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以“集异建同”

2020-01-07谭阳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2期
关键词:钱穆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战略目标纳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应该“集异建同”,这不仅仅是对文化和历史的一种回顾,更是极具前瞻性的文化探索和就其发展规律的总结。值此,我们体会到钱先生提出“集异建同”的高瞻远瞩和对重振中华民族文化的殷切期盼,更是对新时代的我们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钱穆;集异建同;文化强国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形成了对以往文化改革发展经验和未来发展目标的集成性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总书记为我国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时,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指出了明确方向。

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始终怀有“温情与敬意”的钱穆,他所有思想和研究的中心都是围绕着中华民族文化而展开。作为一代儒学大家、史学大家,钱穆心系中国文化的根基和发展,他将历史、民族、文化三者的实质归而为一,坚定不移地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充满活力、富有内涵的民族之魂。通过对钱穆自身及其思想进行探讨,可探析其对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价值。

一、动乱年代的思想巨擘

钱穆生活在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中国,在1895年至1990年间,他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任教,并曾主持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53年创办新亚研究所。钱穆学识渊博、著作丰富,一生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几十年来的学术生涯始终牵挂着近代中国的时代忧患,饱含着对国家民族的满腔热忱。

钱穆以研究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为主。他批判全盘西化与民族虚无主义,认为文化的发展首先应该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随之才能从西方文化传统中获得长处。其历史文化观的核心是认为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钱穆认为历史的演变中有一种内在的民族文化精神或称民族精神,要“恢复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强调对本国历史必须抱有“温情与敬意”。钱穆认为秦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成一格”的特点,要从其文化精神即历史精神中去寻找,这种历史精神就是儒家的道德精神。

钱穆思想是以人类如何处世立身为出发点,如何更好地安身立命为落脚点,深切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关怀。“所谓以个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位,则是以个体修身为基元,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理想。钱穆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之人文修养,是中国文化一最要支撑点,所谓人文中心与道德精神,都得由此做起。”2

钱穆从个人的处世立身出发,再上升到民族国家的蓬勃发展。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是继承、完善傳统文化,再融合中西新的思潮,做到“集异建同”,从而转化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解读,以达到对现当代社会的救时补弊的价值功用。这也是深深体现了钱穆胸怀天下的民族大义和赤子情怀,作为一代巨擘,其思想更是堪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二、集异建同的实践路径

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深切思考,钱穆认为儒学是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核心。又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展望未来世界文化的格局是多元共处、各从所好、不相冲突、调和凝结。钱穆由此提出“集异建同”的观点。“世界文化之创兴,首在现有各地各体系之各别文化,能相互承认各自之地位。先把此人类历史上多彩多姿各别创造的文化传统,平等地各自尊重其存在。然后能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又能集异建同,采纳现世界各民族相异文化优点,来会通混合建造出一理想的世界文化。”3这种从内到外的文化思考方式将钱穆的核心思想展现的淋漓精致,对当代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极具参考意义。

钱穆通过自身对于儒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认为儒学是贯穿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中的结晶。他提出:“中国的历史指导精神寄在士的一流品。而中国的士则由周公、孔、孟而形成。我们即由他们对于历史的影响,可知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精神之所在。”4中国传统儒学是几千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结晶,不是主观意向或情感所确定的。由此要坚持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不能孤立狭窄、单线、片面地看待文化,不能有门户之见,更不能存在攀比之心。

三、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

中华民族文化如星辰般璀璨,引领华夏儿女在浩荡历史长河中同德同心,无数次开创人类奇迹。钱穆提出:“文化自大,固是一种病。文化自卑,亦非正常心理。我们能发扬自己文化传统,正可对将来世界文化贡献。我能堂堂正正做一个中国人,才有资格参加做世界人。”5钱穆深刻指出我们中国人须对自己的文化拥有文化自信。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6

钱穆认为,现代化的道路应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为依托,绝对不会从未完全废弃了传统的‘空壳中孕育出来。新的、先进的文化必定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为支撑,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不是破旧立新,而是据旧开新。他提出:“凡属历史生命与文化生命,必有两种特征,一是变化、一是持续。只有把握这两点,才能了解历史的真精神。史学是一种生命之学,研究文化生命,历史生命,该注意其长时间持续中之不断变化与不断翻新。要在永恒中有日新万变;又要在日新万变中,认识其永恒持续的精神。这即是人生文化最高意义和最高价值之所在。”7钱穆思想深刻阐述了历史文化的绵延性、持续性。

总而言之,坚定对中华民族文化、世界文化集异建同,对于国家的全面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民族和国家传承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由此,当代人们应主动承担责任与义务,积极结合实践、不断思考,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在新时代的伟大航船上,紧紧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成就辉煌民族新事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郭齐勇.《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第137页

[3]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钱宾四先生全集》第三十一卷,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152页。

[4]钱穆:《民族与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三十七卷,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

[5]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钱宾四先生全集》第三十一卷,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152页。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9页.

[7]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中国历史精神》,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8年.

作者简介:

谭阳阳(1993年11月),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战略哲学;中国哲学。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

猜你喜欢

钱穆
钱穆的容与化
孤本概不外借
钱穆的容与化
老钱穆请教小李敖
老钱穆请教小李敖
钱穆这样教作文
钱穆找钢笔
钱穆给胡适出“难题”
摆 棋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