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业“增负”的路径探析

2020-01-0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时代大学生

杨 涛

自主学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业“增负”的路径探析

杨 涛

(湖南科技学院 宣传统战部,湖南 永州 425199)

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增负”,不仅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自主学习状况良好的大学生占比不到一半,大学生学风现状令人堪忧。高等教育要推进“四个回归”,教育引导大学生回归常识,刻苦读书,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强动力、保定力、提能力、增活力”四个维度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好“为何学”“热爱学”“学什么”“持续学”等突出问题。

大学生学业;增负;回归常识;刻苦学习

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增负”,不仅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推进“四个回归”,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刻苦学习,实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一 当前大学生学风现状堪忧

大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学习应当成为大学生锤炼意识、完善人格、增长知识、提升本领的关键途径。然而,当前少数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目标不明确、动力不强劲、毅力不坚定、态度不端正、方法不恰当、状态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自主学习状况良好的大学生占比不到一半,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有待改善。[1]

(一)学习目标有待明晰

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进入大学后,由于对自身专业和个人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学习内生力和驱动力,对人生理想和未来发展没有清晰的蓝图和构想。因此,容易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产生挫败感,最终产生较重的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的现象。

(二)学习态度有待端正

态度决定一切,端正的态度能促使自己有前进的动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呈现教育大众化趋势,许多大学生在高考过后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约束力,容易开始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学风逐渐开始自由散漫。这是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思想不坚定、对于日常课程学习不够重视,才导致在大学期间难以用积极高效的状态面对学习生活。

(三)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要靠自主性的学习。学习除了需要端正学习态度,还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初到大学新环境,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容易面对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产生不适感,导致其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的能力变差,在学习生活上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最终缺乏主动开展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

(四)学习动机有待明确

明确学习动机是保证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关键要素。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带有明显个人功利色彩,把找到一份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作为学习的动机,认为进入大学是获得优越工作或生活的直通卡。为此,他们常常过于关注学习成绩获得高分,而忽略了培养个人的道德素质品格,导致责任担当意识不强,最终造成个人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

(五)学习纪律有待加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有纪律的环境中,大学生才能更加高效地接受教育,才能更自信地在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近年来智能手机逐渐普及,由于许多大学生纪律观念薄弱,常有在课堂上浏览与学习内容无关界面的现象,更有甚者上课时聊天、看小说、打游戏。因此,构建具有纪律精神的课堂环境,才有利于带动班级及宿舍地学习气氛,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育人氛围。

二 从自主学习视角分析大学生学风堪忧的原因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学风现状堪忧,既与教师授课水平、社会环境影响、现行教育体制等客观因素相关,更与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有关。从自主学习视角分析,大学生学习状况令人堪忧的原因主要有:动力不足、定力不稳、能力不强、活力不够等。

(一)动力不足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指引方向的“航标灯”,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源”。大学生一旦选定和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就会以十分的自觉、百般的热情、千番的努力、万分的坚韧,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奋斗不止。相反,大学生如果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或不够成熟,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行动上“缺失”,从而使学习上“缺味”。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目标、动机等方面都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强化。

(二)定力不稳

学习本身是一件“苦差事”,是一块“硬骨头”,并无捷径可走,却有办法可寻,这个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靠勤奋来积淀成绩、靠奋斗来成就人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唯有奋斗,不负青春。当前不少大学生滋生出怕苦怕累的思想,学习上懒散浮躁,生活中贪图安逸,出现了网恋、厌学、逃课、混日子、无所谓等不良现象。这种种的不良现象反映出少数大学生进取心不强,意志力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三)能力不强

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强、压力大,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竞争压力等,如综合素质不过硬、工作技能不如人,就会存在“本领恐慌”。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如饥似渴地学习、勇于创新地实践,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努力提升工作能力,成为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时代新人,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

(四)活力不够

健康和谐的身心素质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和必备要素。有好的身体,才有好的状态;有好的状态,才有好的学习;有好的学习,才有好的成绩。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永葆生命之花永不凋谢。然而,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欠佳、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蜗居”现象较为普遍、“网络原居民”日益增多,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不容乐观。

三 多维度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增负”

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增负”,实现自主学习,要在“强动力、保定力、提能力、增活力”四个维度上下功夫,以解决好“为何学”“热爱学”“学什么”“持续学”问题。

(一)动力维度: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为何学”

