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洗方辅助治疗小儿麻疹30例

2020-01-08周洁雯马丙南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流涕麻疹皮疹

周洁雯,林 菁,马丙南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儿科,广东 广州 510000)

麻疹是感受麻疹毒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声嘶、鼻塞流涕、畏光流泪、结膜充血、进食呛咳、腹泻、皮疹等不适,口腔可见麻疹黏膜斑。典型麻疹的皮疹大部分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有一定出疹顺序,自耳后、发际、颜面开始,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手足心。出疹期为麻疹极期,反复高热,待皮疹透发完毕,可出现色素沉着及脱屑,进入麻疹恢复期。若皮疹透发顺畅,预后良好。麻疹逆证则相对凶险,重者可危及生命[1]。麻疹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方法[2],西医治疗基本以对症处理及防治并发症为主[3]。麻疹是中国古代四大要证之一,治疗麻疹祖国医学有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因而传承及发展中医药治疗麻疹有重大意义,值得开展临床研究。我院用中药外洗方辅助治疗麻疹,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2018年本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麻疹患儿,共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月龄~14岁之间。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月龄~13岁之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评定。临床可见咳嗽、流涕、眼泪汪汪,畏光羞明等卡他症状,口腔可见黏膜斑,按序发布的全身红色斑丘疹等。实验室检查麻疹抗体IgM阳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加强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雾化、补液,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等。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方,药物组成:麻黄15 g,红条紫草10 g,蒲公英15 g,蝉蜕10 g,荆芥10 g,薄荷10 g。用法:每日1剂,加水1 000 mL煎煮,分2次外洗全身皮肤,治疗时间7 d。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显效:皮疹按期消退,体温恢复正常3 d以上,无并发症或有并发症者已恢复,咳嗽、流涕及腹泻等相关症状消失;有效:体温恢复正常、但尚未稳定3 d以上,皮疹开始消退,并发症轻微或有并发症者已明显减轻,咳嗽、流涕及腹泻等相关症状好转;无效:体温仍未恢复正常,皮疹未消退,出现肺炎、喉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且并发症未见明显减轻,咳嗽、流涕及腹泻等相关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结果分析: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6.67 %,对照组有效率76.67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分析:治疗组患儿发热时间、皮疹时间、咳嗽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结果分析:治疗组患儿肺炎、喉炎等麻疹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典型病例

林×,男,6月,因“发热4 d,皮疹2 d”收治我科,临床考虑麻疹。因患儿反复高热,咳嗽声嘶,伴进食呛咳,烦躁哭闹,临床无法配合口服药物。在常规治疗外,给予中药外洗方辅助治疗,患儿2 d后皮疹遍布全身,手足心可见皮疹,发热渐退,未出现并发症。

5 讨 论

麻、痘、惊、疳是我国古代儿科四大要证,其中麻指的便是麻疹,其传染性极强,危害大。时至今天,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发病率及死亡率[5],但临床并不少见。尤其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母传麻疹抗体逐渐消耗,或尚未达到接种麻疹疫苗的年龄,或因疾病推迟麻疹疫苗接种,一旦接触麻疹毒邪容易发病[6]。同时,由于部分地区经济落后,或者儿童流动性大,疫苗接种工作难以开展[7]。因而,麻疹疫情时有爆发,危害极大。我院作为广州市传染病收治单位,每年仍接收较多麻疹患儿。麻疹是阳热毒邪,治疗上讲究“清、透”,故中医学认为“麻不厌透”“麻喜清凉”,并以“透疹达邪”“清凉解毒”为要。本病极期,若发热如潮,皮疹按序发布,麻毒透发顺畅,恢复期则发热皮疹渐次消退,咳嗽、腹泻等不适逐渐缓解,一般情况改善,病情向愈,此为麻疹顺证。若麻疹毒邪透发不畅,皮疹密集发布却颜色紫暗,或皮疹稀疏发布而颜色淡白,毒邪内郁不能透达肌表,内闭机体则可出现并发症,如邪毒闭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等,重则可危及生命,此为麻疹逆证。我院中药外洗方以麻黄、红条紫草、蒲公英、蝉蜕、荆芥、薄荷组成,有清热透疹之功效。其中麻黄善于宣通肺气,透达肌表,有“发汗解表第一药”之称,名之为“第一药”,可见其发汗解表之力功效显著,其他药难以取代。研究表明,麻黄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等成分,临床上可以起到抗炎、发汗、解热等作用[8]。蒲公英为苦寒之品,清热解毒散结,引药入经络腧穴。现代药理学认为,蒲公英在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疗效显著[9]。蝉蜕、荆芥、薄荷善于祛风邪,解肌表,透疹止痒,促使麻疹毒邪透达顺畅,减轻疹毒瘙痒不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中四物消风散即使用这三味药治疗各种难治性皮肤病,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学认为,蝉蜕、薄荷、荆芥有解热、抗炎等作用,三者合用,解热透疹达邪。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现代研究认为,紫草有多方面药用价值,其中包括抗炎、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10]。中药外洗方诸药合用,可起到“透疹达邪、清凉解毒”的作用,应用于麻疹初热期及出疹期,可促使麻疹毒邪透达于外,使皮疹透发顺畅,缩短病程,减少麻疹逆证的发生率。从3月龄开始,婴儿母传抗体保护作用消失,使得3月龄~8月龄婴儿之间存在一个易感窗口期,小月龄婴儿麻疹高发[11]。出疹期为本病的极期,发热如潮,皮疹瘙痒,患儿多数烦躁哭闹不安,尤其小婴儿,又多伴有进食呛咳、鼻塞流涕、剧烈咳嗽及腹泻等不适,导致患儿口服药物依从性差,而外洗方临床使用方便,且安全副作用少,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较好,深受患儿及家长欢迎。综上所述,中药外洗方辅助治疗麻疹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发热及皮疹等主要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且临床使用方便、安全,患儿及家属易于使用接受,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流涕麻疹皮疹
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塞、流涕的改善效果
Vaccination
东营市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
冬天吃红色食品不易感冒
顺山倒
Trouble in Disneyland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易感冒者多拍拍胳膊
慎辨麻疹与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