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1-08朱兰增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阻塞性支气管淋巴结

朱兰增

小细胞肺癌生长迅速,早期便会出现淋巴结转移,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易复发、恶性程度更高、预后较差,发病率占肺癌的20%~25%[1-2]。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结果差异明显,治疗方式和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早期准确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充分了解疾病转移情况和侵犯范围,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关键性作用。CT是临床鉴别诊断肺癌的常用影像学方式,敏感性较高,可发现早期病变[3]。本研究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74例小细胞肺癌、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小细胞肺癌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7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组,男54例,女20例;年龄32~88岁,平均年龄(53.68±8.32)岁;病程4~30 d,平均病程(20.45±2.32)d。选择同期就诊于我院的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男52 例,女22 例;年龄31 ~89 岁,平均年龄(56.70±8.27)岁;病程5~31 d,平均病程(20.48±2.28)d。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CT检查前未接受放化疗、外科手术等治疗。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碘过敏;精神疾患;严重沟通障碍;影像学资料不完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对入组患者行平扫与增强扫描。取仰卧位,先行常规平扫。扫描参数设置:管电流80 mAs,管电压120 kV,视野(FOV)380 mm×380 mm,准直器1.5 mm。容积扫描后,分别行2 mm重建和8 mm重建,完成后,行增强扫描。经前臂浅静脉用高压注射器以4 mL/s注射速率注入80 mL碘海醇,行静脉期与动脉期扫描,以肺尖至肺底为扫描范围。将扫描获取的图像上传至Volume Wizard工作站进行处理,由两名资深的副主任医师与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实施诊断,分析两组患者CT征象表现,包括肿瘤大小、分型、密度形态;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支气管闭塞、淋巴结融合、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纵隔血管受侵犯等发生比例。若两名医师诊断意见不一致,需讨论至达成一致。其中淋巴结肿大指肺门纵隔淋巴结短径超过10 mm。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图1~2)

观察组肿瘤体积为(3.05±1.23)cm3,略大于对照组的(2.87±0.88)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308)。观察组中央型、长椭圆形、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血管侵犯、淋巴结融合比例高于对照组,支气管闭塞(中央型)、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中央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CT征象比较[n(%)]

图1 典型病例1,男87岁。A:肺窗示右肺上叶阻塞性肺炎;B增强扫描显示肿块与右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纵隔血管受侵犯

图2 典型病例2,女66岁。A:肺肺窗示右中间段支气管中央型肺癌,支气管未完全闭塞,但存在狭窄;B增强扫描显示肿块与纵隔淋巴结融合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肺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组织学类型,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基底层的嗜银细胞,其属于未分化癌,临床预后较差,发病率约占支气管源性肺癌总数的15%[4-5]。小细胞肺癌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其特异性属性为分泌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具有广泛转移早、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等特点,随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早期可治愈小细胞肺癌患者越来越多[6-7]。因此,早期准确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指导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胸部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利于鉴别淋巴结转移情况,明确血管受累情况,是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央型、长椭圆形、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血管侵犯、淋巴结融合比例高于对照组,支气管闭塞(中央型)、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中央型)低于对照组;两组肿瘤体积、密度无明显差异,提示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有效区分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主要沿支气管浸润蔓延或沿支气管腔外生长形成肿块,可造成支气管狭窄,但阻塞、闭塞现象发生率低,而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向支气管腔内菜花样、息肉样生长,早期便会造成支气管形成阻塞性肺不张、肺炎[8-9]。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向管腔外沿黏膜下浸润生长,形成与支气管长轴一致的纺锤或茄形肿块,超过80%的患者就诊时出现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成块而呈现“冰冻纵隔”。小细胞肺癌具有淋巴转移早、侵袭性强等特点,肿大的淋巴结和肿块常包埋、侵犯肺动脉干、肺静脉干、上腔静脉等纵隔、肺门大血管,使其狭窄、变形,诱发肺缺血(肺静脉)、肺淤血(肺静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改变[10]。此外,小细胞肺癌主要生长于支气管黏膜下,早期黏膜形态正常,随着病情进展会发生黏膜增粗,血管怒张、纵行皱壁、管腔狭窄、软骨轮消失等改变,而分泌物会被较为完整的纤毛上皮排出,不易引起肺阻塞性改变。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信息,如肺叶受累型,需将放疗范围增加;病灶或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可压迫或包绕大血管,最常见的为肺动脉,易转移,应该以局部放疗、全身化疗治疗为主。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较好的反映肺癌的形态、大小、密度、与周围组织关系、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分析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血管受压情况等,提高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阻塞性支气管淋巴结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