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故事”讲述全球化城市发展新语境

2020-01-08陈金海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深圳

陈金海

一、故事的缘起

“深圳故事”项目缘于一次偶然的拜访。2017年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经济局局长马可·卡米亚先生(Marco Kamiya)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教授一起到访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创造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令马可先生大为惊叹,深受启发。他指出,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一个难得的案例,值得对外讲好“深圳故事”,为世界城市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同年11月,深圳与联合国人居署达成合作意向;2018年5月,“深圳故事:经济、社会、环境转型”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4月,形成“深圳故事:经济、社会、环境转型”课题报告;2019年5月,应联合国人居署邀请,深圳市文化代表团到人居署阿拉伯地区总部进行《深圳故事:经济、社会、环境》项目成果推介,并在内罗毕出席“联合国人居署第一届人居大会”,以及大会专门设置的边会议程:“深圳故事”项目成果发布会,“深圳故事”引发与会代表热议。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迈穆娜·穆赫德·谢里夫女士(Ms. Maimunah Mohd Sharif)为项目成果作序,指出“深圳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功故事,其发展经验值得全球其他新兴城市和经济特区借鉴”。

“深圳故事”项目作为联合国人居署近年来主导的旨在推进全球城市发展经验相互借鉴、相互促动的精彩案例,整合全球学术资源,采取国际研究视角,力图从深圳在全球城市价值链中的位置、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城市规划、基础服务、环境保护、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度剖析深圳、解读深圳,勾画出隐匿在深圳40年改革发展伟大实践背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深层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一样的城市化,不一样的历史语境

纵观全球,当今世界城市演化的历程始终未能脱离从大航海和殖民时代所开启的贸易化和全球化的主导历史语境,尽管深圳40年的城市发展同样必须承受来自全球化先发城市和地区在经济、文化、分工和规则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但深圳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故事却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创造了一个在夹缝中生存,从配角到主角,从边缘到中心的一个发展传奇,同时也为那些渴望摆脱传统困境、闯出生路的城市和地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语境。

传统语境中的城市化,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之后产生的,开创了人类有史以来声势浩大、历程复杂的全球化新航道。在这一航道里,西方先发国家的城市化,一直伴随着贸易、航海、工业革命以及技术进步,与殖民和战争同步伐,呈现出脉络分明的兴衰迭代。

13世纪末14世纪初,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萌芽,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成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和商贸中心。威尼斯海运发达,用商船从东方运回羊毛,从欧洲其他国家运来白银,在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赢得胜利后,威尼斯成为欧洲的经济中心,在贸易、航运、金融、奢侈性消费、艺术、建筑等方面达到高峰,一度成为风向标。

此消彼长。航海业的发达,特别是新大陆的发现,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脱颖而出。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突破海岸线的限制向外扩张,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此后,前赴后继的航海家到达好望角、印度西海岸港口城市科泽科德。特别是哥伦布和麦哲伦,不断刷新航海纪录,西方贸易的版图持续快速地扩张。葡萄牙、西班牙源源不断地从亚洲、非洲、美洲等地掠回大量的黄金、资源、物产,甚至人口,成就了这一历史阶段欧洲国家与城市的繁荣,西班牙首都巴塞罗那盛极一时。

欧洲各国对海运、资源、土地以及奴隶等控制权的争夺,导致经济霸权中心不断交替。荷兰从1585年开始崛起,大批由于战争破坏而逃到荷兰的商人、银行家、产业工人,在荷兰特别是阿姆斯特丹定居,使得荷兰在商业、航运、渔业、贸易、工业、金融以及教育等方面突飞猛进,到17世纪中后期在世界贸易中处于经济霸权的顶峰时期。

此后,荷兰衰弱,英国后来居上。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贸易与战争,英国在18世纪至20世纪初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伦敦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影响力巨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即便是今天,伦敦依然享有着这一历史遗产的余荫庇护,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与纽约并列为全球最顶级的国际大都会。

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世界大战获胜国的特权优势,并借助其地缘优势以及先进的武器工业,跃居资本主义国家首位,通过一系列的在全球贸易、金融、科技、军工等领域的制度设计和全球治理体系的设置,美国最终登顶全球新霸主地位,纽约更是一跃而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纽约都市圈进一步塑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圈。纽约湾区的GDP总量,相当于北上广深四座城市之和。①《行走大湾区 | 纽约湾区:大金融搅动科技新产业》,《深圳特区报》2019年4月24日A7要闻版。

由今察史,史以鉴今。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群大约500年间的兴替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国家或城市跃升为世界经济霸主的过程,都伴随着掠夺、殖民和战争,伴随着把自身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在一些亚非拉国家和城市依然存在“殖民后遗症”。这种带有殖民语境下的城市化路径,决定了第三世界的城市化和全球化只能是被动的、被抑制的、处在垂直分工底层的城市化路径。现在看来,当初“人类文明的新航道”,有着天然的“劣根性”,人类城市发展方向,需要开辟另一个全新的航道。

