举行了规模庞大的罢工,抗议地铁公司所推行的“自动售票计划”,雇员们希望通过反对自动售票机来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2)参见中国新闻网2017年1月10日报道《伦敦地铁工人罢工导致部分区域交通瘫痪》,http://www.chinanews.com/gj/2017/01-10/8118728.shtml。。资本逻辑和二者的结合,还有可能令21世纪成为最不平等的时代。生物科技正在破解人类的“生命密码”,人工智能为无比巨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开辟了道路,大数据算法将成为整合的交汇点,也就是说,一旦基因的奥秘得到决定性的揭示,那么人类就将获得运用庞大的信息处理技术重塑生命基础的能力。“如果富人运用优秀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自己,而且拥有更多的钱就能买到更强的身体和大脑,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只能越来越大。到了2100年,最富有的1%人群可能不仅拥有全世界大部分的财富,更拥有全世界大部分的美丽、创意与健康。”[12]71

最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由资本主义核心地带引领的一股极右民粹风潮,对国际政坛造成了深刻影响,“逆全球化”的趋势被加强。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长期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如今在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都出现了十分强大的极右政党和政治势力,有的不仅参与联合政府,甚至取得执政地位,而英国政坛的右转趋向导致了其退出欧盟的举动。在拉丁美洲,左翼政府接连失去执政地位,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接连右转,玻利维亚与委内瑞拉也面临极大的内外考验。尽管现在说极右势力抬头和“逆全球化”将是21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趋势还为时过早,但已有大量研究认为,这种政治走向同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资本和企业的国际迁移、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难民危机、民众对社会制度失去信心等因素密切相关。回顾历史,类似的场面确实发生过,并造就了法西斯主义的抬头与战争。这次具有世界意义的“右转”和“逆全球化”将造成怎样的深远影响,目前还难以清楚地回答,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有责任研究其原因,阐释其实质,最终转化为积极的斗争和行动。

3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兴提供行动指南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在长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辉煌,也跌落过谷底。如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体上仍未摆脱苏东剧变以来的低潮期,但毫无疑问已经走出了最困难的时刻。面对21世纪的考验,要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复兴,迎接新的辉煌,亟须具有时代性的、符合实际的理论指导。

首先,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共产党人自然要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1世纪发展的客观环境进行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1世纪可能是一个从低潮走向复兴的时期,但面临的困境不容低估。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社会之中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地的多数共产党和工人党已走出最困难的时期,党员规模和政治影响力都有了一定的恢复,英国的杰里米·科尔宾(Jeremy Corbyn)、美国的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等“社会主义政治人物”在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了不同寻常的关注和支持。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资强社弱”的基本形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还没有真正摆脱其低潮期。这就说明在基本路线的制定上,不应以谋求在短时间内发动革命推翻资本主义作为出发点,而应在组织和发动群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等方面从事耐心细致的工作,作好在逆境中艰苦奋斗的长远打算。

同时,马克思主义历来以产业工人阶级作为其根本的阶级基础,可随着自动化、无人化、信息化的推进,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农业、工业比重持续下降,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甚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主要的产业,相比传统的大工业无产阶级,服务业的雇佣劳动者在组织程度、阶级觉悟、生活状态、利益诉求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今后会产生大量连受雇被剥削的机会也没有的“无用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之中显然没有“无用阶级”生存和发展的位置,它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行的必然结果,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使之能够正确解释当前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从而发现推动社会变革的新动力,同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而且,经过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劳动人民的不懈斗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金融业的发展,绝对贫困正在消除,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一些经济较宽裕的人群开始购买股票、出租房屋,私有财产意识增强,相对地削弱了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意识。劳动人民内部的自我身份认同出现分化,倾向于采用收入和生活水平(如“中产阶层”)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地位来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因而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在思想和行动上选择同资本主义“和解”,更愿意支持进行渐进改良的政治力量。此外,万维网、智能手机、新媒体、移动网络科技的进步,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加深了物化的程度,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思潮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获得了更多样的传播渠道和更深远的社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更顺畅地灌输到劳动者的头脑之中。人们受困于这种碎片化、原子化的生活方式,被迫卷入资本逻辑的无尽循环,期望能够在集体、在社会之中找到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资本的工具)的归属感。上述这些情况,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潜藏着巨大的机遇,迫使共产党人解放思想,打破固有观念,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其次,自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处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同其他非执政的共产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和主要任务,必然存在决定性的差别。因此,对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与创新,也需要分为两类进行研究,即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为一类,以探索在21世纪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国家政权的为另一类。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而言,应该把揭示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作为在理论创新上的主要任务。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这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已完成夺取政权的任务,经历了“冷战”和苏东剧变的考验,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中国)或“过渡时期”(如越南、老挝),都面临进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共同发展的使命。因此,“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及“如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等,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保持长期执政、成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此外,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展示作为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景象,影响着世界民众对社会主义的认知与信心,具有深刻的国际意义。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大胆解放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实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对于仍为完成获取政权而进行斗争的共产党而言,创新社会主义革命战略与策略理论是它们的首要任务。过去成功夺取政权目标基本是通过走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道路实现的,而且往往发生于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变得更加强大,还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斗争探索,并没有收获胜利的果实;一些政党在十分艰苦的困难环境中坚持工作,还面临着脱离群众、组织涣散、派别倾轧、党员老龄化、历史遗留矛盾等问题,群众影响力和党员人数锐减,甚至走上组织分裂的道路。这些政党在世界普遍缺少革命形势的背景下,应怎样批判继承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历史经验,怎样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战斗力,怎样发动并领导本国劳动人民,怎样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资本主义民主,怎样反对狭隘民族主义、极右民粹思潮和“逆全球化”对劳动人民的消极影响,怎样探索出一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取政权的成功道路,有待于广大共产党人的持久探索。