要解决好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增进学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第一,树立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大学生要励志,立鸿鹄志,应当心怀梦想、心有志向、心念祖国、心系人民、心向事业。“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所谓“壮气”就是指心中拥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明确的目标时,整个人展现出来的豪迈气概与奋进气势,不管在学习的路途中遇到几多的困难、遭遇极大的挫折,凭借理想的指引,脚下也会有坚毅的行动、坚实的步伐,依然会坚定发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第二,坚定政治信仰。大学生要坚定政治信仰不动摇,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坚守奋斗方向不偏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正确思想指引人生,时刻做到听党话、跟党走、与党亲,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贡献。第三,担当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2]新时代大学生享受着时代赋予的荣光,担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将个人远大的理想抱负与社会历史责任相结合,自觉把个人学识专长、能力特长与时代召唤、祖国需要结合起来,自觉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展现当代青年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体现当代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统一。第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要不断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要通过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贯穿社会生活全过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

(二)定力维度:以顽强的奋斗精神激励大学生“热爱学”

要解决好大学生“学习定力不稳”的问题,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习的恒心、耐心和热心,保持学习的持久力、意志力。第一,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荀子》云:“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中国传统文化里充满着艰苦奋斗的气质,中华文化自古就认为艰难困苦可磨砺一个人的精神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5]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最尖锐的武器。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饱含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滋养着大学生成长进步。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增强自立自强观念,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忍不拔的毅力,奋进新时代,壮阔新征程,在努力中收获成长,在奋斗中成就事业。第二,加强劳动意识教育。《尚书》云:“君子所其毋逸,先知稼穑之艰难。”说的就是君子不能安逸享乐,要知耕种劳动的辛劳。马克思说:“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5]劳动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能力,人生没有坐收渔利的成果,没有坐享其成的成功,只有劳动才能结出累累硕果,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进行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的有效方式,是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的有效课堂,也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少数大学生不愿劳动、不爱劳动、较少劳动、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甚至鄙视劳动等现象,大学生要自觉修好劳动这门“必修课”,让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为学习生活的一个习惯、一种常态,成为劳动教育的终身受教者、受益者。

(三)能力维度:以全面的素质要求引导大学生“学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见识、长才干、明事理。[5]要解决好大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增强抗压能力,掌握学习策略、方法和技能,增进学习效果,提升综合素质。第一,培养职业能力。大学是职业的启蒙阶段,是事业的奠基阶段。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来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除了扎扎实实的苦读钻研、实践锻炼,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大学生要勤学专业知识,多读经典著作,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阅读中汲取知识精华,在积淀中提升自我素养,在实践中转化职业技能;要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学会给自己定目标、定计划,把学习和实践当作一种兴趣、一种追求、一种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第二,注重全面发展。高校必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尤其要提升政治素养,强化创新思维,强化体育锻炼,强化美育工作,强化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强健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增强审美、崇尚劳动,实现全面发展。大学生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多层次思考问题,从多角度解决难题,从多方面提高能力,进一步丰富自身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第三,践行知行合一。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磨练意志品格的大熔炉,是增长知识才干的大课堂,是展现能力素质的大舞台。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大学生不仅要做学问家、理论家、宣传家,更要做实干家,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干出一番青春美好的事业。大学生不仅要读好课本这本“小书”,更要读好社会这本“大书”,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王阳明《传习录》有云:“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农村、贫困地区、基层乡镇和社区,开展“科技支农、送医下乡、义务支教、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四)活力维度:以健康的身心素质保证大学生“持续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5]要解决好大学生“学习活力不够”的问题,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和谐,实现健康成长。第一,加强学生体质锻炼。大学生要明白“身体永远属于自己”的朴素道理,坚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几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走进阳光,把体育运动当作学习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自觉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增强身体素质,健全人格品质,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养成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奏响生命的最强音,以最健康的体魄和最坚强的意志拥抱美好生活。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与体育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以提升智慧,扩大社交人际范围,塑造出积极的人格特质,还能提升生活体验的愉悦感与效能感。第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高校必须正视现实,直面问题,聚焦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实普及教育这个重点,把握危机干预这个难点,坚持教育与咨询相统一、发展与预防相统一,促进育心与育德两提升,开展自我认知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情绪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性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等,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疗愈,让正能量给青春加油,让阳光驱散心理阴霾,精心呵护身心和谐健康。第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高校教育者在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若不能及时把大学生富足而苍白的休闲生活纳入德育工作的视野,未能引导大学生通过休闲活动完成对自我人格的塑造与道德的完善,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将大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年轻人不要总熬夜”。“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化、文体、文艺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培养坚强乐观的性格、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生活习惯,选择正确的休闲娱乐方式,合理膳食,加强运动,远离烟酒、毒品,不沉溺于网络游戏,多与人交流,多与社会接触,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人健康意识、行为能力和体质水平。

[1]郭浩,郭唐梨.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粤西某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黑龙江教育,2019,(5): 87-89.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

[4]冯刚.新时代文化育人的理论考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4-7.

[5]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G645

A

1673-2219(2020)04-0041-04

2020-07-16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A188)。

杨涛(1980-),男,湖南永州人,博士,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时代大学生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