东方风来满眼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世界再次进入“中国时间”。从那一刻起,一个冲破西方全球化模式的全新航道悄然开启。改革开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中国由此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为集中也最为精彩的现实表达。芒福德说:“一代新文明必然有其自己的城市。”1980年8月26日,《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的通过标志着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英国《经济学人》评价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最为成功的莫过于“深圳奇迹”。

尽管深圳从西方全球化、城市化中得到了产能外溢带来的巨大机遇,但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欧美模式的崭新城市化模式,是一个在打压中抗争、在被动中学习、在创新中奋进、在合作中共赢的新模式,它拥有完全不同的新逻辑,是一种内生发展动力所驱动的城市化。这也正是“深圳故事”的魅力所在。

深圳故事的关键在于,坚持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突破僵化的经济体制,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

深圳率先冲破思想束缚,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行政指令分配资源模式,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正是因为深圳尊重近代西方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主动在既有的“国际游戏规则”下参与竞争合作,才能顺利抓住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低端产业海外转移的重大机遇,凭借着艰辛的努力,赚来了来之不易的“第一桶金”。

制度创新、剩余劳动力的聚集、全球分工、城市治理等是中国城市崛起中相互作用的四个引擎。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的改革为其他三个引擎创造了条件和驱动力,深圳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场”的有利条件,在实践探索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本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吸引力。同时,政府在应对外部压力方面发挥了“微妙作用”,引导市场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使这座城市得以攀登到全球产业链的上游。

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华彩乐章。深圳率先打破“大锅饭”,迸发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呐喊,以思想大解放,催生生产力大解放。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蛇口工业区从当初占地1.24平方公里的荒凉之地,不断引进加工贸易企业进驻,后来催生了招商银行、平安集团、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课题组认为,这里的一系列改革可以称之为“蛇口模式”,对深圳及中国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敢为天下先,深圳不断创出新纪录。“中国土地第一拍”在深圳落槌,盘活了特区土地,换回了建设亟须的资金,促成了宪法的修改;得益于学习国际招投标制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向新加坡取经,全国首创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深圳证券交易所破茧而出,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按国际惯例进行集中交易的证交所;率先进行物价体制改革试验,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率先成立外汇调剂中心,率先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率先试行工资制度改革,率先试行商店承包经营……改革开放“试验田”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闯出千余项“国内第一”,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①《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8日。

近年来,深圳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在全国首创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4+2+2+2”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被誉为“深圳二次房改”;深圳发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重要开放平台作用,在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

深圳故事的精彩在于,这是一座拥有全球视野,尊重国际规则,把创新植入DNA的城市。

深圳全球化过程异常艰辛,西方国家在转移产能的同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顶端,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深圳企业和工人只能靠自己的劳动与汗水承接由西方外包的低附加值的商品,产品要贴西方厂商的标签,才能销售到全球市场,挣取很少的加工费。比如,早期生产一部电话12美元,西方人挣了11美元,深圳企业只能赚取不到1美元的微薄利润。

深圳不畏艰难,遵循国际规则,在劣势中与对手同台竞技。直到现在,“深圳制造”“深圳创造”依然在国际竞争中遭遇各种技术壁垒,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但是,深圳始终如一的坚守、不顾艰辛的付出,像一粒种子在悬崖峭壁间顽强地发芽生长起来,以其成熟的耐心、持续的创新,源源不断地向国际市场供给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最终,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制度化、法治化和主权化的全球化强势语境之中,创造出属于深圳的一片天地,赢得全球市场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深圳拥有一颗不甘平庸的雄心。如何突破西方强势语境,主动打破路径依赖,深圳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把创新融入深圳的血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密码”。在每一次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头,深圳启动的全方位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澎湃活力。在“三来一补”产业还很吃香时,深圳探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到设计加工,再到自主品牌;从最初的“山寨”,到自主知识产权,深圳始终鼓励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创新载体,培育创新人才,有效激发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激情与活力。

深圳具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品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企业家精神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震动”。深圳“六个90%”(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早已成为企业创新活跃的代名词,世界级企业不断涌现,平安、招商、华为、腾讯、万科、正威、恒大等七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大疆、优必选、奥比中光等创新型企业活力十足,创新成果从深圳走向全球。经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深圳成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球知名创新之都,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坚力量。深圳R&D投入强度远超国际创新型国家标准,超过以色列、韩国、瑞士、日本、美国等世界公认的创新领导型国家水平。截至2019年底,深圳创新载体2260家,①《深圳国家级创新载体达118家 目前已有各类创新载体2260家》,《深圳商报》2020年6月23日A02财经要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万家,②《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8日。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③《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领跑”》,《深圳特区报》2019年11月14日A7要闻。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5G、超材料等领域成为国际标准引领发展的佼佼者。

