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考

2020-01-08刘敦玉黄华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学术

刘敦玉 黄华伟

“双一流”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考

刘敦玉1黄华伟2

(1.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湘潭大学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湖南 湘潭 411105)

新世纪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独立设置,学科内涵和学科体系、学科布局等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要以服务思政课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加大理论性资源供给,构筑学生、学者、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强化初心使命,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升创新水平,发挥领航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政课;学科建设

一 引 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螺旋上升一体化的思政课程体系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必须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加大理论供给侧改革,用学理回应学生,用原理说服学生,用真理引导学生,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

二 “双一流”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现状

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学科支撑和学科依托,2005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5个二级学科[2]。2008年,增设第6个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2017年,教育部决定,支持高校在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中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向。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8个相互支撑、互为关联的二级学科。

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从学科建设意义、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以及加强领导、严格管理,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等3个部分、12个方面,对加强学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3]。新时代以来,中央部委又全面推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重点支持和培养计划”等项目建设,并逐步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6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力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在学位点建设上,在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增列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增列了7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情况。2018、2019年部分省市又增设了一批学位点。截止到2019年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共有360个。

可以说,从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学科内涵和学科体系、学科布局等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1]。

三 “双一流”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对策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提高认识,实施以服务思政课为中心的学科发展战略,完善学生、学者、学术、学科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体系,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一)强化初心使命,培养一流学生

学科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载体,办大学就是办学科。当前,学科建设的内涵是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三位一体。要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强化初心使命,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载体,大力加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本科生培养,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作为支撑,建好一流专业。在最新版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下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本科专业,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新的特设专业。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布局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各高校现有的专业点,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的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议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双万计划”遴选中,加大倾斜力度。在本科招生上,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建议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增加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计划,提升专业吸引力,鼓励支持优秀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或者入校后的专业二次调整时,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通过一流本科教育,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本科生,为研究生培养奠定坚实的生源基础。

二是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培养,要严格按照学科建设标准和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学位点布局,加大学科点建设力度,培养本学科教学研究后备人才。建议增设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选拔培养优秀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为思政课培养急需人才。特别是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上,要加大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力度,大幅增加学科研究生招生指标,全面满足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

三是建好核心课程体系。专业是课程的组合,对于人才培养来说,课程是核心元素和基本载体,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要将一流学科资源转化为一流的课程内容,进教材、进课堂。4个本科专业和学位点建设,要建设好一批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

(二)加强马院建设,造就一流学者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思政课教学是高校马院的最基本和首要职责。高校要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创新型专业化的学科团队和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各高校要树立“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重点学科,把思政课打造成一流课程。要配齐建强学院领导班子,在人才引进、资源配置方面重点保障,进一步提升学院建设水平,为造就一流学者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发挥标杆作用。根据《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2016年中宣部、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程,在2016、2017、2019年,分三批共确定了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不少地方开展了省(市、自治区)、所在地级市党委宣传部与高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校,要建好重点马院,发挥引领和标杆作用。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从某种意义而言,学院是学者的学术之家。要加强马院师资队伍建设,让近者悦、远者来,培养和造就一批一流学者。首先要壮大学科教师队伍,要营造优良学术环境,提供有竞争力薪酬,吸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优秀博士,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学科的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当前可以通过转岗、转任将相关学科专家、党政管理干部、优秀辅导员纳入学科队伍培养,加快壮大学科队伍。其次要改革马克思主义院教师的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突出质量和贡献,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实施人员流转退出机制,实行“能上能下、非聘即转”。通过改革教师评价机制,营造一流的学科建设文化氛围。再次要加大激励力度,在国家和各地的组织部门、人社部门、教育部门评选的人才项目、荣誉称号、先进典型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本学科和思政课优秀教师代表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提升创新水平,打造一流学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4]。一流科研对一流学科建设的具有非常显著的支撑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把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使命和基本任务,通过提升创新水平,打造一流的学术成果。

一是加强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要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5]。一方面,要从整体考虑,重视和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基本问题研究,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教学创新。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科应用研究,加强新型智库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加强教学研究。美国学者博耶提出了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等4种类型的学术。他认为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学术并不只是“科研”,还包括是教学,一定要树立教学是学术的基本观念。科学研究是学术,教学也是学术。要深入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切实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三是加强学术交流。打破国内外、校内外学科之间、学科内部之间藩篱。要加强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不能画地为牢;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不能不相往来。要立足国内学科发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掌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动态,加强国际研究和比较研究。

(四)发挥领航作用,建设一流学科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要将服务思政课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要统筹思政课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自觉地把学科研究方向凝聚到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服务上来。

一是建设好学科群。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全力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之中,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新闻学、教育学等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群[6]。

二是凝练好学科方向。各高校要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优势特色,凝练好学科方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优势特色学科、一流学科。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方向。任何一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可能也没必要把8个二级学科方向都打造成一流。学科发展,要坚持特色就是高水平、就是强竞争力的建设思路,摒弃大而全的观念,让更多的学科点不拘泥于一级学科,论高低,积极鼓励高校围绕二级学科或者特色研究方向上高原造峰和一骑绝尘。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 2012-06-06.

[4]冯刚.深刻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

[5]徐军.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

[6]黎益君,黄华伟.紧扣“双一流”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30.

G521

A

1673-2219(2020)04-0045-03

2020-05-16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C1761)。

刘敦玉(1963-),女,湖南澧县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黄华伟(1980-),男,湖南宜章人,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校:周欣)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