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01-07朱福建
朱福建
教学改革提出,素质化教育才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正被广泛关注。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事物形成思想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将语文知识统一传输给学生,学生并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无效的。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兴趣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来自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果学生对该门学科没有兴趣,那么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吸引学生,学生无法激发学习热情,他们会认为学习只是一项任务,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坚持“快乐学习”理念,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喜欢上语文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增加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尽量避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填鸭式教学法,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再结合教学内容实施趣味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最终将这种快乐转变为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类课文时,先不要为学生讲解课文,而是让他们去自由阅读,根据阅读展开想象,画出一幅自己理解的风景画。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抓住文章描写的重点并加以突出。随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画作结合语文知识对其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指出自己绘画中的侧重点,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欲望,从而使其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乐趣。
二、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完全承包制,学生的主观思维和想法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抒发,因此其学习过程也较为枯燥乏味,不利于培养核心素养。而新课改要求,除了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强化知识运用能力,让自主探索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课后作业中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作业,例如在学习游记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春游为学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强化理解教学内容。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应用所学写作技巧对自己参与的活动进行记录,以加强其写作技能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自主阅读也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有效方法。在当前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范围限制在课本之内,导致学生阅读量小,知识积累不足,严重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其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内容,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探索和发现更多问题,为其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语文知识为学生进行精细讲解,希望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教学内容。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无法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其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转变“以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来安排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也会从他人的学习方法中获得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核心素养。