最后,全世界无产者和劳动人民的国际联合,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问题,或许将在关于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和实践之中越发地具有决定意义。凡是共产主义者,必然是国际主义者。“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国际性,否则就什么也不是。”[9]32自苏东剧变后,有人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个运动已经“不存在”了,这当然是一个极为荒谬的说法,但也反映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与合作,没有跟上已经展示出来的客观需要。为了对抗作为一种世界力量的、联合起来的国际资本,必须要有联合起来的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各国共产党应旗帜鲜明地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种种教训,平衡好、处理好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辩证关系;加强各国共产党之间的交流互动,尊重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非执政党之间的差异,妥善处理思想理论的分歧和历史遗留问题[13];承认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权利,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各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认真建立起一个平等、团结、互助的交流平台与联合形式,凝聚全世界进步力量的智慧,共同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

4 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贯穿21世纪整个时期的、不断解决人类文明命运和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实践探索过程,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创新建构过程。因此,如何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一个适应21世纪历史任务和要求的理论体系,同样是需要研究的一大基本议题。

第一,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高度关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规律,同时从现实出发,对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作出了科学的预测。这些马克思主义最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所阐释的基本结论,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全过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长期稳定性,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能够不受这些共同规律的支配。因此,对于那些形形色色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旗号,实则裁剪、歪曲、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主张,必须敢于向错误思想亮剑,坚决批判和反对。当然,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形式必定是各不相同的,照搬照抄、削足适履的行为,已有十分惨痛的历史教训。对于俄国革命和苏联建设经验的机械化理解,曾使中国共产党犯下了错误,原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尝试也被当作“异端”被大加挞伐。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又对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方案深信不疑,全盘否定了自身的理论基础,不仅改革失败,更丢失了政权。而当今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已经吸取了历史教训,顶住了危机和考验,走上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人需要不忘初心使命,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大胆探索,研究本国的具体实际,密切联系劳动人民,加强国际理论的交流与合作,促成新的理论飞跃。

第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把握和处理好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理论的意义。不过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人看到世界社会主义在20世纪末遭到了严重挫折,就丢掉了从事斗争实践的信心和勇气,躲到书斋之中去了。还有一些人主张“少谈些主义”,片面强调“实干”。应该说,抱残守缺、重复本本的现象的确仍然存在,但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只要行动不要纲领、唯结果论等轻视理论工作、弱化理论地位的倾向。列宁在《怎么办?》中,明确理论斗争是同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并列的第三种形式,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4]311-312。一切脱离实践的理论,都不可能是科学的理论,也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实践一旦远离了理论,就会失去正确的指引和前进的方向,必然变成盲目的蛮干。当前,21世纪即将进入第三个十年,可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前沿问题的回应仍然声音小、力量弱。在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要么成为“纯学术”的东西,要么成为一股无关紧要的边缘势力,对迅速抬头的“逆全球化”和极右民粹主义毫无还手之力,理论体系、理论话语亟待更新。但是,各国共产党人已在着手加强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工作,没有停止理论研究和探索。两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成功举办,一年一度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人交流理论、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拉丁美洲的一些左翼进步人士和政治力量,也对“21世纪社会主义”展开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这些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再次将目光投向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之中寻求构建一个更美好世界的答案。

第三,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将整体性和专业性有机结合起来。经过170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只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传统部分,还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当前,马克思主义者们对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这既是出于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过也出现了各个领域只重专业化、忽视整体性的问题。例如,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一些学者对唯物辩证法一知半解,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缺乏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之中,一些人醉心于繁琐词句和体系建构,轻视对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理论界还存在着只看重传统的三大组成部分,不敢、不愿将马克思主义向其他领域拓展的倾向。凡此种种,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尽管这种思维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是必要的,但“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15]540。21世纪是一个万物互联互通、世界相互联系空前加强的时代,如果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协同创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努力占领新学科、新领域的阵地,就不能得到根本的发展,也不能全面充分发挥其理论指导的作用。这就是说,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大突破口,就在于能否正确把握和运用整体性的基本方法,打通专业领域的壁垒,揭示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固有的联系,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获得一个更加完整系统的理论形态[16]。

5 结论

总而言之,上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这四个基本议题,是对“人类文明向何处去”,“资本主义将怎样变化、怎样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复兴、怎样复兴”,“怎样继续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回应。显然地,这四个基本议题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相互联系。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为人类的前途与命运提供指南,为21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作出剖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提出指导,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开辟道路。对于其中任何一个议题的讨论,都不能回避对其他三个话题的研究;相应地,对于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回应,也必然有助于其他三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想见,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一研究和探索过程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其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基本议题,实际上都是“人类何以实现自由和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问题在特定历史条件上的展开。马克思主义自创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一套通过发现、把握、利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实现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使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5]566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不仅是作为创始人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初心”,也是全世界一切共产党人的“初心”。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直至达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当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可能需要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接续奋斗。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需要在各自所面临的时代、民族、社会等具体环境之中,努力给出他们的回应。

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在于“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1]。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组织,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还是社会主义的前途而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是国际社会不可缺少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人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过程中,为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世纪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世纪赞歌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