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基层妇幼健康 科学助力全民小康
2020-01-08田慧艳
田慧艳
(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北省生殖医院,石家庄 050071)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保证。因此,妇女和儿童健康被纳入党和国家重要政策和规划。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健全了妇幼健康信息统计制度。搭建了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网,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基本报告单位,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妇幼卫生监测网络体系,使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然而,从供给侧来看,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仍有较大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助力妇幼健康事业全面发展。
一、纵观发展,不断完善妇幼健康体系建设
伴随新中国成立70余载,奏响了中国妇幼健康工作事业发展的三部曲。自1949至1978的三十年是中国妇幼健康事业的成长期,1978至2012的二十余年是中国妇幼健康事业的成熟期,2012年以来是跃升期。至此,妇幼健康工作实现了由“保生存”向“促发展”的转变。在这个发展历程中,不断健全了妇幼健康的法制体系、持续完善了妇幼健康的政策体系,为构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运转高效、群众满意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施力,妇幼健康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母婴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近二十年,孕产妇死亡大幅减少,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城乡差距、地区差异明显缩小,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的国家。截至2019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7.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7.8‰,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二是健康扶贫攻坚行动顺利推进。尽管数据统计显示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但仍存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健康扶贫工程指导意见和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并通过促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思路,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进一步筑牢妇幼健康基层服务网底,加大贫困地区妇幼健康服务有效供给。
三、多措并举,扎实拓展中国特色妇幼健康工作新内涵
1949年前,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缺医少药,妇女儿童难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借助这些深入广大基层的服务网络,为妇女儿童提供了较为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相关政策措施相衔接,实现了对妇幼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和保障,拓展了妇幼健康服务的新内涵。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为全面深化改革妇幼健康事业提供了新动力。广大基层妇幼健康工作者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为努力实现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新愿景添砖加瓦。
四、补齐短板,提升基层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然而妇幼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仍将强基层作为妇幼健康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以提升县域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为重点,探索通过组建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对口支援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补齐短板,提高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妇幼健康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之年。2020年全党全民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观大势、顾大局,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传播妇幼健康经验,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