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同步兴产业 旺苍茶业谱新篇
2020-01-08何家纲陈九江王新超
何家纲,陈九江,王新超
1.旺苍县茶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628200;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近年来,旺苍县委县政府针对本地茶产业基础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主体带动不强、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制订了全县茶产业“突破性发展黄茶、优先发展有机茶、巩固提升绿茶、全面开发利用夏秋茶”的发展思路,以东西部扶贫协作米仓山茶叶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为载体,深度挖掘“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5 张名片,以“建基地、搞加工、育龙头、创品牌”为抓手,通过全力推进规模化、集团化、标准化、品牌化、一体化、信息化“六化”补齐茶产业发展短板,全力以赴推进旺苍县茶产业高速高质高效发展。2019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43万hm2,茶叶产量6 800 t、茶业综合产值15.3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发展思路
旺苍县立足提升米仓山茶在精制川茶“三山一早”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制定并出台了以《推进米仓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的意见》为主的支撑米仓山茶产业全链条集群发展的“1+3”配套文件,使茶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目标思路、发展路径、保障措施更加科学完善。
二、强化基地建设,提升茶园标准
一是探索推进种苗繁育本土化。大力开展良繁试验基地建设,力求破解种苗长途运输成本高、成活率低等瓶颈问题,努力实现种苗供应本土化。二是突破性推进黄茶种植基地规模化。以打造“全国黄茶第一县”为目标,大力推进“中黄1号”等黄化品种种植规模的扩大,目前全县黄茶种植面积达到1 370 hm2;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为技术依托,推进黄茶种植管理技术的提升和标准化,在黄茶栽植规模和标准化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是狠抓基地管护,提升茶园标准化。改造低产茶园7 300 hm2,标准化机采茶园2 670 hm2,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面积4 000 hm2,幼龄黄茶基地提质增效改造面积357 hm2,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161 hm2,有机转换认证面积100 hm2,茶叶产量、产值大幅提升。
三、深化营销推广,品牌效益凸显
旺苍县完成了县茶叶协会成立的筹备工作,拟订了米仓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方案。通过举办米仓山采茶节、中国旺苍米仓山茶叶国际博览会及组织企业参加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四川农业博览会等省级以上茶事活动等途径,大力宣传旺苍茶叶品牌。立足省内、瞄准“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市场,进一步拓展省内外市场,米仓山茶在成都、北京等城市建立直销店20余个。完善米仓山茶官网商城,加强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米仓山茶,普及米仓山茶知识,推广米仓山茶品牌。
四、强化科技支撑,发展质效显著
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制定了旺苍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完成了广元市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前期筹备组建工作,制定并发布了“广元黄茶”“两规一标”等涉茶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米仓山茶《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
五、活化主体带动,发展后劲有力
一是注重梯次培育,壮大带动主体。按照“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企接市”递进培育要求,持续壮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已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家庭农场6 家、0.67 hm2(10 亩)以上种茶大户300 户,进一步提高了茶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二是着力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围绕米仓山茶薄弱环节和关键短板,突出本地企业扶持培育,坚持推进精深加工与标准化基地一体化配套建设。推广茶园耕作、除草、修剪等机械设备200余台,引进国内先进茶叶加工生产线10条,在高阳镇虎垭村、双汇镇桥安村、正源乡卫星村、木门三合村和元坝村建成年产100 t茶叶产地初加工厂5个,指导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元同圣黄茶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高端红茶产品4 个,研发夏秋茶产品5 个。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注重带动实效。鼓励农户以土地、茶园和产业扶持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机制,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确保茶农长期获得稳定收益。仅2019年,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全县茶农茶叶单项收入人均达到7 000元以上,共帮助1 113 户贫困户3 893 人实现增收脱贫,茶叶产业已真正成为助农惠民的“名片产业”。
六、强化政策扶持,完善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激发内生动力。旺苍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茶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十五条》,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和茶农在项目倾斜、资金奖补和政策保障方面的综合扶持力度,通过激励扶持,充分调动了新型经营主体和茶农发展积极性。二是强化多元投入,保障产业发展。县财政拿出1 000 万元设立了茶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通过争取项目投入、撬动金融投入、平台融资投入、招引业主投入、引导茶农投入等多种方式有效破解了茶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的“瓶颈”制约。2003年以来,共整合财政资金7 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5 300余万元保障茶产业发展。
充分立足旺苍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紧紧围绕“木门、五权、高阳、枣林”四大茶叶生产集中示范区,按照“宜茶则茶、集中连片”的发展原则和“有机、优质、高效”发展要求,实行“南黄北绿”的基本发展布局,旺苍县茶产业正向着打造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和黄茶产业强县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