作为中国的“硅谷”,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全球创新资源加速向深圳聚集,国际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加快“抢滩”深圳,在深投资或开设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00家,格拉布斯研究院等多家诺贝尔奖实验室相继落地,苹果、高通、甲骨文、空中客车、埃森哲等“大鳄”选择深圳,投资设立以高端研发为主的创新中心。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恩德斯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创新创业氛围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的重要原因。

深圳故事的另一个特质在于,它是一座志存高远、不断革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深圳对标国际一流,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曾经一度,深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江河受到了污染,但这并没有拖慢城市化的进度。曾经污染了的山河,深圳反过来正在以超常规的手段和气力进行全面治理。

深圳对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经济,而最终致力于全面。从“深圳速度”到以高产出、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深圳效益”,再到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深圳质量”,再到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更具时代引领性的“深圳设计”“深圳品牌”,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从来不是单向的、平面的、固定的,而是多维的、立体的、延展的。

在资源紧约束、环境强负荷的基础上,深圳始终秉承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探索出一条超大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深圳成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车、出租车电动化,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4微克,①《深圳“2019环保成绩单”出炉!PM2.5值创历史最好水平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深圳新闻网,2020年1月13日,http://www.jygzd.com/news/content/2020-01/13/content_22773887.htm。接近欧盟标准。深圳能源消费增速低于GDP增速,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深圳故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敢为天下先的移民精神和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

“深圳故事”是几代人共同创造的全球化故事,“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深圳多元包容移民文化的精神内核。作为一座移民城市,从最初全国各地支援干部、几十万建筑工程兵、数百万农民工,到众多高校毕业生、海归人员,深圳移民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一茬又一茬的移民,从当初的深一代,到现在的深二代甚至深三代,在这里默默奉献青春。

这样的移民故事曾经发生在威尼斯、巴塞罗那、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纽约、东京、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现在,相同的故事依然在深圳继续,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不断汇聚、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成就了年轻的深圳。这座城市常住人口1300万,平均年龄33岁,他们来自170多个国家,涵盖中国56个民族,这是深圳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竞争力。

奇妙的是,人们并未被深圳本土的广东话和客家话同化,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自觉选择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深圳是一个伟大的中国里程碑式的城市,克服强烈的地方性和特殊性倾向,建设更广的世界性语言环境。而且,深圳是一个如此特殊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标识为深圳,而不是原籍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放眼世界,但凡经济繁盛之地,往往文化交流碰撞也十分活跃。40年来,深圳成功撕掉“文化沙漠”的标签,培育出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核。敢为天下先;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都是深圳文化的精神内核。

鼓励创新,包容失败,是深圳文化的重要气度。正是这种精神理念,让深圳成为全球创新的乐土。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汪滔说,当年他怀揣技术谋求创业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深圳,因为这里宽容失败,鼓励创新,一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可以在埋头苦干当中达到创业之巅。

三、关于深圳故事的未来想象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机遇。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引领人类发展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世界的东方。深圳,必将也终将成为新一轮发展中的领跑者。

回顾历史,深圳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深圳满怀自信。在新的航道上,深圳放眼美好未来,对标国际一流。2019年2月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四大核心引擎之一的重大使命;2019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赋予深圳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五大战略定位,擘画了深圳未来的发展蓝图: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深圳正在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相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圳是中国这条大河当中的一道涓涓溪流,并汇聚到新的全球化浪潮之中。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抉择,在500年西方为主导全球化语境下,深圳走出了一条独有的全球化之路,靠的是勤劳与汗水,靠的是创新和资源的密集付出,靠的是低附加值的交换。新时代,深圳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再次成为新一轮发展中的领跑者。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深圳将牢牢掌握国际话语权,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深圳智慧、深圳方案、深圳力量。

正是看到了“深圳故事”的成功与精彩,联合国人居署调集了全球资源对“深圳故事”进行研究与推广。深圳的昨天,是很多城市和地区的今天;深圳的明天,也必将是这些城市和地区美好的明天。深圳需要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世界也期待聆听深圳的故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深圳故事”正在继续,相信后续的故事会越发精彩。西方500多年城市化进程,威尼斯、巴塞罗那、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纽约等等,他们是西方城市化模式下的产物,是大航海时代殖民语境或者说前现代语境下的延续,而今,世界需要新的叙述,人类需要新的更加平等、持续的繁盛。从以西方为主的传统全球化缝隙当中生长出来的深圳故事和文化,是谦让合作的文化、包容感恩的文化、创新共赢的文化,我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的城市,以自身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全新“故事会”。

猜你喜欢

深圳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深圳金生国际幼儿园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深圳歌剧院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工业展暨第22届深圳机械展
深圳
深圳“可穿戴”:仿制者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