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激励教育在初一班级管理的应用
2020-01-07余童茜
余童茜
初一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纪律性、积极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导致班级无组织、无纪律,甚至是缺乏活力。根据新课标改革要求,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以及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学会将教育激励理论灵活运用于其中, 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对于一个班主任而言,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教育下,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班级参与意识。本文从自身实践出发,结合激励教育理论及其运用,来谈论激励教育在初一班级管理的应用。具体如下: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励教育理论及运用
1.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潜能
在激励教育的应用中,尊重学生是重要前提。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激励教育活动的设计,才能获得广大学生的支持,让激励教育得以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目标。对学生的尊重,一般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平等的班级管理环境。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其次,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上,班主任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条件,提高参与意识,增强班级荣誉感。以对其主体地位的尊重、优异班级管理环境的营造,达成激励学生、提高学生自信的目标,落实激励教育。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完成激励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结合实际情况定制激励教育目标。初中阶段的自主意识较强,有明显的喜恶倾向。班主任应在了解学生的喜好偏向的基础上,实施具体的激励教育。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在不同的阶段,班主任应该设立不同的激励教育目标,使激励教育与学生成长相适应,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变化,鼓励并督促学生实现目标。
二、期望激励教育理论及运用
1.期望激励教育理论
期望是一种积极而强烈的心理暗示,教师作为期望者,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状态等更加关注,而被期望的学生则会在潜意识下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要为什么努力,要朝什么方向前进。每位教师对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期望,这种期望值无论大小,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越大,期望值越高,学生会自然地更加努力认真。但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可不切实际,或者超过学生最大的能力限度,一旦超过,极有可能造成反面效果,学生尽最大努力也达不到目标,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消极心理,激励就会变成打击。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应当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达到鼓励促进的正面作用。
2.期望激励教育理论运用
在激励教育实施中,应适当鼓励,增强学生信心,在鼓励过程中注重以激励点评作为突破口。刚接手的初一的一个班级时,有一个男学生成绩上偏弱,行为习惯上,易哭、易与同学起冲突、班级融入感不强。根据他的性格,笔者采取激励教育,把班上管理电器的任务交给他,并在全班面前激励点评他做到位和未做到位的地方,该说的说,该鼓励的鼓励,通过激励点评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激励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树立其自信心,让他作为班委的一员上去拿周流动红旗,增强其班级荣誉感。在学习上,除了在课上多鼓励他举手发言,并在他发言后多进行激励点评,增强其学科自信外,由于该生小学基础较薄弱,背书理解比较困难,根据他的自身情况,笔者一步步提高对他的要求,先从一句背起,再背一段,最后是一篇,每完成一个阶段要求,笔者都会对其表扬并激励他进行下一阶段任务。最终学生背书速度提高了,基础掌握情况变好,学习成绩也随之进步。
三、关爱教育激励教育理论及应用
1.关爱教育激励理论
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谈论最多的是学生的成绩以及行为习惯。当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时,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而是给予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关爱,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比如,是否是学习难度大,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是否是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好,导致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教师根据具体原因对学生进行帮助,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另外,在日常教學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关怀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和勉励。当学生行为习惯出现问题时,不要一味给学生下定义,对事不对人,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再根据情况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与关爱,在学习中不断健康成长。
2.关爱教育激励理论应用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在社会新的形式下,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平日里,多和学生聊天沟通,了解他们目前学习以及生活上存在的情况,从学生自身分析,鼓励学生调整心态,迎难而上。班上曾有一个学生因为对自己要求高,自认为某科考试失利,再加上被家长批评了一顿,他带着情绪化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厌恶之情,从此之后,在这门学科的课上不认真听讲,也不再愿意学习这门学科。笔者与这位学生沟通时,先是感觉到其强烈的排斥感,后在沟通下其渐渐说出了对这个学科的困惑——难并且不知道该如何学习这门学科。预期与现实相差大,受挫感强,再加上家长的批评,学生在这个学科上产生挫败甚至是自卑的心情,越是不会就越不想学,越没有学就越觉得难,跟不上进度的恶性循环。在沟通中,笔者告知了该生在班上的成绩靠前并且鼓励,肯定其基础好以及潜力大的事实,也为该生所疑惑的各个难点进行一一梳理,让其树立一项项目标,课上多鼓励其融入课堂,增强其学科自信。除此之外,根据考试后学生的心理状况,笔者开展了德育班会来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大范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书写短期长期目标的方式,激励每一个学生一次比一次进步。
总之,在初中班级教育管理中,特别是初一阶段的班主任,一定要学会正确运用以学生为中心激励教育理论、期望教育激励理论、关爱教育激励理论和榜样教育激励理论,为学生创造激励教育条件。
参考文献:
[1]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
[2]张悦.基于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