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功能与策略
2020-01-07廖文术
廖文术
【摘要】根据相关权威部门调查表明,现在我国很大部分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弱。加强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在全国体育教育大会上就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现在的学校体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其带来的乐趣,促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从中突现了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的同时,还需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和合作的能力,以适应、满足未来从业的需要。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且面临就业压力不断加重,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开展,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
【关键词】中职学生;体育教学;心理素质
中职生大多数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义务教育阶段长期承受教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在学业上的失败体验使他们长期焦虑和自卑。中职学生又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所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工作和教研方向。随着教研的不断深入,发现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着特殊的作用。随之也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其的心理健康水平、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竞争的精神,以适应未来从事职业活动的需要。那么中职体育教学要想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了解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功能以及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功能
体育教学除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等功能外,其本身还具有调节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功能。
(一)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如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等等意志品质。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经常发现在进行耐力跑(男1000m/女800m)练习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在出现“极点”的时候没有正确对待,在还没有完成练习任务的时候就轻言放弃,经常向老师报告“老师,我不行了!”“老师,我受不了了!”如果老师能在此时及时鼓励他们,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让他们坚持到最后完成练习任务,这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就是一次完美的锤炼。
(二)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比赛能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比如组织篮球教学赛或足球教学赛来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抗挫能力。所有的比赛总有输赢,在面对实力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或者是面对经常战胜自己的对手时。学生能在教师鼓励下勇敢面对失败,勇于挑战。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善于总结经验,科学系统的训练。最终地站立起来,这也就是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好的锻炼。
(三)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竞赛中,既有个人的单项赛,如羽毛球个人单打、乒乓球个人单打等;也有需要团队全力配合才能取得胜利的项目,如排球赛、篮球赛等。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让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时不被社会上残酷的竞争吓到,并且能迅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良性竞争的之中。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学会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如何去竞争并获取胜利。具有竞争意识的人更快成长。让学生在竞争中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有时是单薄的。一场胜利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奋力拼搏才能实现。因此,合作和竞争都是我们必备的心理意识。
(四)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往往有更多交流、善于沟通的团队更容易获得胜利。而那些队员之间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互相埋怨甚至谩骂的,虽然个人能力出众,但最终往往都会走向失败。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沟通,尤其是在体育游戏或体育比赛中落后的情况下,有效沟通能让大家形成共识,找到问题的关键,并且有目标地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一)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一个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都存在一定差别。有些学生身体素质好,体育基本功扎实,课堂上总是能很快完成老师教的技术动作或训练任务。而一些身体素质差、体育技能差的学生在每次上完体育课后则可能情绪低落,因为总是不能达到老师要求的目标。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所有体育项目丧失兴趣,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在平时体育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特点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可以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体育技能水平进行分组分层教学。
1.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当采取适时启动诱导法,分组分层教学,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完成各个技术动作,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学生在做肩上单手投篮练习的时候,基础好的同学很容易就完成投篮技术动作,且时不时投出空心入网的球,引来阵阵喝彩声。基础差的学生则连篮球框都投不到,往往是越投越没有信心。因此,教师要分组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练习目标,适时采取诱导法让基础差的学生也能体验投篮成功的喜悦。
2.如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安排每一节课都要练,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加以区别对待,从数量和强度上适当调整。练习时先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减轻他们心理壓力,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在进行平板支撑练习时,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这时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提出合理练习任务,不断地激励学生完成练习任务,同时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让学生能体验“痛苦并快乐着”的练习成功的感受,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二)经常性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挫折中健康成长
当代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是比较脆弱的。他们在家是父母的宝贝,家庭条件的越来越优越导致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有人说过:体育教育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孩子体面地输,输得起。体育课上的竞赛活动则能让他们在相对残酷的比赛中体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体验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泪水与汗水的洗礼中逐渐成长。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力争求胜,不怕失败的竞争意识上具有格外的优势。体育运动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狂热和喜爱。是因为体育永远朝着更高更快更强发展,是运动员在不断的竞争中能够实现自我、挑战自我、甚至超越自我。体育教学正好可以营造这样一种竞争的氛围,使学生在竞争中驱除懒散,焕发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如可以在课堂上多组织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毽球比赛等等。开展这些活动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形成公平竞争的观念和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三)创新运用鼓励法,激发学生潜能,磨练和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教师的平时评价语言激励对学生的心理促进作用十分显著。新课改中提倡教师对学生更多实施鼓励性评价。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一味进行鼓励和表扬,而且语言单一,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鼓励产生麻木感,激发效果将不复存在。因此教师应当重新对鼓励语言和鼓励方式进行整合和建构,使鼓励具有独特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比如,在耐力跑训练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很难坚持到最后,因为耐力跑本身就是一项枯燥无味、强度较大的运动。但是耐力跑又能训练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对学生的心理稳定性和意志力有很大的帮助。这时候老师的一句“加油!我相信你能行!”往往是行不通的。老师应该在行动和语言上给予双重鼓励。首先,老师和学生一起运动,给予行动上的支持。有老师的陪伴学生心里就不会觉得孤单。其次,教师针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关心式鼓励”:“加油!我感觉你还有潜力,再跑一圈应该没有问题。”“如果实在不行,就跑慢点,我相信你能坚持到终点!”“你已经打破了自己的极限,现在你每前进一步都是对自己的超越!”“没事,我们慢慢跑,即使最后一个到达终点也是胜利!”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时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把他(她)的事说成是‘我们一起的事。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心灵上的温暖,激发出运动的潜能,最终战胜自己,达到目标。
(四)增强体育活动的创新性、趣味性,使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现在的中职生对新生事物都比较好奇和感兴趣,他们也更乐于去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应该打破常规,为学生提供或创造更多新异刺激,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的健康发育,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
对于创造性的游戏或活动,其实只要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能趣味大增。比如折返跑步练习,原本是单调的,如果能把篮球运球结合在一起,就会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篮球上,忘记了跑步的单调。又如在学习武术的同时,配上《男儿当自强》《中国功夫》的音乐伴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体育活动的创新有时就是简单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结语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中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科学设计和安排体育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应当展开细致学情调查,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消除学生心理阴影,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军.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J].少年体育训练,2010 (4):26.
[2]馬学海.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J].发展,2010(9):143.
[3]王煌辉.小学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法创新[J].教育艺术,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